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农民拆下26万副门板送给攻城的解放军,当年为何能有这样的佳话
分享至:
 (50)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凌河 2020-12-16 19:16
摘要:如果没有群众,党无法呼吸,军队无法生存

这是日前数家央媒竞相流传的一个故事——整整80年前,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赵镈在行军途中惊了马,马蹄踩坏了路边的两个西瓜,赵镈十分痛惜,赶紧从马褡子里掏出两个铜钱搁在西瓜上作为赔偿,次日又亲自向瓜农道歉……赵镈牺牲后,“两个铜板”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四乡百姓你一枚,我一枚,足足凑了80斤铜板,熔化后为赵政委塑了铜像——奇怪的是,“顽军”几度将铜像抢去,几次想要毁掉,“都没有得逞”,直到今天,赵镈的铜像仍屹立在临沂市兰陵县一望无际的西瓜地旁……

“两个铜板”故事的流传,其实并不“忽然”——这是老百姓对“秋毫无犯”的感动,这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回报”。你搁上“两个铜板”,父老乡亲还你80斤铜钱,这样的“回报”,当然远不止“两个铜板”的故事——前些年,不是广泛流传过“26万副门板”的事儿吗?1948年春解放军打临汾,临汾城高墙厚,战役急需大批木料助以攻城,临汾附近六县农民,不但派出二十万子弟上前线,更拿出十万椽梁拆下26万副门板送到城下。那时的临汾春寒料峭,四荒八野几乎没一户老百姓家是有门板遮风挡雨的,全部送给了攻城的军队——这是什么“回报”?这是对华北土改、家家户户分了田地的“回报”,这是对山西一带人民翻身当了家的“回报”——“一保土地、二保家园”,共产党给的何止“两个铜板”,才有了“26万副门板”的佳话!

当然论到“回报”,首先是老百姓对于共产党、人民军队的养育之恩。就在赵镈战斗过的沂蒙山区,八路军“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了伤躺的是老乡们抬的担架,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的掩护,养伤靠的是乡亲们的照料,急行军实在是没办法,过的是‘识字难’娘嫂们肩抗的火线桥”,那时节,如果没有群众,党无法呼吸,军队无法生存,所以“军民鱼水情深”,所以“党群关系密切”。

可惜的是胜利之后,执政了,改革开放了,我们有些同志却忘记了这个“性命攸关”,更不懂载舟覆舟的古训,又何止是马踩了百姓的西瓜,他一路扬长而去?这就使人想到了那个差点被遗忘的“耿飚之问”——拨乱反正之时,耿飚同志去陇西老区,当地政府正被一大群乡亲围着要讨说法,因为举事不公、办事不平嘛!耿飚同志看在眼里,对干部们说了数十年前的又一个故事——当年八路军在陇西,一名连干部侵犯了群众利益,旅部决定依军规处决,也是“一大群乡亲”从四荒八野赶来,聚在耿飚副旅长的身边,还有下跪求情的,要求“饶他一命”……耿飚同志动情地问:“如果在今天,你们犯了错误做了错事,乡亲们还会跪下来为你们求情吗?!”

这就是本不该忘记的“耿飚之问”,执政团队的每个官员都应当想一想这个问题——总书记不是数次讲过“半条被子”的故事吗?长征途中,5名红军女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留给老乡,所以“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留半条给老百姓”的“好党”,甚至自己没有被子,也要为老百姓争到铺盖,那么到了今天,会不会有这样少数的“党员”,自己已经有了一床被子,但是定政策、做决策,就是不肯给老百姓半条,甚至自己明明有了一条暖被,却变得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还要有堆也堆不下的锦衣银被?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怎么回答“耿飚之问”,老百姓还会为你凑足80斤铜板吗?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