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专访】在香港学工科、搞科创没有未来?这位80后港漂议员提到上海
分享至:
 (110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茅冠隽 王闲乐 2023-05-30 06:01
摘要: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定要去上海现场参加。

专访尚海龙是在他位于金钟中信大厦13楼办公室内,窗外是宽阔的维港海景。从某种意义上说,40岁的尚海龙就是香港科创发展的获益者。在当选特区立法会议员前,他是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而总部位于香港的商汤科技,进入人工智能赛道,成为香港首家独角兽企业,2021年岁末登陆港交所。

13年前,尚海龙从内地来香港打拼,逐步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去年底这位“港漂”成为立法会议员,更希望发挥自己所长助力香港科创发展。他在采访中介绍,香港在金融支持科创建设方面,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但仅凭金融加持还不够,还需要密切与内地、与上海的合作交流”。

甘愿退居幕后的ITF

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搞科创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

尚海龙告诉记者,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之前设立了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ITF(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以此提供资金支持创新研发、推动科技应用。2022年,该基金共核准项目17946个,主要涵盖生物环保、咨询、电子电气、环保、基础工业等领域,核准资助金额约62.598亿元港币。

尚海龙注意到,资助合同中有条款规定,如果某个项目团队获得的外部资助额,大于或等于ITF的资助额度,那么项目团队的研发成果,完全归外部资助机构或者项目团队所有。也就是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只要满足上述条件,ITF作为出资方将退居幕后,不再有分红的要求。

于是在实践中,香港科研人员在申请ITF资助的同时,常会再去找一笔外部资金,有的甚至是教授与学生自己掏腰包出资,借此通过资本杠杆的撬动来加速成果转化。对于政府基金而言看似吃了点亏,但却能有效提升政府资助的项目走出实验室的速度。

“能够两步并作一步,为什么一定要在两步间硬加个逗号呢?”在尚海龙看来,ITF此举是缩短创新链的一步捷径——不必在实现“从0到1”后先停一停,各方先计算之前出资比例,以及需要支付多少对账费用,走完流程后再考虑下一步成果转化。

因此,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香港被许多人视作“师生创业的乐园”。这里有大疆创始人汪韬与导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小勇与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创业佳话,包括尚海龙所在的商汤科技在内,师生合力加上资本加持,短短6年时间内,香港独角兽企业从最初的商汤一家,发展到了如今的两位数。

尚海龙相信,香港师生创业的故事还会出现不少。这也给香港学子发出明确信号——在香港不只是学医、学金融、学法律能拿高薪,投身理工科、钻进实验室同样也有美好未来。

金融助力跨过“死亡之谷”

初创企业需要的另一部分钱,则来自资本市场。

今年2月,随特首李家超去阿联酋访问的尚海龙,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ubai Ifc,Difc)看到有趣的一幕: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科研人才在此忙忙碌碌,700多家科技初创企业聚集于此。据《海湾时报》报道,2022年上半年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注册公司总数为4031家。也就是说,初创企业已占入驻Difc企业数的六分之一。

“科创成果已经成为金融标的物。”尚海龙对此很感慨,通过投资科创企业,帮助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这也在提醒所有人,一定要把握这波科创浪潮,促成资金与科创成果的快速融合。”

科创过程中有个“死亡之谷”概念,那些有潜力的科创公司,如果无法得到外部支持形成产品投入市场,很有可能折戟于“死亡之谷”。

在迪拜,依靠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当地基金与财团为全球初创企业提供大量支持。而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其资本具有“两头在外”特性,一边是内地,一边是全球,如何集全球资本助力企业,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进行了自成立以来最大幅度改革。

2018年,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第18A章规定,“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外界普遍认为,这将大幅降低IPO(首次公开募股)的门槛。2018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生物药企共计56家,在港股市场累计募资约1163亿港元,联交所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尚海龙更期待的,是联交所今年3月31日开始实施的“18C”条款。与“18A”条款仅针对生物科技公司相比,“18C”针对“特专”科技公司,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和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类。这将降低硬核科技企业上市门槛,允许暂无收入、无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用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的话说,(“18C”条款)是香港股票市场发展的另一新里程。新上市机制的引入,将有助于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

“对于小而美的原创科技企业而言是一个福音,有助于企业联通资本市场,跨过‘死亡之谷’。”尚海龙说。最新消息显示,不少符合“18C”条款的内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摩拳擦掌赴港IPO。

早日形成科创沪港通

金融助力科创,联通“南水、北水”的股市沪港通功不可没。采访中,尚海龙更期待的,是沪港间能早日形成“科创沪港通”。

毋庸讳言,香港有5所全球排名前百的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居于全球领先,高度自由的金融市场,都是搞科创的加分项。但与此同时,本土市场狭小、缺少应用场景、缺乏成果落地的配套产业,同样制约着香港科创发展。因此,尚海龙希望借助香港与上海创建科创中心之机,推动两地科创资源禀赋的耦合。

他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为例,目前既有上海主会场活动,也在香港设分会场进行互动,便于两地专家学者互动交流。此外,4月中旬香港举行首届国际创科展(InnoEX),上海方面也积极组团参加。

“这样一次次交流,让像人工智能这样飘在高空的科技,不断落地走进日常生活、赋能千行百业,让两地市民对硬科技认可度、接受度越来越高。”包括尚海龙在内,两地业者憧憬,沪港携手合作打造更多世界级的硬核科技展览会,比如东方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以及东方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要想达成这个愿景,尚海龙坦言两地交流还不够,“过去3年间,我们的人流资金流处于较弱状态”。他期待,未来两地不同层次互动多起来,通过不断的头脑风暴取长补短。

“科技创新需要灵光乍现,往往要跳出原有舒适圈。这样的话,当有一个impact(冲击)的时候,我们才会有新思考。”尚海龙认为,香港与上海在科创领域各有所长,因此更要多听听对方观点、多站在多方角度思考,方能博采众长。因此,尚海龙说,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定要去上海现场参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