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占上海工业总产值八成的工业区,“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2016-12-26 18:04
摘要:“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力争打造3到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新增3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10家左右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累计建成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

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日前,一份剑指上海工业区未来五年的纲领性文件《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正式出炉。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深入推进工业区转型升级,到2020年,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基本建成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辐射、创新活力迸发、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园区体系,基本建成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和精准服务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在具体的量化指标方面,力争打造3到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新增3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10家左右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累计建成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

实体经济的根本在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希望在工业园区。未来上海制造业能否杀出一条血路,关键也在工业园区。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空间布局上,“十二五”期间,在2009年“两规合一”基础上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2012年形成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成果,引导工业向104区块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上海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至100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还加快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张江高新区”现已扩大至1区22园;在原有浦东金桥、陆家嘴、张江高科、外高桥四家开发区上市公司基础上,新增市北高新和上海临港两家上市公司;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市松江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洋山保税港区扩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更名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地区建立“双特”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开发,临港产业区与奉贤分区实施一体化管理;张江、金桥等园区纳入了自贸区范围,着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创新。

 

但外界评价说,上海产业园区在过去的十年间其实一直处于相对平淡的状态,国有园区分量过重,活力不足;民营领域,也没有产生真正优秀的产业地产商。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工业区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经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比如,2015年全市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低于40亿元/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有27个,规划面积占全市产业区块面积比例接近10%。

 

透过这次刚刚发布的规划内容,可以看出上海要打破困局的决心和勇气。

 

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锁定总量,分类指导,优化工业用地发展布局。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3+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对“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范围之外的现状工业用地按现行相关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和转型。规划明确提出,要确保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中长期依托城市化推进区块数量和工业用地总量规模稳中有降,到204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10%至15%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主导,集群引领,强化产业园区载体作用。传统制造业集群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空间布局上以产业基地为主体,重点包括汽车、钢铁、化工、船舶、机械装备以及都市工业等,其中新增化工类项目原则上向上海化工区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园区内集中集聚发展。

此外,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构筑产业创新区域联动格局。按照“一核三带”总体格局,强化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建设以张江园区、金桥园区、临港地区为依托的浦东高技术产业创新带;建设以嘉定、宝山、静安、杨浦等区及其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沪北创新带;建设以漕河泾园区、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松江G60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的沪西南创新带。通过“一核三带”,向周边进行技术和产业辐射,带动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在重点任务方面,规划提出主体培育、创新升级、改造转型、品牌联动等四大工程。规划提出,在培育本土园区开发“超级主力”基础上,引进国内外各类有实力的园区开发机构,探索多种开发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四新”经济新载体,打造一批创新企业集聚、产业生态良好、国内领先的创新示范区。实施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工程,大力推进桃浦、吴淞、高化、南大等重点区域的功能更新和调整升级。推动张江、临港、漕河泾等品牌园区走出国门,在欧美科技发达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运营高科技、创业类等各类园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liukun0905@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