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高空抛物治理难?上海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让市民群众感受到便利和温度
分享至:
 (58)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2021-06-22 07:02
摘要: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治理模式不断迭代更新,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智慧更便利。

黄浦区半淞园街道瞿溪新村,一辆私家车停在了小区安全通道上。这个以往不易察觉的安全风险,立即被几公里之外的“智慧半淞综合指挥平台”感知——平台自动告警并派单到小区物业,保安联系车主挪车,并将处置结果反馈到平台,形成管理闭环。

城市治理要随市民需求而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治理模式不断迭代更新,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智慧更便利。

老旧小区变“智慧”

感知到车辆违停风险的智慧链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原来,瞿溪新村小区新装了车辆智能识别系统和智能停车引导屏,每个停车位和安全通道等关键位置也都安装了智能感应停车地磁,“一旦有车辆违停在小区安全通道上,地磁马上就能感应,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向指挥平台报警。”黄浦公安分局半淞园派出所所长黄坚说。

根据系统显示的地磁位置,保安马上赶到现场,并通过车辆管理信息联系到了车主。经过充分沟通,车主认识到错误,及时将车辆驶离。处置完毕后,保安将处理结果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反馈,形成了工作闭环,确保了小区生命通道的通畅和停车的井然有序。

过去,这些风险隐患往往要到出事后才会被复盘、查纠。现在,通过密集布点的“神经元”终端采集信息,实现了全时段、全过程的感知覆盖。黄坚深有感触,得益于智慧引擎驱动社区治理走向智能化精细化,公共安全管理也由“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前端延伸转变。

瞿溪新村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小区,原先小区机动车出入口为同一个大门,进出车辆互相顶头,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部分狭窄路段连救护车、消防车也无法驶入……不但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围绕这些难点、痛点,半淞园街道在瞿溪新村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引入智能门禁、智能充电桩、停车引导屏等现代化智能装置。如今,违停情况几乎没有了,还有智慧物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小区虽然建造时间已久,但我们享受的服务与管理是新的。”居民这样说。

“老大难”问题有新解

高空抛物曾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半淞园派出所社区民警张伟印象深刻:前年,辖区一幢25层的居民楼,4天内有人连续抛下3只灭火器。

事发大楼是25层商住两用房,常住居民近1000人,人员出入情况复杂。张伟实话实说: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搜寻肇事者无异于大海捞针。事实上,肇事者难追溯、证据难固定,曾是公安部门调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面临的主要困境。

得益于智能安防社区改造,大楼旁增设一套高空抛物监测系统——一个面对大楼的仰角摄像头和背后连接的智能算法平台。

这套监测系统与派出所安全管理平台联网,只要监测到目标楼房有坠物,预警信息会实时推送到派出所指挥中心,抓取存储坠物前后各30秒的视频影像,社区民警通过调阅监控画面便可揪出肇事元凶。

通过监测系统调阅事发时的视频录像,民警发现,这3个灭火器均从大楼21层某室窗口飞出。经上门调查了解,肇事者是这户居民的8岁儿子。因肇事者尚未成年,民警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束。

这样的智能安防“神经元”,在上海全市3400多个小区里已经安装了70余万套件,它们可即时感知推送各类风险隐患,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

技术是基础,如何发挥人的力量,将管理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在智慧治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将重点放在全过程管理、多主体参与、软硬件齐抓,安装智能硬件设备的同时,充分发挥街道、派出所、居委协同治理的合力,引导居民自治共治。

“智能设备的使用不仅能提升调查效率,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从源头改善高空抛物这一陋习。”黄坚告诉记者,在处理高空抛物案例时,一方面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向居民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于系统监测到的看似没有危害的废纸、塑料袋等高空抛物事件,通过张贴宣传通告、上门教育劝导等方式,传递高空抛物必然“被发现、被通告、被惩处”的信号,形成社区高空抛物治理的“技防+人防”,真正实现社区的精细化治理。

让群众感受便利与温度

走进长宁区愚园新村的居民张阿姨家中,去年街道为她免费更换的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正在安静地记录着老人的使用痕迹。

今年78岁的张阿姨平时独自居住,3个儿女担心她的安全,前几年轮番来陪住照顾,老人自己却还是要求自己一个人住。“我们辖区像张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不少,老人的安全始终是我们最牵挂的事。”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走访,了解老人的意愿并征得同意后,街道为部分独居老人家庭安装了智能水表和智能燃气表等智慧养老服务“神器”。

当智能化设备与配套服务相结合,确实能给老人带来必要的帮助和方便。“老人如果在家,总得用水。水表没走,意味着老人家里‘可能有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一天之内,智能水表的读数一旦低于0.01立方米,街道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平台就会自动生成案件,从政务微信上反馈给街道和居委,由居委安排人员立刻联系老人、上门探视,并将探视情况上报给街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治理要让老百姓看到“实惠”,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温度来自回应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日前,住在愚园路的市民程先生来到江苏路派出所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两天前,他收到了一条短信,提醒他驾驶证即将到期,可就近到江苏路派出所办理换证。跟其他派出所不同,江苏路派出所提供拍照、体检一站式服务,程先生从等待到办理完毕,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在家门口的派出所就能换证,比以前要赶到交警窗口,少跑五六公里路,排队的人还少,至少节省了一个小时。”省时又省力,程先生满意而归。

近年来,上海公安根据“一网通办”总体要求,线上进入App就能办事,线下打造派出所“综合窗口”,相继推出“一口受理、联动审批、快捷支付”,为独居老人和特殊群体上门办理业务等便民服务模式,让市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便利、感受到温度。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