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书的建构】③在这个没有书展的夏天,我与出版社编辑聊起心目中的书
分享至:
 (4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卢芳明 田牧歌 2021-09-04 07:01
摘要:无意 “藏诸名山”,但愿“传之其人”。我们因各不相同的执念,挂念起每个延安中路的夏天。

当我们谈论“书”时,我们是在谈论一个实体、一种产品,亦或是一些信息、一份情怀?在这个没有书展的8月,我们搜寻了一些关于“书”的片段,试图再次探讨书的建构: “书”何以为“书”?

一本书的出版,历时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几年,前前后后辗转于至少三四十人之手,进入市场、呈现于书架上。而把握这整个过程的,就是责任编辑了。

我们来到上海三联书店,随处可见堆叠至半身高的书,也见到了有着12年从业经验的吴慧。她博士时期主攻天文史,毕业后当了出版社编辑,这让我们有些惊讶。

与吴慧聊之前,我给“书”预设了一些更为商业化的概念。毕竟很多传统行业如今都面临市场的压力。身处出版社,要面对的想必不仅是浪漫主义的油墨香与纸张触感。只要在市场销售,它脱离不开产品属性,就得或多或少地遵循一些市场规律。而产品的运作常常涉及了琐碎细节和多方拉扯。一个新人怀有憧憬进入自己喜爱的行业,多年后,她眼中的“书”是否如初?

吴慧向我们展示了她作为一个编辑的工具:现代汉语词典、编辑手册、各种颜色的笔……尺子用来测量书的开本,色卡用来考虑书的设计。她耐心地一一介绍繁复的编辑规则,她说,“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嘛”。

当一份A4大小的原稿出现在责任编辑的办公桌上,“书”便具备了雏形。

其后的流程着实繁琐:编辑首先会对原稿进行初审,主要校对常识性错误、行文规范及文字表达。初审后的稿子在经过复审和终审之后做发稿并申请书号,接着便可以拿去排版厂校样。校样完成的书稿会分别交由校对、作者、编辑各一份,进行修改。责任编辑将三份反馈综合在一起进行权衡和判断,再统一交给排版厂排二校样。如此经过数次校对,书稿便可以交由出版科进行出版的准备工作。此时,责任编辑则需要与美术编辑确定书籍的封面设计……

每位经历了出版编辑资格考试的从业者应该都已经对上述流程如数家珍。涉及的流程和人员越多,意味着出差错和意外的概率越高。样书印刷完成后,编辑会先得到一本样书——拿到样书当然是令人兴奋的。随之而来的则是再次的检查和确认,责任编辑进行清样签名,印刷厂正式开印。这次签名是最后一个可以修改的机会,也难免让人焦虑:文字会不会有错字?排版会不会有偏差?印刷会不会有没被注意到的问题?

很多编辑会耐心收集自己已出版的书的纰漏,做成便签夹入书中,以期下次有机会再版时能一一修正。

吴慧也是这么做的。她向我们谈起了她心目中的“尤里卡时刻”:或许是突然想到一个选题,或许是读到打动人心的话语。往往都在一瞬间。她曾是书友群体中的一员,从相互交流中拓宽阅读领域,获取养分。如今,她成为“书”的出品人,与读者和作者对话,又成为连接两者的桥梁。为了顺应新的传播需求,她还会满怀热情地为书做一个短视频、做一场直播。

这一切不一定是为了销售。每年的书展,对编辑来说都是一场紧锣密鼓的“战斗”。但当她站在书展现场,看人头攒动,被读者的热情感染,她能感受到属于这个职业的“美妙的时刻”。日常伏案工作是孤独的。她向人群中大喊,期盼回声。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吴慧说,她不想“藏诸名山”,但相信书将传之后人。当她说这话时,我想,书是对话

相关文章:

【书的建构】① 全国盲文教材都在这里印刷,暑期从未停工

【书的建构】②从最简到最美,他为上千本书设计装帧

探寻“书”的多种可能性,也是为了审视“书”的意义与核心价值。纸张、文本、装帧、生产、背后的人与故事……每一块都是“书”的组成部分。我们因各不相同的执念,挂念起每个延安中路的夏天。


栏目主编:章迪思
编导/剪辑:卢芳明
摄像:田牧歌(实习生)
美术设计:叶田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