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 文章详情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一次“双城”的文学呼吸》

转自: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2025-10-20 18:26:34


站在画布前,我总觉得这幅作品像一封寄往海峡两岸的信。

左侧的上海,右侧的台北,中间是一缕白色的云雾,把时空、城市与记忆柔软地缝合在一起。

我从林文月开始落笔。她出生于上海,后在台大执教多年,又在学术与散文间开拓出独特的语言风景。《京都一年》里,她的细腻笔触带着古典的宁静,像极了画中那一袭红衣的优雅。她的文字常让我想起台北的雨巷——温婉、含蓄,却能渗入人心。

再往画的另一边走,是白先勇。他生于广西桂林,却在南京与香港度过童年,最终定居台北。他的《台北人》以细腻的乡愁写尽战后外省人的漂泊,也让上海的旧梦在台北街头重现。我在画里给他安排了舞池与灯光,那是他笔下《孽子》《纽约客》般的浮华,也映照着上海夜色中永恒的舞步——旧时的百乐门(Paramount)与美琪大戏院的霓虹仿佛与他一同跳跃。

而在画面下方,我绘上了琼瑶。她出生四川,在战争迁徙中随家人到达台北,却与上海有着不解的影视缘分。她的小说《窗外》《几度夕阳红》在两地都曾掀起热潮,改编的电视剧更是让上海观众与台北观众一同流泪。她手中那本书,承载着无数浪漫与哀愁,也像一条温柔的河,将两座城市的情感悄悄连结。

上海的老建筑与台北的街景,在我的笔下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那一抹白云,是文学的气息,也是记忆的回声。林文月的优雅、白先勇的华丽、琼瑶的浪漫,他们的作品跨越地域与世代,在上海的咖啡馆与台北的小书店里同时被轻轻翻阅。

这幅画,于我而言,是一次双城的呼吸。上海与台北并非平行的两地,而是被这些文字、这些故事深深缠绕的灵魂。透过他们的书页,我仿佛能在台北的夜雨与上海的晨雾中,听见同一颗心跳的回响。

作者

华丽丽:才艺与美貌兼备的新锐展览设计师,喜爱旅行与绘画。非常喜欢台北的城市气氛,曾自由行去过几次。希望借由自己的作品串起双城情谊。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tbfw780@126.com

内容:文化交流、研究评论、

实践创新、先进典型......

形式:图文、视频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稿请注明:您的姓名+单位

点击查看➡️征稿启事


来源:华丽丽由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新媒体中心)整理

1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陶喆与上海情结》

2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双城女声》

3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花绽两岸,情系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