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北横通道西段通车首个早高峰,这两处匝道成为拥堵点,竟是交警“有意为之”?
分享至:
 (24)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2021-06-21 19:09
摘要:还有哪些道路节点容易出现拥堵?管理部门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今天,北横通道西段通车后迎来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大考”。从早高峰的通行情况来看:北横通道西段较为畅通;与之连接的南北高架主线虽然流量较高,但通行状况良好;反而是天目路转盘和临近的永兴路、新闸路匝道,出现较之前更明显的拥堵。

这跟一些驾驶员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的感受相符——“新闸路上匝道竟然要等两个红灯,太堵了”“天目路立交‘转’不动了”……

“为满足北横通道和南北高架的互联需求,我们对周边路段的交通组织作了调整,部分路段的通行确实会有影响。”市公安交警总队路设处综合科副科长徐海滨说。那么,这些交通组织调整后,还有哪些道路节点容易出现拥堵?管理部门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从嘉定到杨浦快了十多分钟

“北横通道通车后,对东西向通行的车来说,确实快了不少。”市民陈先生说。

陈先生家住嘉定江桥,在杨浦上班。今天8时许,他从家里开车出发,8时40不到,就到了南北高架永兴路匝道口附近。“以前走中环转南北高架,大概要一个小时,今天用时减少了十多分钟。”陈先生说,他是跟着导航开的,一路从北翟高架开到北翟通道,而后进入北横路通道,再转入南北高架,“北横通道里车子并不多,开得蛮爽气的”。

跟陈先生一样,很多走北横通道的市民都是根据导航指示的。“我们跟导航公司有联动,大部分软件都进行了更新,会有北横通道的相关导航指引。”徐海滨表示,北横通道开通初期,市民对交通路设等信息还不熟悉,“最好还是根据导航的指示行车。”

值得提醒的是,目的地为海宁路方向、原本从北京西路匝道驶出的车辆,可沿南北高架主线往北横通道方向行驶,提前至天目路大转盘绕行,就能直接从浙江路出口驶出,到达海宁路。

而对于北横通道往永兴路行驶的车辆,因主线车辆不能从永兴路下匝道驶出,须提前通过浙江北路匝道下行,掉头后再通过区域路网绕行至永兴路。

天目路大转盘车道调整

相较北横通道主线的“畅行无阻”,天目路转盘的车辆积压情况较为明显。

据介绍,南北高架、北横通道的转换功能,必须通过天目路立交实现,这无形中增加了天目路转盘的压力。同时,北横通道西段通车后,因为尝鲜者较多,加之部分司机对全新的道路设施不够熟悉,车速较慢,造成部分交通节点出现拥堵。

“转盘规模是固定的,做不了工程改造,只能通过细化的管理,尽可能提高通行效率。” 徐海滨说,作为南北高架连接北横通道的转换点,天目路转盘承接的车流肯定要比之前大不少。

对此,交警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尽最大可能调整了天目路大转盘的通行能力。“原本,天目路大转盘是三车道,现在通过调整,我们将它变为了四车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车流的通行量。”徐海滨告诉记者,交警部门还对途经客运大巴和货车采取了禁行措施,试图进一步缓解高峰时段的车辆拥堵状况。

永兴路、新闸路匝道“有点难”

“永兴路上匝道,三条车道都堵住了,最左侧的一根几乎一动不动。地面排队车辆快到后一个路口了。”上午8时许,自驾通勤的市民李女士按照原本的路线,从永兴路上南北高架,但在匝道口堵了十多分钟。

这与北横通道通车后,关联路段配套交通组织变化有关。为减少车流冲突点、排除安全隐患,交警部门在南北高架天目立交附近的匝道,采取了“进出剥离”的形式,“一个匝道要么出要么进,不会存在同时进出。”

北横通道西段通车后,交警部门对3个关联路段的交通组织做了相应调整。除天目路大转盘外,南北高架西侧原新闸路出口已北移约500米,南北高架主线去新闸路车辆需提前从新的出口匝道驶离主线,原匝道出口功能关闭;南北高架新闸路东侧上匝道,车辆不能直接进入南北高架主线,需要直行至天目转盘后再进南北高架主线。

徐海滨告诉记者,原本永兴路上匝道直接连通南北高架主线,但连接北横通道后,南北高架转北横通道必须通过这一匝道。“永兴路上来的车辆只能通过转盘汇入主线,吃两个红绿灯汇入南北高架,因此会导致车辆积压”。

基于同样的原理,东侧新闸路上匝道的交通也作出调整。原本新闸路可直接进入南北高架主线,但是北横通道连接南北高架后,须绕行天目路转盘,才能进入主线。

对于目前形成的拥堵节点,交警部门表示,将根据接下来的实际出行情况和需求,对北横通道配套匝道交通组织再进行动态、科学的调整,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视频剪辑:陈泽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