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民生经济”正在构筑新增长动力
分享至:
 (2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德君 2020-06-10 06:31
摘要:民生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

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振兴经济,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其中,民生领域是释放内需潜力、刺激生产消费大有可为的新生长空间。

今天的“民生”之义,已由原来生产、生活资料等扩展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而在新发展理念下,发展民生不仅是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社群消费升级,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的需要,也是当下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带动相关产业兴起,促进经济发力的“发展型”领域。

当众多传统产业步入转型,当发展不再能依赖于“外延式”和粗放型扩张,新兴的民生产业开发,就成为当前新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脉“源头活水”。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记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的:现在“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发展民生才能实现人生存发展权利,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几年来,上海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比如,2016年以来上海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屋面和相关设施改造、厨卫改造等三类改造327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5万户。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条件,成为一种“福祉之举”,同时也成为拉动都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又比如,上海全面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达标率90%以上,实现了全程分类收运,不仅刷新了人们生活观念,更新了都市绿色环保体系,也催生了许多相关延伸产业的产生。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不断加深,大量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一种“刚需”。上海自加装电梯试点以来,完成加装立项居民楼近千幢(其中2019年立项就有624幢)。最近上海进一步放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限制条件,将更大面积地利民惠民,提升生活便利度,也给都市经济拓展了空间,创造出新的产业机遇。

事实上,无论是“老”(养老服务)、“小”(幼儿托育)、“旧”(旧区改造)、“远”(远郊),还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领域,各类民生事业中都存在可开发、可拓展、可延伸的新兴产业增长空间。甚至近来很火的“夜间经济”“首发经济”,以及一些在线经济新业态的兴起和消费新时尚的出现,其中不少都能看到“民生经济”的身影。

仅以“老”为例。上海老龄化程度超过34%,老年群体超过503万。2019年在原有14.42万张养老床位基础上,新增7202张养老床位,并完成了对83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改造,同时新建了83家服务中心,新增88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217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拓展了社区新兴经济产业。而正在发展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智慧养老”等新时尚,以及正在推进的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也创造着新的都市经济产业形态。

在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振兴经济的同时,在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同时,把发展民生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紧密结合,把保障改善民生与释放内需潜力紧密结合,在解决民生问题同时构筑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推进经济全面恢复助力,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民生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不少国际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为负3%。在这种情况下,把解决民生问题、满足民生需求与构筑经济发展新动力相结合,是推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新思维,必将激荡出蓬勃的经济发展活力。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