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构建调查研究的制度“新常态”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坤 2023-07-05 06:30
摘要: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多途径全方位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破解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做好四方面的功课。

寻找破题的关键

问题是时代的心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靶向”瞄准“拦路虎”“绊脚石”,精准有效施策,这是推进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从“真”问题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正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多样且复杂的矛盾,聚焦难点堵点瘀点,找准问题根源症结。要以“好”问题切入,聚焦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基层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瞻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找准联动点、关键点、突破点,为破局解题打牢基础。

坚持眼睛向下看,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多倾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忌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遇到问题“绕着走”。

“民意”是门必修课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修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把根深扎在群众这片沃土中,才能确保党的事业枝繁叶茂。调查研究要探究问题根源、寻求解决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是绕不过的关键一环。作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书本上学不到、会场上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的。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着力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下功夫。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群众身挨身坐一条板凳、心贴心聊暖心家常,真情对待群众,真诚倾听意见,全面真实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等“第一手资料”,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制定顺民意、暖民心的好政策。

遵循效果导向

调查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可见,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则是调查研究的最终目标和根本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研成效必须在工作实践中检验。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马上就办;尚不成熟的,多方听取意见,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发布“时间表”“路线图”,推动早日解决;对已经推进实施的,还要持续跟踪反馈,及时调整优化,确保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调查研究贵在管用,解决问题的调研才能深得人心。不解决问题的假把式,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盆景式”调研,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也可能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是要不得的。

构建调查研究的制度“新常态”

越是面对复杂矛盾和问题,越要在调查研究中找思路、想办法。面对当前“两个大局”,改革发展稳定的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

主题教育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提供了重要指引。要坚持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常态长效机制,使调查研究成为每个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先调研再决策”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规范化、具体化,推动调研成果有效转化,营造浓厚调研氛围,确保调研工作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重视调查研究政治自觉,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多途径全方位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摸透情况,把准脉搏,切实提高以调查研究应变局、开新局的能力,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体智慧和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栏目主编:王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