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美术馆奇妙日,看“改变的童年”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1-01-01 17:20
摘要: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新年伊始,名为“美术馆奇妙日:改变的童年”的展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展。来自上海16所中小学的百余位学生,带来了他们的上百件作品。

《上海2087》 杜瀚吉 14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选拔了两位青少年策展人用同龄人视角和语言解读作品。此外,考虑到孩子们观展的便利性,此次展览的作品在展陈上均低于平常,有些展签还贴在地上。

《城市·记忆·故事》板块中,孩子们成了故事的导演,呈现他们经历的城市记忆。出自孩子之手的小小豆本,借由美术馆与产品渠道进入观众的视野,治愈了那些被套路所苦之人,让大人反思自己与小孩、与艺术的关系。

展览中,也可见到这一代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董家渡路二小的同学们此前在观看“百年上海设计”展后,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创作。如今展出的来自学生的作品中,大到刹车系统,小到社团Logo,反映出他们处理问题的逻辑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而展前课程中,同学们也初步理解了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尝试发现身边的需求,为他人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非平面设计的实践牵涉到多个供应链。而设计也正是很多现当代美术馆的学术脉络。馆校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接触到顶级作品,更能链接到专业社会资源。

本次展览也带给成人观众重新认识00后的一个新视角。刚刚过去的2020年,B站的年度弹幕是“爷青回”。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们经历着前人无法想象的童年。他们从手机与pad中获取一切,包括知识、兴趣,社会认同、道德伦理。他们从小就在网上有多重身份,比如动画中的英雄、游戏里的MVP以及平台上的博主。在极度扁平与两极化的虚拟世界中,他们似乎“少年老成”,而本次展览中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线上自我的“异化”。

《自画像》 李祯怡 16岁

《反乌托邦-2》 朱隽宜 17岁

在策展人看来,算法与资本的机制决定了青少年的注意力更易被极端和单一网络内容吸引。

“他们在网上为了维持他人关注和认同,几乎只能走向更浮夸的自我表达,并容易受到毫无成本的负面评价。网络社交的垂直化与退出机制让青少年更难出圈。”

对成长在都市中的青少年而言,亲近自然也成了一件耗时成本高的事。今年的美术馆奇妙日项目邀请了多个学校来到美术馆,在展厅现场体悟刘海粟的“十上黄山”系列作品中的精气神,以现场工作坊等形式,通过自己的双手致敬祖国山川。在似与不似之间,学生作品与刘海粟先生倡导的形神气韵浑然合拍,一脉相承。

《十上黄山-动态立体画制作》 张郡仪

“十上黄山”综合拓印版画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以山水作画,习宋人‘卧游’‘神游’审美精髓,穿越传统笔墨技法,创造都市孩子们心灵的景观自然。”在主办方看来,美术馆的场馆教育以其固定资源(展览、馆藏)为基石,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课程体系,组成有战略性的系统化教学体系,为校园及青少年提供在现有课程体系之外触及艺术本质的路径,打开其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水平,缩短他们与艺术及艺术家的距离,可为学校美育作补充和升华。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来源:刘海粟美术馆提供
题图说明:杨麒闻 11岁《键盘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