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你眼中的行道树“理发师”很潇洒,却不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
分享至:
 (13)
 (1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7-01-26 19:34
摘要:吸引他们的,是一幅壮观的景象——二十多位养护工一字排开,正两人一组踩在四五层楼高的行道树顶部,用手锯修剪多余的枝条。

上周末的早晨,梅川路上寒风凛冽,不少路人却忘却寒冷,驻足仰视。


吸引他们的,是一幅壮观的景象——二十多位养护工一字排开,正两人一组踩在四五层楼高的行道树顶部,用手锯修剪多余的枝条。


伴随着这些“理发师”每一次的发力,行道树都配合以轻轻的摇曳,仿佛在迎风起舞,迎接来年更加茁壮的生长。


而这一切美好的背后,行道树“理发师”的酸甜苦辣却鲜为人知。

行道树“理发师”,艰苦、危险却又美丽的工作 

 


怕动起来太热,只穿一件毛衣和单薄的工作服,王继宏就顺着竹梯轻快地上升。几秒钟后,他已经踩在一棵巨树树冠的分叉处。


扎紧安全带,又过了不到一分钟,胆大的他已经攀到能够承受其体重的最高一个树杈。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王继宏已和远处小区的五层楼窗户一样高。


18岁的王继宏是上海普陀区园林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行道树队里最年轻的一个上树工。树对面的上街沿,他的“师公”杨飞飞正插着双手,监督着整支队伍,他关心的目光逗留最多的,是年轻气盛的王继宏。


说是“师公”,其实杨飞飞也只不过34岁,他的徒弟是王继宏的师傅。说到这里,杨飞飞有些无奈:“这行必须不断高强度地重复劳动,许多80后都感到吃力,更别说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们只能负责路面的一些工作,不允许再上树。”杨飞飞坦言,树上的着力点没有规律,要想修剪掉一些高难度的枝条,往往动作“奇葩”才能办到,正是这些劳损身体的动作,让每一名上树工或多或少带上些伤病,这其中,要数腰椎病最普遍。


除了伤病,还有无时不在的风险。身高一米八三的杨飞飞重心不稳,尽管经验再丰富,也难避免险情,比如遇到表面健康、内部却朽烂的病枝,凭经验看不出来。“有两次踏到病枝上落下来,幸亏保险带吊住了。还有一次没吊牢,手指撑了一下,大拇指骨折。”说起那些心有余悸的记忆,杨飞飞却好像在吃家常便饭。他告诉记者,保险带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在轮换枝干作业时,要解开带子,这时移动毫无安全防护,全凭自己小心。

 


除了从树上掉落的危险,还有一样东西让“理发师”们吃尽苦头——藏在树上的害虫,尤其是刺蛾。


刺蛾的幼虫,俗称刺毛虫、洋辣子。一旦被叮上,或者只是碰到它飘过来的毒毛,皮肤立刻就会肿起来。


王继宏就吃过刺蛾的亏,头颈被毒毛擦了一下,肿起来的形状像玉米一样,又辣又痒。还有同事天气热不高兴戴口罩,结果毒毛飘到脸上,肿到眼睛也睁不开。“师傅教我涂好花露水再上树,效果还蛮好的。”王继宏笑着说,很多前辈连花露水也不涂,半小时不到就能自然消肿,都说自己身上有抗体!


其实,除了上树,除虫也是行道树养护工的主要工作。喷药水驱病除虫的工作基本从每年5月开始,主要针对悬铃木的白粉病、香樟的煤污病等。到了八九月份,就要捕捉天牛了。养护工们会根据树上的虫斑,用捉虫刀把腐蚀的部分挑开,把天牛幼虫钩出来消灭。王继宏自豪地表示,去年8月到10月的“黄金时间”内,他平均一天至少能捉五六十只害虫。


累一点不算苦,但累却没有人能理解,才是真的苦。


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是修剪行道树的“窗口期”。这期间,树木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基本停止生长,修剪的创面容易愈合。可这段时间也是岁末年初,扑在树上,就难有足够时间陪伴家人。“孩子上学,我上树,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肯定闹矛盾。”杨飞飞坦言,自己没有足够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时常内疚。


除了家庭,行道树旁的马路和小区,也令养护工们烦恼。手脚再快,一棵树起码二三十分钟才能修剪彻底,期间会有修剪下的枝条掉落。为保障安全,地面的养护工会拉起一条警戒线,将作业区域和周边隔开,防止行人和车辆通过。


即使这样,仍不时有车辆司机和小区居民来提意见:“这树有啥好修的?影响交通了!”养护队伍此时只好暂停作业,等到行人和车辆相对更少的时段再“打游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个暂停过程,会增加上树工上下行道树的次数,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风险。


马路边的停车带也潜藏矛盾。如果要修剪行道树,落下的枝条打到车辆怎么办?车辆来往停放,行道树一直不修剪,遇到极端天气可能会倒伏,损伤车辆又该怎么办?

 


杨飞飞和王继宏所在的行道树队一共不到50人,而整个普陀区近4.9万棵树木中的大部分,都要由他们来养护。如此大的工作量,工作又那么艰苦和危险,为何还要坚守?


“讲不清楚,大概是不舍得离开。”杨飞飞说,人是讲感情的,和树木一起久了,对它们也会有感情。他说,十几年下来,普陀区哪些行道树是自己爬上去修剪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还能推断出这棵树的大致年龄、健康状况等,也懂得如何对症下药为树木治疗各种病虫害。杨飞飞自豪地表示,手脚最快的一年冬天,他参与修剪的行道树多达1700棵。


怎么看?除了掌握枝叶的繁茂情况、树枝的粗细程度,重点看是不是“杯状型”——经过冬季修剪、春夏两次拨芽后,树的造型形成三叉六股十二枝,一级一级向上展开,形态犹如一只高脚杯,通透清爽。之所以这样修剪,是让树冠中空,每当有台风来袭,树木受的风力相对较小,树枝受损也就小,不容易倒伏。此外,这种“杯状型”还能让树木顶部透光,促进树木生长,同时还能尽量避开周边的高空线,消除安全隐患。


行道树“理发师”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杨飞飞们愿意扎根这支队伍的原因。最近,单位为上树工增加了一笔补贴,杨飞飞还有了自己的技师工作室,他带领的团队发明了一体化树枝粉碎机,将原本机动性能较差的粉碎机架设在清运车辆后方,路面上的养护工可以直接捡拾修剪掉落地面的树枝,送入机器内粉碎,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在全市绿化系统成为交口称赞的发明。

 

图片来源:陈玺撼 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