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2月16日,“入侵日”?“团结日”?

世界观 2022-02-16 21:2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勤
迄今为止,俄西方所有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话语战争,更多是为提高谈判中的议价权力而进行的高水平表演。

2月16日,被莫名贴上“入侵日”的标签后,引来全球目光。

俄罗斯真的会如美国所言在这一天“入侵”乌克兰?

俄罗斯斥美国“歇斯底里”,散布假消息;乌克兰也不太信,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当天将是“团结日”。

但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再加上俄与西方都在乌边境调兵遣将、投送武器;美国又是撤人,又是关基辅大使馆,又是舆论攻势,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周二,一切出现戏剧性逆转。俄方宣布部分俄军结束演习,开始从俄乌边境撤军;俄总统普京表态,不希望发生战争,将继续与西方谈安全保障问题。美国虽然心存疑虑,但也咬定外交窗口还开着。

一时间,世界松了一口气,全球股市大涨。

乌克兰危机就此峰回路转?这部“战争风云”前前后后到底虚实几分?

美俄谁先眨眼?

西方舆论将本周形容为乌克兰局势的“决定性一周”,美英等国声称俄罗斯在乌边境持续增兵,随时可能入侵乌克兰,美国总统拜登还指明2月16日是“入侵日”。

被强扣“入侵”帽子后,俄罗斯感到莫名其妙,否认入侵意图。普京斥责这是“挑衅性的猜测”,与拜登通话时质问他为何故意散布虚假消息。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开玩笑说,乌克兰人可提前定好闹钟,看看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然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炒作下,紧张态势步步升级。

美国加紧兵力调动,宣布再向波兰增兵3000人;美、英、德等国敦促在乌公民尽快撤离;美国更是关闭了基辅大使馆,留守人员暂时迁至利沃夫办公;很多乌克兰富豪也纷纷出逃……

然而,从周一开始,事态出现转圜迹象。俄方称愿与西方继续谈,这被舆论解读为外交希望犹存的信号。周二,这一信号越发强烈。

拳头正在缩回:俄国防部宣布,部分俄军结束演习,开始从俄乌边境返回基地。

“最高指示”发出:在与来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后,普京表示,俄不希望欧洲发生战争,俄方将努力与西方国家通过外交渠道解决相关问题,准备就限制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军演透明度和其他建立信任措施进行谈判。

俄方宣称开始撤军,对峙的另一方美国也表态了,不乏疑虑,也带点矫情。

拜登周二表示,欢迎俄军撤离,但“尚未证实”。他还强调,俄“入侵”乌克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对于俄缓解紧张局势的举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二与俄外长拉夫罗夫通话时还提出三个衡量指标:“可验证、可信赖、有意义”。

不过,拜登与布林肯都重申外交“窗口”仍然存在。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承认莫斯科有意寻求外交方式,有理由对局势“审慎乐观”。

从一触即发到“审慎乐观”,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普京目的已达,见好就收?还是法德等欧洲领导人的密集斡旋奏效?抑或是美国西方自认为挑明“入侵日”、威胁制裁、增兵东欧等一套组合拳震慑了俄罗斯?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认为,当前局势有所缓和主要是俄方在美国压力下主动调整的结果。俄罗斯自去年底以来的种种行为,尤其是在俄乌边境地区进行军事调动和部署实际上目的有二:一是防止乌克兰当局在美西方支持下进攻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单方面破坏明斯克协议,同时阻止基辅激进推进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二是迫使美国和北约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新架构问题进行系统谈判,一揽子解决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安全关切,签署俄期待的书面的、有法律效力的协定。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已经得到充分宣示,美西方和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战略决心已有清醒认识,俄罗斯再继续强硬下去反而会影响到分化美国和德法等欧盟核心国家的既定目标。

“俄的本意从来不是发起一场与乌克兰的战争,一旦开战将使俄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全部泡汤,所以莫斯科顺势给过热的形势降温。更关键的是,俄目前所撤部队和重型装备只是从参与俄白军演的白俄罗斯境内撤离,并不是在俄乌边境的所有部队,实际上依然保留了相当多的弹性,还是可进可退。”杨成说。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征表示,俄方是在实现部分目标、取得第一步胜利后作出部分撤军、继续对话的决定。

“乌克兰已放软立场,暗示未来可能不加入北约;美国也已从乌克兰撤出外交人员、军事训练人员,并表态不会向乌克兰派兵。这些都意味着在这一轮猫鼠游戏中,美国和乌克兰先眨了眼,俄罗斯才决定给局势降温。”袁征说,至于欧洲的外交斡旋,有一定作用,但非决定性的。在俄美较量中,欧洲仍然是被拖着走,远未达到独立自主。

袁征还指出,从美国来说,夸大其词炒作2月16日为“入侵日”有着复杂背景和微妙心态。一方面,可能是有情报基础,不排除俄方用力“秀肌肉”,以便压西方重视俄方安全关切,这让美国和欧洲切实感受到战争压力和危险。从这一角度说,俄美双方都在借“莫须有”的战争互相试探和施压。另一方面,美方渲染战争气氛也有其他图谋。通过炮制“俄罗斯威胁论”,可攫取地缘政治利益(让欧洲加强对美安全依赖)、商业利益(出售军火、天然气)、提升北约凝聚力等等。

第二回合开始?

俄方释放降温信号,尽管西方仍疑虑重重,但欧美俄股市明显松了一口气,周二纷纷大涨,被地缘危机推高的油价、金价则应声下跌。

从上月俄西系列会谈,到美国、北约答复俄安全要求,再到近期西方渲染战争风险,如果说双方已经过第一回合的交手,那么,随着俄方宣布部分撤军,愿意继续谈判,俄西博弈是否进入第二回合?战云密布的乌克兰局势是否也走到一个转折点?

杨成表示,俄罗斯的优先目标是与美国和北约签署安全保障条约,这一进程从上月俄与西方的“三连谈”就已开始,美国和北约分别对俄提出的两个安全保障协定给予书面答复表明第一轮相互摸底已结束。迄今为止,俄西方所有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话语战争更多是为提高谈判中的议价权力而进行的高水平表演,尽管这种走钢丝的策略有导致局势失控的危险。俄西方经过一番交手后都有了可以对国内交代的空间,俄外交部发言人已公开宣布西方宣传战的破产,美可以将俄部分撤军视为美极限施压的成果,德法也可认为俄愿意谈判是其调停的贡献。可以推测,俄美、俄北约后续的谈判不会一蹴而就,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场“长谈判”,和和斗斗、斗斗和和仍然是基本面。换言之,乌克兰问题仍随时有可能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问题,一旦出现一方难以认可的局面,周期性紧张的场景可能就会出现。

“目前,只能说乌克兰局势紧绷的弦稍有放松,但是并不意味着危机已彻底解决。因为俄罗斯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即使乌克兰入约前景趋于黯淡,但北约停止东扩等核心安全诉求还未得到回应。”袁征说。

接下来,俄与西方预计将展开新一轮谈判,能谈到什么程度、谈出什么结果、能否体面收场都是未知数。双方有可能会在军演透明度甚至限制导弹部署等议题上达成妥协,但是“治标不治本”。即使这种妥协能暂时平息危机,只要北约拒绝放弃东扩、继续在俄周边部署军事力量,俄方就无法获得安全感,未来双方矛盾依然会爆发,俄美“胆小鬼游戏”也将继续。

压力赌注仍在

外界注意到,虽然危机有所缓和,但压力与赌注依然摆在那里。

据路透社报道,周二,美军从德国前往斯洛伐克,参加计划中的北约军演。

同日,乌克兰国防部、武装部队等多个军方网站和银行网站遭到网络攻击。西方安全专家指认是俄罗斯所为。

俄罗斯立法者呼吁普京承认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有分析称,这可以作为俄方后续谈判的筹码。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15日已经通过建议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为主权国家的议案并提交普京,这意味着俄在给紧张局势降温的同时又保留了随时升级的后续杠杆。”杨成说,西方智库已经注意到普京去年12月就讲过要用“军事技术”手段而非战争应对乌克兰局势,如今所有场景都没有超出俄文定义的“军事技术”的边界。普京政府的重要智囊、俄总理前助理登金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事务前高级主任格雷厄姆,最近在美国《政治报》上发表的联合署名文章提出四步走方略,其中第三步是解决后苏联空间和巴尔干的冻结冲突,克里米亚和科索沃也在其中,认为可以通过投票确定地区人民的意愿,并达成一系列协议以解决某一领土从国家和平分离所必然产生的问题,投票的具体形式应根据地区冲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些建议意味深长,也给未来俄美、俄北约的谈判提供一种可能性。但为了迫使对方让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施压和妥协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将始终存在,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最新评论
打开上观新闻APP,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