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从连环画到中国画再到永字八法,这位画家堪称跨界奇才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志萍 2018-04-02 19:11
摘要:日前,由著名画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汪观清先生和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联袂打造的“海 派连环画传承馆”正式拉开帷幕。

汪观清,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上海连环画坛领军人物。从 1950年20岁开始创作连环画,到60岁退休,创作生涯长达40年。创作的《红日》、《雷锋》、《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南京路上好八连》、《斯巴达克》、《十二把椅子》和《从奴隶到将军》等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连环画《红日》荣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绘画二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9年,他与应野平合作的国画8屏条《万水千山》,出版年画发行全国,1962年入选全国美展。

 

退休28年来,汪观清对连环画的情结根深蒂固。当他矢志要成立的“海派连环画传承馆”心愿终于完成,下一步,他又有什么打算?

 

哥哥和“小人书”,是启蒙老师

 

1931年2月21日农历大年初五。安徽歙县新安江畔金滩村,这天凌晨两三点钟,一户汪姓人家一个小男孩降临,他就是仲良。4、5岁时的仲良喜欢看哥哥画画,看舅舅写对联。7岁时,哥哥和弟弟先后因病不幸去世。祖父怕他重蹈两个兄弟覆辙,就把他过继到村郊半山上的杨梅垯寺,改名“观清”。

 

1941年春,10岁的汪观清和两个妹妹随母亲坐船从新安江到上海与父亲一起生活。他们住在江西南路一条弄堂的过街楼上,楼下有一个小人书摊。惊喜若狂的他流连忘返,还去临摹《三国》《水浒》等小人书中的古代英雄人物。放学后回家,只要天晴,总能见到他在门口的柏油马路上用粉笔默画心中崇拜的英雄和喜爱的古典人物。久而久之,沉浸其中的汪观清只要看到连环画,一眼就能认出作者是谁,他成了连环画的忠实“粉丝”。

 

打工经历,叩开专业创作之门

 

汪观清的父亲在上海南市旧校场开办了手工袜厂,几年后不幸毁于火灾,袜厂破产了。汪观清只得回老家结婚、生子。家庭生活的负担,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对连环画的酷爱,又让汪观清欲罢不能,他再次来到了上海。

 

1951年,汪观清画了8幅一组抗美援朝英雄小故事,试着给《安徽日报》投稿并发表。之后,有个私营出版社编辑编了56个抗美援朝故事,请汪观清画连环画,也就是他的处女作连环画《扫雷英雄姚显儒》,结果他半个月就画好了。当时黄金是90元一两。他每幅画稿费是1.25元,56幅就有70元了!此刻的汪观清心情激动:“我有生路啦!”这第一笔稿费,解决了汪观清半年的安家生活。他就此走上专业画家之路。

 

专业学习,如鱼得水

 

1954年春,幸运的汪观清进入国营新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工作。1956年,该社和另外两个出版社一起,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人美”)。那时“人美”画连环画的有108人,俗称“108将”。

 

很多非专业院校出身的青年画家连什么是素描都不懂。时任社长的原新四军第一任宣传处长吕蒙和副社长黎鲁,既是老革命,又是军旅画家。他们悉心组织青年画家参加绘画基础学习,白天学透视、色彩,晚上补习《古文观止》。画部队题材的,必须到部队去当兵;画工厂题材的,要到厂里去体验生活;画农村题材的,要下农村去锻炼;画古代题材的,要多看电影;画外国题材的,必须看世界名著。提倡青年画家要深入生活,多画速写,积累创作素材,多出好作品,成为有用之才。

 

《斯巴达克》与《红日》

 

1954年,社里安排汪观清创作两本外国连环画故事:一本是列宁在克林姆林宫接见农民代表的《水》,另一本是苏联红军反击法西斯的《星》。 没有苏联生活体验的汪观清一头扎入社资料室,看各国的画报,边创作,边找资料,用外国插画的方法,凭中国人的感觉画。

 

1955年,24岁的汪观清开始创作《斯巴达克》,之前不懂解剖学解剖,不懂透视学透视,边画边学。《斯巴达克》出版至今,还只有汪观清创作的这一个版本,至今没有其他画家敢轻易重画,要超越是相当困难的。

 

1960年,汪观清开始创作《红日》。他先去采访原著作者、孟良崮战役中新四军宣传科长吴强。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汪观清背着背包,住到山东沂蒙孟良崮半山腰的一个小山寨,吃饭只有两个窝窝头,天旱山上缺水,每天还要走14里的山路,为的是挑2桶水上山。在孟良崮山腰上住的半个月,汪观清从目睹战争的老农介绍中知道了炮弹爆炸后,散开的还有钢片和石头;看了很多石缝,里面有马、牛和人的骨头……

 

为了知道当时使用的武器弹药形状,汪观清还专门到军事博物馆察看捷克式、美式配备,坦克、炮、机枪形状;了解到绑腿要3副绑在一起,因为露宿在外要和衣睡觉,衣服必须盖住膝盖,绑带才能绑在上面;弹药挂着走起路来不能有声音;冲刺,枪应该要斜。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汪观清边说边比划。

 

画了部分草稿后,感觉还存在不足,1961年,汪观清再上孟良崮,和当地不少抗日战地英模交上了朋友。任务完成了,汪观清累到患肺病吐血。他拿了病史证明往口袋里一放,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家属。

 

1963年,汪观清完成500余幅画稿,历时3年创作的连环画《红日》分4册出版,荣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红日”组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永”字八法,他被誉为画坛“牛魔王”

 

退休后的汪观清到美国、加拿大居住了6年、周游了28个国家后,1997年回国,开始转向中国画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汪观清感觉,画大笔头的国画,要放开非常困难。早前,前辈朱屺瞻和应野平对汪观清说,我们不够的东西你都具备,但你缺少书法化,你可以“抄近路”,用书法的“永”字八法笔法画国画。

 

一语惊醒梦中人!汪观清开始研究“永”字八法,读各种碑帖,研究哪些写得厚重,哪些写得潇洒,体会用笔和结构,一点一划、一竖一勾、一撇一捺。

 

1974年,汪观清来到安徽黄山练江牧场。在那里的两年,他有了和各种牛接触的机会,结合中国书法“永”字八法,大量写生。对笔墨深淡了然于胸的他,用一支笔,蘸一笔墨,运用笔尖、笔腰、笔肚,枯、湿、浓、淡、快慢、粗细,一头栩栩如生的牛一气呵成。

1985年农历牛年,安徽省博物馆请汪观清去开画展。这年,也恰逢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的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王遽常85岁生日。开展那天,汪观清当场画了一头牛。王遽常说,这头牛头颈这么倔,画的就是我吗?这幅国画,经王遽常题《击角歌商》,引来30位经历“牛棚”的老先生的共鸣,认为汪观清这也是在画他们,先后都写上颂牛诗句,成为一幅“三十老翁赞牛图”。牛年展览过后,汪观清画牛脱颖而出,被同行誉为画坛“牛魔王”。

 

传承连环画记忆

 

连环画,上海是发源地;解放后,上海是连环画大本营,占据中国半壁江山。195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每年上缴利税600万。多年来,该社交税在静安区一直排名第一。郑家声的《智激美猴王》初版就有100万册,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3000多万册,一套60本的《三国志》达到7000多万册……当年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甚至把连环画当作枕边书来阅读。一本小小的连环画,可以说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多年前,汪观清在加拿大看到华人报纸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世界建筑博览会”。当看到“上海200031”这个区号时,他很激动:“这个就是我家住址的邮政编码呀”,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顷刻涌上心头。

 

2014年,湖南路街道领导来看望汪观清,说起巴金故居建成后,下一步准备建立张乐平故居和柯灵故居时,汪观清听了非常兴奋,对街道领导提议:这里曾经有200余位历史名人在此居住,能否出一本 “200031”《一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记忆》的书籍,并成立“海派连环画传承馆”?

 

从第一代连环画大师到当代连环画家代表人物,湖南路街道有30余位,如张乐平、吕蒙、程十发、赵宏本、顾炳鑫、贺友直、华三川、韩和平、韩敏、韩伍和韩硕兄弟、王仲清、罗盘等;长乐路上“人美”出版社有4 8位连环画家住在湖南路街道;在街道工作的有《儿童时代》的戴敦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刘旦宅等。三分之一的连环画大家住在这里,他们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的灵魂啊!连环画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是中国画种中发展最快、最成熟、最完美的一个。既是中国之最,更是世界之最。

 

2年后,“200031”《一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记忆》的初稿出来了。为了配合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同时筹备“海派连环画传承馆”,由汪观清牵头,专门组织10多位连环画家,成立梧桐画社。汪观清说,趁他还有记忆,先由他来画巴金:巴金外甥女陪着巴金坐在花园里看《收获》,一座房子,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标题为《真爱》。作品出来后,效果出奇地好。

 

要劳作,要有文化、有风骨

 

在汪观清的人生字典里,他特别佩服有铮铮铁骨的人,比如当年“人美”出版社的领导吕蒙、黎鲁。

 

吕蒙和黎鲁是爱才惜才的七级、九级南下老干部。当反右运动中要把在汪观清家开展学术讨论的“七叶社”成员汪观清、郑家声、江南春、贺友直、夏书玉、周公和、洪荫培作为“反革命小集团”打成右派时,是吕蒙和黎鲁自认主要责任,被行政处分,都调到朵云轩水印木刻部工作,2年后,纠正后重又回到领导岗位。汪观清感概地说,几十年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为连环画事业呕心沥血,如果不是老领导吕蒙、黎鲁的挺身而出,他和贺友直等肯定会被打成反革命右派。

人生没有停靠站,现实永远是一个出发点。作为全国汪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马不停蹄的汪观清和他的创作团队又在构思下一步作品《徽州魂》。《徽州魂》写了徽州汪氏老祖宗汪华。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州、婺州等6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 代,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汪华审时度势,说服文臣武将,主动 放弃王位,率土归唐。汪观清说,汪华虽然诞生于1400多年前,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奋斗不息。

 

当记者问起他长久隐居创作,是否会感到寂寞时,他说,不寂寞,他很享受这种没人干扰的幽静生活。“汪家4代有20个子孙,3代10个画家,每个周末开着8辆车,或者拼拼揍揍成4辆车,从上海的四面八方赶来,享受天伦之乐!”话毕,汪观清一脸的幸福。

栏目主编:章迪思 文字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本文转载自《支部生活》,有删节。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