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四力托举”:30年来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逻辑
分享至:
 (21)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高宏 熊竞 2020-11-13 06:35
摘要:海纳百川的上海文化孕育了浦东人崇尚科学、精明务实的行事风格。浦东在通过开放来锚定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目标后,必须激发创业的热情和创新的勇气,而任何激情担当还需要科学理性、脚踏实地的执行落实才能将“梦想照进现实”。“行百里者半九十”,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所有的机遇、意志、目标、战略、政策、资源、激情、勇气等都必须依靠科学理性的执行才能最后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打通战略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浦东之所以取得超预期非凡成就的关键。

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三十而立”之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浦东积极承载国家战略,在政治战略布局方面,通过举起一面旗帜,在坚定我国改革开放政治大局中发挥好旗手作用;在经济战略布局方面,通过攻坚一场战役,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区域战略大局方面,通过形成一个高地、在勇当排头兵和先行者中,不断辐射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在国际战略大局方面,通过打出一张王牌,把握时代大局参与国际竞争,展示中国形象配置全球资源。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浦东开发开放在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辐射能量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非凡的成就,浦东是如何实现中央战略布局,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整合聚力、开放动力、创新活力、落实能力,这“四股力”托举起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成就。

整合聚力:保证浦东有序前行

党的领导历来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浦东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度的开发建设中,在区域的大开放、社会的大转型、体制的大转轨、观念的大碰撞过程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将生产力要求与老百姓需求整合成强大的国家意志,为开发开放的“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1、强有力地整合优质资源投入浦东开发

快速的、全面的、持续的开发建设,必然面临政府条块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企业、居民与居民等多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和协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集聚社会资源,如何形成合力就显得极其重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特色所在。党中央国务院特别赋予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事权和法规政策资源,国务院部委深入指导、全力支持,全国上下、各省市支援和参与浦东开发建设。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浦东开发开放与加快振兴上海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全力以赴、全市聚焦:开发力量聚焦——从全国招聘、全市抽调大批业务骨干和领导人才,充实加强浦东开发一线力量,组织全市各区县积极支持参与浦东开发开放;重点工程聚焦——连续多年把“头号工程”放在浦东,组织实施两轮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大项目、大市场聚焦——动员本市大企业集团总部、大机构东迁;重点区域聚焦——先后聚焦陆家嘴金融、张江高科技、三林世博园区、空港与深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等等,显示了强有力的政治号召力和资源整合力。

2、强有力的组织建设确保浦东社会的稳定有序

浦东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也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过程。能否保持稳定,是一场政治大考。浦东开发开放以来,10万余户城市居民动迁、40万户农民离开土地、40万浦西居民迁入浦东、200多万外来人口来到浦东,在如此剧烈的社会变动下,浦东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基本稳定,做到了复杂动态社会的秩序构建与再构建。这一奇迹的产生首先就是因为浦东始终坚持“开发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那里”的党的坚强领导。针对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及时提出了占领制高点、拓展增长点、强化立足点的党建思路,聚焦“体系、功能、机制、载体、队伍”五大要素,努力构建“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社区党建为基础,行业党建为特色,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为关键,单位党建为基本”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党建工作网络上完善归口管理、属地管理、委托管理、挂靠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党建工作覆盖上,强调工作覆盖、组织覆盖、服务覆盖、管理覆盖,通过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填补了管理空白,织密了管理网络,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3、强有力的先锋队作用确保开发建设的高效推进

浦东开发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征地动拆迁这类区域开发中必然遇到的艰巨性、挑战性工作中,浦东都是通过责任包干、细化目标,让每位党员干部明确对接每户动迁家庭,认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稳妥解决居民提出的实际问题。例如陆家嘴中心绿地3500户居民的动迁,浦东高尔夫球场征地安置改革试点工作等,都是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由机关党员干部一家一户上门动员,使工程建设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再如,美国通用汽车项目,新区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分片包干深入一线做工作,提前完成动迁任务。建设部门也在工程一线组建了党的组织,党员骨干带头加班加点。该项目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首辆别克轿车下线,仅用了23个月,这在当时创下国际上汽车整车厂建设速度之最。在浦东30年开发建设中,以党的建设推动开发建设的事例比比皆是,如南浦大桥三年建成,杨浦大桥两年建成,25公里的杨高路当年设计当年动迁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等等,这都是建设史上的高效范例。

开放动力:推动浦东阶梯式跨越

浦东在开发开放伊始,就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在地球仪旁边思考”的口号。“开放”可以说是浦东开发建设的生命线,一方面通过开放向全球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看齐,全面拉高浦东开发开放的对标要求和品位;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引进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产业、人才、标准等要素,为实现高要求和高品位提供支撑。而如何实施好高水平开放,浦东的经验可以概括为:抢抓全球化大趋势,放大两扇面区位优势,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红利撬动自身禀赋进而推动发展。

1、准确判断并牢牢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大趋势

通过“聚焦张江”战略,抓住1990年代后期巴黎统筹会解散后的欧美高科技产业转移契机;通过因势利导,承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商贸服务业转移;通过浦东建政,再次担当国家使命迎接2000年中国入世后的全面开放海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承接世博会和后世博开发,放大2010年世博会召开带来的海外客流商流效应;通过率先开展自贸试验区试点并积极承担“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以主动顺应海外产品大规模进口和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趋势。

2、浦东充分发挥两个扇面、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黄金区位优势

上海作为一个有着150多年开埠历史和鲜明海派文化特色的沿海超大型城市,正好处于我国对内对外两个扇面双向辐射的聚焦点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对外封闭后,以浦东高起点、高强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姿态,重新融入国际国内的双向循环。一方面背靠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广阔的市场腹地,对接全球市场、迎接全球挑战;另一方面,利用面向太平洋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进一步带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和长江流域的整体发展。

3、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形成制度红利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浦东利用开放优势不断攻破传统经济堡垒,在为国家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充分应用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红利。例如,通过合资合作建立上海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在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引进外资企业的互动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和政府营商环境的优化。

4、充分发挥上海浦东自身的禀赋

利用上海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丰富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优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文化优势、高素质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优势,以及9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更新滞后引致的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动力等。

创新活力:驱动浦东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开放让浦东有了高要求和高品位的目标追求,那创新就是浦东实现这一目标追求的最重要路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气质持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

1、以理念创新为引领

理念创新首先体现在浦东人有一股“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和“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注重协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气质。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不仅在于形态与功能的硬开发,更在于观念理念现代化的软开发。浦东开发“小政府、大社会”,“廉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浦东开发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干部队伍五湖四海”,“社会社区社工三社联动”等理念,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以制度创新求突破

勇闯无人区、深耕试验田,全力承担起制度创新的重任。尽管制度创新可能要面对更多的试错乃至沉没成本,遭遇更多的风险乃至危险挑战,历经更多的收益外溢甚至山寨模仿,但浦东仍不断冲破既有利益格局,着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30年开发开放历程中,浦东在破除传统经济坚硬堡垒、在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在构建各类要素市场、在引进更多领域和更高质量的外商投资、在人才引进和使用制度、在构建国际通行规则贸易体制、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推进了诸多关键性制度创新,努力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浦东的制度创新,不是“闯红灯”,而是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灯系统”,如在率先建设自贸区这个新形势下扩大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中,浦东坚持搞制度创新、不搞招商捷径引资洼地,凭借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性和核心性制度创新。

3、以政策创新促发展

在理念和制度创新基础上,浦东根据不同开发阶段寻求并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是开发开放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例如在形态开发主导阶段,针对资金短缺等难题,一方面创新外部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创新自身政策供给。包括在单纯资金扶持基础上,寻求更多资金筹措渠道创新;包括“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批租开发政策;采取BOT等融资新政策吸引内外资合作开发、经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复线等具有一定营利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功能开发主导阶段,积极促进功能性政策创新,通过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率先争取政策改革试点,提升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功能,进而推动融资方式和渠道的创新,推进外资银行在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政策,国内外贸企业在浦东开设子公司,开放商业零售业务等。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浦东则积极推动政策的统筹和集成创新,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经济和社会二元结构,不断整合各领域、各部门和各时段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法制三管齐下,陆续进行了工商税务、行政审批、问责监察、政务公开等40余项改革,系统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具体问题。在迈入转型升级阶段后,人才的重要性越加突显,浦东围绕人才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出台《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率先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申请永久居留新政,率先试点外籍人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兼职创新创业新政,推出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政策,以及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并颁发全国首张中国绿卡,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创新人才制度体系、推进人才重大工程等。

4、以管理创新作保障

针对浦东作为上海直辖市的超大型市辖区特点,在开发开放进程中浦东不断开展管理创新,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扁平化、轻型化”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上海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最为典型的特大型城市,政府的力量和作用一直都较强,因此,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难题之一。浦东在管理创新上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强化做实政府职责,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应对快速开发开放的规划制定、产业布局、项目落地、制度创设等;另一方面,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管委会设立之初就探索了不直接管理企业、不设行业管理局、职能系统整合的管理架构。因此,浦东新区的政府治理体系无论是设立之初的管委会时期,还是2000年建政以及2009年浦东南汇合并,政府始终保持了高效、精简、轻型的特点。例如,浦东新区成立之初,只有10个委办局、800名机关编制,和兄弟区县相比,机构减少了2/3,人员减少了1/3;2016年,考虑科委和经信委职责有重叠交叉而整合成立了浦东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与此同时,政府也大力培育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政府治理,通过“罗山市民会馆”、“浦东公益服务园”等载体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设立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探索“业界自治+法定机构”的治理架构;通过设立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事务协商促进会,积极引入企业老总、技术精英、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制定张江发展政策等。面对超大区域郊区治理特点,浦东还探索了“城工委、农工委”、“列车工程”、“功能区域”、“镇管社区”、“强镇优街”、“基本管理单元”以及“上面轻型化、下面扁平化”的“7+1”管理体制等。

5、以技术创新强实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浦东在开发开放之初就将“高科技先行”确立为发展原则,无论在产业发展,还是在城市管理,抑或在民生服务上,浦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新世纪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浦东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从全国高新区版图上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园”格局,到统筹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极,浦东始终把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搭建科技创新载体、创新科技创新体制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浦东更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积极打通科技研发“最后一公里”基础上,不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引领发展潮流、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浦东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领域,提出打造最强光、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七大“硬核”产业,使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落实能力:推动浦东坚实发展

海纳百川的上海文化孕育了浦东人崇尚科学、精明务实的行事风格。浦东在通过开放来锚定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目标后,必须激发创业的热情和创新的勇气,而任何激情担当还需要科学理性、脚踏实地的执行落实才能将“梦想照进现实”。“行百里者半九十”,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所有的机遇、意志、目标、战略、政策、资源、激情、勇气等都必须依靠科学理性的执行才能最后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打通战略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浦东之所以取得超预期非凡成就的关键。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浦东的开发开放也在于高效的制度执行力,无论是落实战略目标,还是执行制度规定,都始终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1、把开发战略落实转化为规划蓝图和政策法规

区域开发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可能在“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中易于出现为图省事而盲目上马,为赶任务而“大干快上”,为出政绩而操之过急等盲动冒进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前期或表面上甚是风光,但多会留下后遗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浦东在开发开放之初就明确了“规划先导、法规先导、政策先导”的原则,强调谋定而后动,强调诚实守信,强调于法有据。

浦东新区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城市形态和小区规划,并在全社会强化规划意识,树立规划权威,坚持以高标准、系统化的规划指导高起点开发。这一方面保证了开发的有序性、持续性和优质性,另一方面也对投资者产生了强烈吸引。以小陆家嘴1.7平方公里为例,吸引世界著名的规划公司来参与竞争,经过两年时间17轮优化,最后优选产生了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规划模型,极大地提升了小陆家嘴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价值。

浦东开发前两年内即制定了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外地投资浦东新区的暂行办法、外高桥保税区进出海关和外汇管理施行细则等十多个法规、规章。此后又相继出台多个法律文件,为改革探索提供法律依据。例如,为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又如,2017年,区委、区人大和区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快建设法治浦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浦东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等三大文件,使浦东开发开放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进。

2、把开发战略落实转化为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

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尺度大、类型多、结构杂、变动快,这也使得战略落实和执行在具体地域、具体领域、具体环节上有较大难度的把握。为此,浦东开发开放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开发思路和模式。

例如,开发初期为应对资金不足等挑战,浦东探索实现了土地资本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大规模筹集资金的目标。

再如,为尽快树立浦东开发的形象,提高吸引力和影响力,浦东确定了 “滚动开发、缩短战线、扩大战果”的精细化开发思路和模式,抓住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每个阶段对全局有重大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明确有限目标,突出工作重点,逐步推出亮点。特别是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依托原有基础,先聚焦区位较好的地段,“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收效一片”,继而放大开发的先发效应和增值效应,避免了投资分散、拉长战线而导致的经济效益低、投资周期长的粗放型开发。

再如,浦东在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开发战略和高端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上,实施了抢抓机遇与耐住寂寞统一、宁缺毋滥与宁小毋大结合的产业园区开发思路。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早期曾试图引进微波炉、集装箱等制造企业,但市区领导对此明确指出,微波炉不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此后,园区一方面严格坚持宁缺勿滥原则,防止引进“伪高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坚守信息技术(初期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和生物医药两个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打造名符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把开发思路落实细化为开发项目和开发资源

确立开发思路和模式之后,还需进一步细化为开发项目和开发资源,落实为推进重点工程、筹措建设资金、抓住龙头项目、激活干部队伍等举措上。

浦东开发是与一连串的工程相伴而行的。先是集中全市的人力物力,以“两桥一路带三区”,即以南浦、杨浦两座大桥和杨高路建设,带动外高桥、金桥和陆家嘴三个园区的开发,在浦东沿黄浦江中央地段率先出形象、出效益;在核心区域开发中,重点抓“一道三区”,集中两年时间全线打通世纪大道,带动了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花木行政文化区的形象和功能开发;在全区基础开发上,重点抓“一线三港”,即地铁2号线和浦东国际航空港、外高桥港区、信息港的建设,并以此为骨干,连续实施了两轮十大重点工程,包括道路、隧道、水、电、煤、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骨干工程,逐步构建了现代化新城区的骨架,使“基础设施先行”的开发思路落到了实处。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细化落实到资金筹措上。为筹措资金,浦东新区还开拓了至少六个渠道筹措资金:包括上海市统筹解决的东西联动项目投资资金、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财政信贷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参与的部分项目投资、发行债券和举借外债、开发公司组建股份公司吸收的社会资金、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等,从而使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龙头项目往往是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任何地区在开发中都希望引来大项目、好项目,然而从好的项目,到好的落地,再到好的开花结果,乃至好的开枝散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如不能快速响应、环环相扣、精巧操作,就可能“错失良机”,甚至“竹篮打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引进了这么多的跨国的公司,完成了这么多的重大项目,有很多抓项目落实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浦东高速的响应能力和高超的落实能力,同时也很好的论证了任何区域开发中,必须一个一个项目推进,一个一个任务完成。一个案例是20多年前落地浦东金桥的上汽通用项目,这一项目是当时国内最大汽车合资项目,也是上海市一号工程。从项目谈判开始,先是取得“合资企业为主”的共识,并抓住“开发为先,人才本土化”的牛鼻子,拟定了以合资方式成立“泛亚”技术中心确保产品持续占领汽车产业制高点的方案;其次,带动零部件国产率,投产初期,别克零部件国产化率就达40%以上,而质量毫不逊色于北美生产的别克;最后,上汽通用不仅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全球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它还改变了我国汽车市场以往单纯的产品营销思维和模式,创造性的开发了品牌营销、服务创新、文化理念等一系列新模式。

事在人为,所有的战略、思路、模式等最后都需要人来操作实施。所有的任务和计划一旦进入现实的躬行操作,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将法理与情理、速度与温度、实干与巧干相结合、相平衡,需要创造能成事、成大事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在浦东开发创业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千方百计想办法、既拍胸脯更拍脑袋,碰到硬骨头不松口但换牙、遇上大险阻不躲闪但绕道、遇上重任务不打折但变通,坚持先完成再完美的务实精神,将遇到的困难一个一个地啃下来,将既定的项目、工程一个一个地干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营造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是浦东之所以能落实战略、落细思路、落地项目的关键一招。

4、把开发思路落实细化为责任目标和章法办法

既抓节点目标行之有度,又抓明确责任行之有效,更抓探索创新行之有方。

一旦绘就蓝图、制定规则、明确路径,浦东人就有一股“一张蓝图干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明确节点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在功能开发上,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抓“一高三大”,即集中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大银行、大市场、大项目,形成辐射各地的产业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上,明确各开发区的工作重点,抓“一江三桥”,即构筑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串联金桥现代工业园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积极推进生物工程和医药、电子计算机、通信、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设施等高科技产业化。2000年之后,又分别以APEC会议、世博会、综合配套改革、自贸区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分阶段、有节点、有责任部门、有侧重地完成一项一项目标任务,推动“五个中心”的战略进程。

近日投产的临港特斯拉项目完美体现了浦东开发的细化落实能力和工作章法办法。作为有史以来外资在上海最大的一笔制造业投资,在落地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审批和建设的“中国速度”。各方协同配合、明确责任目标、优化工作流程、解决具体问题。在项目论证审批阶段,从2018年7月签约、拿地,到2019年1月正式动工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在项目建设阶段,自1月7日破土动工至6月初,仅仅用时五个月,这个占地约1300亩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主体建筑已经进入封顶阶段,然后,11月份完成一期建设,2020年1月7日正式交付产品。这个超级工厂,从开工到大规模的交付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一“中国速度”也让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叹为观止,信心满满。

如果说抓责任抓节点体现的政府行政方法高效,那么,很多难题的解决,则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综合运用。例如,为了做好征地劳动力的安置保障,浦东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谁征地、谁安置”的做法,率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铁保障、泥饭碗”就业安置机制,并出台形成文件,保障了16万征地农民(1999年底之前)以新的方式顺利安置。在招商引资上,浦东多措并举,探索了功能性机构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以及腾笼换鸟等路径。例如,率先提出总部经济概念和总部扶持政策,通过外汇政策创新、税收补贴、帮助高管子女家属就医就学等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目前浦东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占到上海一半左右;又比如,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核心人才,进而向上下游进行产业链拓展,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即是这一模式;再比如,在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市场主体不断丰富的趋势下,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或提供公共服务,来集聚产业要素成为一种重要的招商模式,浦东金桥就是通过引进中国移动视频产品创新基地和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两大平台运营商,吸引了包括大唐电信、中投视讯、融创天下、人民视讯等上下游及关联企业在金桥集聚,张江通过搭建40余个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支持,进而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打造为国内最著名的“药谷”。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城市管理决策与风险防控,提供公众参与和协商的渠道,是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成功的探索。在全区层面建立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平台架构全区统一、功能体系上下协同、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整体同步智能提升,使得城市大脑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不断增强。例如通过对住户水电煤和外卖动态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很快确定非法群租的具体位置,使得城市社会治理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撑而得到落实。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浦东开发区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专职研究员、浦东开发区域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