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临港一周观察】芯片产业急缺人才!国家级试点区落地上海,能解决问题吗?
分享至:
 (40)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幸阳 2021-01-10 19:26
摘要:南麟董事长刘桂芝向记者感慨:集成电路产业,哪家企业不缺人?

前段日子记者得知,一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芯片企业南麟集成电路,手握几千万资金,上门拜访多家高校。最后,南麟与同样在临港的高校上海建桥学院达成合作——企业投资约4000万,在学校建设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中试线,作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合作目的是什么?南麟董事长刘桂芝向记者感慨:集成电路产业,哪家企业不缺人?“最缺的就是技能人才,企业需求量又大。互相之间挖来挖去,用人成本抬高了,人才总量没变,该缺的还是缺。”

拒绝“内卷”,南麟把目光投向了高校,试图通过校企合作,打开人才资源增量。企业派工程师进驻学校,帮助学生提前掌握实际生产,高效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参与项目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定向招聘,以更高薪酬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因而提升了教学水平与竞争力;而斥巨资投资的中试线除了教育用途外,本身也会按市场标准进行生产,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

近日,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揭牌,一批这样的多赢合作在临港新片区签约落地。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五所高校与上海汽车、晋飞碳纤科技、特斯拉、蓝戈智能科技等企业都参与其中。

这些企业表示,如今各行各业对优秀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很大。临港新片区率先探索产教融合,促成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无疑能帮助他们招揽、培养人才。此外,学校的科研成果、科研人才也能为企业所用,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研发。

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为何落在临港?这里基础好、场景多,自然是原因之一。

早在2014年,当时的临港管委会就找到了同济大学,希望能将当时的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搬来临港。发展至今,实验室更名“工业4.0学习工厂”,开发出的几十项前沿技术已在工业界投入实用。学习工厂还基于特有的数字孪生系统,开发了8门课程,在虚拟世界中模拟不同的场景供学生学习、实操,让工科学生在走出校园前更好地成长为技能人才。学习工厂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临港高校合作设立了教学基地,并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在职人员培训。

在临港,高新企业、制造业企业多,需求大,促生了不少学习工厂这样的运转已久、发展成熟的平台、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临港新片区拥有开放创新的制度优势,在提升校企积极性、催化成果落地等多方面都不可或缺。

比如,技能人才有时学历或职称不够,无法享受地区人才政策。而临港已出台相关政策,把人才认定资质下放到重点企业,让偏门领域的熟练工人也能安心留在企业,留在临港。

又比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就拿南麟与建桥的合作项目为例,如何保证南麟投资培养的人才不被其他企业“挖”走?不解决这类问题,企业是不愿出钱做“冤大头”的。还有的企业眼光不够长远,缺乏动力参与产教融合。对此,需要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创新,给予企业保障与支持。

事实上,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揭牌同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也正式发布。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处长唐浩告诉记者,更多详细的支持政策都将在短期内尽快出台。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