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忘记密码?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查看新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要闻
时政要闻
政情
观见
伴公汀
@康平路
上海一周
直通200号
公务员论坛
港澳台
法治
时评
十二公民
反腐记
军事前哨
北京来信
财经
市场解码
财经连线
公共空间
产业观察
金融区块链
创客驿站
上海老字号
区情
区势微头条
前沿风
浦江眼
上海屋檐下
郊野笔记
城事
创新之城
教育在线
医声医事
运动+
任我行
海上医聊
微观上海
海外惊奇
中产话题
文化
海上记忆
文化观澜
文艺清单
朝花时文
徐芳访谈
上书房
非虚构
着调青年
天下
早读
世界观
舆情
原点
上观访谈
思想汇
上观学习
华东局
纵深
互联网观察
时政纵览
民声
民情12345
人民建议
问答
上海辟谣平台
视觉
大视界
见识录
图数图说
艺术范
活动
论坛
公益
扫描新街镇
迪士尼朋友圈
企示录
一起来
读者俱乐部
微信排行榜
专题
直播
电子报
解放日报
文汇报
新民晚报
上海日报
新闻晨报
上海法治报
社区晨报
东方体育日报
文学报
浦东时报
新民周刊
上海宣传通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海上记忆
【海上记忆】一路向东
“由由”两个字,据说意思是农民种田出了头。因为以前这里就是一大片农田,浦东严桥乡属地。再后来我又入住浦东腹地地段。这条迁徙的轨迹记录了我从胎儿到老汉的衣食住行。从浦西的繁华地段进入浦东,由西向东,东而又东,义无反顾。
作者:孙建伟 2020-04-30 09:18
(2)
(3)
【海上记忆】梧桐飘絮时,聊聊武康路“伦敦梧桐”
悬铃木从19世纪的上海法租界,陆续引种推广,作为行道树广植于全国各地。“法国梧桐”也从最初上海地区所使用的地方名,传遍了全国。
作者:乔争月 2020-04-29 09:17
(11)
(3)
【海上记忆·浦东30年】草木深处的东三里桥路
浦东开发开放,转眼30年过去了,外婆和妈妈曾走在岁月的那一端,而19岁的我正站在这一端,我们一起见证了东三里桥路从原初的生态走新生的和谐,这个转变凝聚着我们三代人的愿望。
作者:孙辰玥 2020-04-29 09:17
(0)
(1)
【海上记忆】浦东最古老名观钦赐仰殿的故事
钦赐仰殿道观在成为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同时,也成了上海市一个优美而独特的旅游景点。
作者:李迅 2020-04-28 09:36
(4)
(3)
【海上记忆·浦东30年】乘着渡轮去上班
摆渡过江,最怕的是碰上大雾天。那时还没有停航一说,大雾中船离码头后,驾驶员在雾茫茫的江面,就凭着烂熟于心的航行线路,慢慢向江对岸驶去。而这时,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就猛敲挂在码头边的铁钟,为驶来的渡轮引航。在布满雾霾的江面上,只听浦江两岸铛铛铛的敲钟声,此起彼落,传得很远。
作者:任炽越 2020-04-15 12:37
(12)
(5)
【海上记忆·浦东30年】童年的那片垃圾场,后来变成了浦东机场
晓峰和儿子站在父母家早已翻新的二层小洋房门口,一架正准备降落的飞机轰鸣着从他们头顶滑过。往东眺望,竟能清晰地看见浦东国际机场两栋庞大的候机楼,以及蜿蜒错综的高架路。晓峰指着远处停机坪的方向,对儿子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垃圾场。晓峰正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靠在紫藤架下笑,表情似是不屑。出生在新世纪的孩子,不知道他的父亲是如何迎来高考,走进浦东的新时代的。
作者:薛舒 2020-04-13 12:35
(39)
(4)
【海上记忆·浦东30年】浦东小学生集资建天桥背后,我们亲历“一年一个样”
始终相信,城市与人,是互相依存、互为见证的。对于生于浦东、长于浦东、始终居住于浦东的我来说,浦东的建设发展,不仅仅是见诸媒体的一条条新闻,更是深入肌理的一个个私家记忆片段。
作者:章迪思 2020-04-12 10:50
(39)
(3)
【海上记忆·浦东30年】与浦东开发同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学后,我住到了浦东的潍坊路附近,离现在的世纪大道地铁站不远,如今已是浦东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然而当时,这一片还是相当荒芜,记得在家里阳台往南望,只见到楼下是一片未必有人照管的菜地,有一幢一两层的孤楼,可能是农家的住所
作者:胡文 2020-04-11 13:16
(4)
(0)
【海上记忆】从广慈到瑞金的爱意传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改为“东方红医院”之前,它的名字是广慈。1972年后,按医院门前的瑞金二路改名为现在的名字——瑞金医院。近日,拥有113年历史的瑞金医院,用最高规格欢迎回家的医护人员:在科教楼外悬挂了巨幅海报,上书“与子同袍,携手同归”“衣白袍,破楼兰,战病疫,救苍生”。这是瑞金医院历史上第一次挂这么大的海报,但这并不是瑞金医院第一次在抗击疫情中勇挑重担。
作者:沈轶伦 2020-04-10 08:49
(22)
(2)
【海上记忆·浦东30年】浦电路路名背后,黄炎培曾说“吾浦东人要吃得来苦”
黄炎培注重联合浦东同乡的力量,促进家乡建设。1933年,他为浦东同乡会写了三条口语:一、凡吾浦东人要团结得紧;二、凡吾浦东人要吃得来苦;三、凡吾浦东人要看准了跑头向前跑得快。
作者:马长林 2020-04-07 08:26
(19)
(6)
【海上记忆·浦东30年】浦东源深路,和一个叫谢源深的人
1920年谢源深逝世,享年52岁。当1922年筑路工程完工后,浦东塘工局就将该路命名为——源深路,以缅怀和纪念为浦东市政作出杰出贡献的这位浦东人。如今,源深路已经是浦东新区通衢大道,也是知名度较高的马路,讲好源深路故事,不就是讲好上海故事吗?
作者:薛理勇 2020-04-06 10:58
(40)
(4)
【海上记忆】百年前,他们临危逆行:历史中的上海救疫医疗队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在医学尚不发达的百年前,传染性疫情尤为可怖。文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上海中国济生会、绍兴旅沪同乡会、宁波旅沪同乡会等民间团体立足上海,不分畛域,以慈心善行,充分动员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医生与医疗资源,发扬他们的医者仁心,不顾艰险,救死扶伤,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实现了百年前的创举。
作者:彭晓亮 2020-04-05 16:32
(54)
(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热门文章排行
一天
一周
一月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