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年轻时我喜欢踢足球下象棋,后来科学探索成为了唯一爱好”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6-07-28 17:21
摘要:“徐华强研究员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国际蛋白质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查尔斯·桑德斯博士如此评论。

日前,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国际蛋白质学会成立30周年年会上,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徐华强研究员,被授予Hans Neurath奖。

 

国际蛋白质学会,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国际学术组织之一。“徐华强研究员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国际蛋白质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查尔斯·桑德斯博士如此评论。

 

这一被誉为里程碑式的科学研究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这位科学家有着怎样的科研风格和个性?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华强。

徐华强研究员                            

 

解析了一道世界级科学难题

 

花香使人愉悦,黑暗让人恐惧……人的大脑是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又是什么充当传感器来传递信息?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清楚充当传感器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以及它们如何工作。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细胞表面存在着一种蛋白质,即G-蛋白偶联受体(简称GPCR),充当了“信号兵”,将这些生物信号通过下游的G-蛋白发送到细胞。这一发现后来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GPCR信号传导领域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悬而未决,即GPCR如何激活另一条信号通路——阻遏蛋白,这一直困扰着结构生物学科学家。“G蛋白和阻遏蛋白共同构成了GPCR下游的两条主要信号通路,二者分别扮演阴和阳的角色。”徐华强说。

 

过去10年间,徐华强领衔28个实验室组成的国际交叉团队一直致力于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视紫红质是一个经典的GPCR,可以感应到光信号,激活视觉功能。去年7月,这一团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两者复合物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一道世界级科学难题。

 

这一发现揭示,阻遏蛋白和G蛋白这两条信号通路与GPCR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从而为开发选择性更高的药物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短短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GPCR实验室

 

“GPCR是目前最成功的药物靶标,迄今30%—50%左右的上市药物都以GPCR为靶点。”徐华强介绍,人体约800多个GPCR中有200多个潜在药物靶标,真正用于药物研发的才60余个。科学家对GPCR的精细结构还知之甚少,而绝大部分与重大疾病相关的GPCR结构至今仍未得到解析。

 

“得GPCR者,得天下”,这是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经常说的一句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GPCR受体分子的研究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由于老一代科学家的退休,上海药物所的GPCR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工作错过了黄金时期。目睹着GPCR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上海药物所的领导班子意识到,亟需引进GPCR结构生物学人才。

 

2010年,徐华强来到上海药物所筹建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团队和技术平台,由其领导的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测定了6类8个GPCR的晶体结构(国际上迄今为止共测定了29个GPCR晶体结构),在《自然》和《科学》等刊物上发表8篇论文,实现了我国GPCR晶体结构测定零的突破,促使我国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一流GPCR研究机构行列。其中包括第一个B类GPCR晶体结构以及GPCR-Arrestin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标志性成果,并入选2015年度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科学探索,成为了唯一的爱好

 

在徐华强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药物分子图,涵盖了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200种药物,“希望有一天,我的研究也能成为这幅图的一部分,造福人类。”

 

很难想象,这位对药如此感兴趣的科学家,当年在清华大学学的是工程物理。大学期间,他自学了生物物理,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建系以后第一届研究生。硕士期间,他整天和大白菜黄瓜水稻打交道,琢磨着用物理的方法来实现转基因。在国外读博士时,他发现了自己的科学兴趣点,立志穷其一生解析细胞分子结构。

 

“做研究,不能只呆在黑屋子里”,徐华强同时还任美国Van Andel研究所结构科学实验室首席主任,他经常在两地之间倒时差,但也“享受”其中,“这对双方的科学研究很有促进。”

 

6年前,他刚到上海药物所时,就被大家对科研的热情所深深感动。“这里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药物研究所了,不仅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研究,而且还要把科研成果转化出去,非常了不起。”

 

“运气对科学家来说很重要,但运气正是努力来的。你比别人更努力5倍,就意味着你成功的几率多了5倍。”徐华强的妻子经常开玩笑说,他工作的时间是CEO的3倍,但工资却是其三分之一。即便如此,有药企以每年50万美金来“挖”他,他也不为所动,依然倾心自己的科研岗位。

 

同在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工作的赵强研究员说,“徐老师做科研有一种魄力。当年他要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时,很多人都捏了把汗,因为这一课题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可他坚持了10年。而且,这个课题涉及到28个实验室,能协调这么多教授一起来做,相当不容易。”

 

在赵强眼中,徐华强一直精力充沛,“从没有见过他疲惫的样子。”

 

徐华强说,年轻时喜欢踢足球、下象棋,但在逐渐沉迷于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这成为了他唯一的爱好,而且历久弥新不觉其烦也不觉其累。因为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专注与坚持,才能做到极致。

 

人物介绍:

徐华强,2002年任美国Van Andel研究所结构科学实验室首席主任,2007年提升为杰出教授和药物研发中心主任。2012年8月筹建中国科学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2013年4月批复成立,任实验室主任。2010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主任。目前已在《Nature》《Science》、《Cell》、《Proc.Natl. Acad. Sci. USA》等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并获得专利10余项。2009年,其“ABA受体晶体结构与分子机制”一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被《Science》杂志评为 2009年十大突破之一。2014年,与李家洋和王永红合作完成的“阐明独脚金内酯通过诱导其抑制因子D53降解调控水稻的分蘖和株型”的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5年,领衔的团队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成果“攻克细胞信号传导重大科学难题”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荣获2016年国际蛋白质学会Hans Neurath奖。

 

题图: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