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新规满月,上海电瓶车违规充电仍多发?记者探访:难题可以这样解
分享至:
 (1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邬林桦 谢飞君 2021-06-01 06:31
摘要:仅靠劝阻、检查难以根除安全隐患。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施行已满一个月,可违规充电现象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

连日来,记者探访上海多个小区发现,有的小区没有集中充电设施,居民还是习惯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里。尽管上海已出台政策规范电动车的停放、充电,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一线工作人员直言“落实不容易”,居民带车进楼道、拉飞线充电的情况难以杜绝,“仅靠劝阻、检查难以根除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进楼道充电现象仍不少见(邬林桦 拍摄)

也有一些小区建成集中充电设施,并安装了智能梯控系统,电动车自行车进入电梯会发出警告、无法关闭电梯门,用技术手段“拦截”电动车自行车进门上楼。还有一些小区在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改造、增设梯控设施的过程中遇到障碍。

此外,电动车自行车的电池安全隐患同样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加强停放、充电管理外,对电动自行车尤其是电池的生产质量及非法改装更应重视,隐患不应只被拦在“楼外”,更应被挡在“市场外”。

没有集中充电设施小区,居民:“在家充电自己也害怕”

杨浦区控江路680弄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日前记者探访发现,大部分单元楼门口,都能见到随意摆放的电动车。尽管居民楼内贴有“严禁楼道停放电动车”的告示,但停在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仍不少。

居民汪女士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用于上下班通勤到地铁站。两年多时间里,她一直手提电池到4楼家中充电,平均每周充电一至两次。每次看到电动车自行车在家充电引发火灾的新闻,汪女士总是心里一紧。“没办法,小区没有集中充电装置,难道买了不骑?”

除了像汪女士一样拎着电池上楼充电外,还有不少居民用“拉飞线”这招,即从窗户甩出一根带插座的电线,直接给楼下停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一名住户告诉记者,自己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无法拆卸,只能拉飞线。

小区物业人员表示,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规划充电车棚,电动自行车充电确实要将电池拎上楼或拉飞线,眼下也没有其他解决办法。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小区未来也许会规划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但时间尚未确定。

汪女士表示,如果小区有集中充电点,自己很愿意去那里充电,“毕竟在家充电有危险,谁也不想冒这个险”。

集中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居民:“集中充电费用有点贵”

没有集中充电装置的小区居民盼着有个充电车棚,可安装了充电车棚的小区还是有人拎着电池回家充或在楼道充电。

静安区四和花园高层楼栋的地下一层都建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车库。记者看到,每个充电点位都有一个可投币的充电箱,充电箱在运行,箱上带有“智慧交通共享充电平台”标识。因为当时是工作日白天,棚内只有3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还有少量停放着的电动自行车积了一层灰,与之相比,停放在路面老车棚的电动自行车更多。

有小区居民表示,充电棚内充电设备有限,“车库坡道很陡,晚上去过几次,根本抢不到位置,不如推到楼道里方便”。也有居民说,地下集中充电车库充电有点贵,“充满一次要两三元,自己在家充,几毛钱就够了”。

记者看到,小区里的电梯口、楼门口全都贴有“电动车不能上楼”标识,且小区楼下设有监控,但记者随机走访多个楼栋发现,仍有停在楼道的电动自行车。

在另外一些小区,集中充电设施齐全,但居民还是不愿用。浦东新区东方城市花园小区共有38栋楼,去年底所有楼栋都在地下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这项改造工作从立项到实施,耗时半年多,但让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胸闷的是,地下充电桩使用率一直不高。


东方城市花园小区的电瓶车地下充电车库利用率不高(谢飞君 拍摄)

对此,有居民表示,地下车库原先是为存放自行车设计的,“坡道又窄又陡,推电瓶车太困难”。也有居民担心:地下车库虽已配备了监控和灭火器,但万一发生火灾或失窃,“谁来承担责任,为我们的损失埋单?”

推进集中充电设施改造,小区管理人员:“有点难”

采访中,大多数骑车市民支持小区建设集中充电设施。今年,上海将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为老旧小区内既有的1000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然而,小区在建设集中充电设施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浦江坤庭翠御,是一个有着600多户、别墅和公寓混合分布的小区,竣工于2013年,小区内原始设计有4个非机动车库,但没有配置电动自行车充电和消防设施。

去年,小区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造。考虑到充电桩属于小区新增设备,为了尽可能减少装置给周边造成的影响,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的第一项工作是确定合适的充电桩。由于普通的充电桩要安装雨棚,但雨棚与周边建筑物不协调,且下雨时产生的噪音会影响附近住户,三方最终确定一款带防雨功能的室外充电桩。

但设备采购完毕,落地安装依然路漫漫。最大的难点在于点位选择。小区物业根据日常管理经验和小区非机动车的分布状况,最初建议在小区的东、西、南、北四方都增设地面充电桩点位。可在敲门入户摸底调研时,业委会发现拟选点位附近的业主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担心。

朱敏坦言,在小区事务上往往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即“同意未必真同意,反对却是真反对”——对于远离充电新增点或是本身有充电需求的业主,肯定同意的,但也有近50%的业主出于与自身无关等多种原因暂不发表意见却提出担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小区居民的担心具有普遍性,主要集中在设施安全、后续管理和费用分摊等方面。例如,有居民担心充电桩存在儿童触电、雨天漏电和充电引发火灾等隐患;也有居民担心,增设停车点后会带来车辆乱停放现象,影响居住环境和舒适性;最后是费用问题,不少居民担心充电点的后期维护费用会增加全体业主负担。

考虑到非机动车充电涉及整个小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小区各方继续组织一轮一轮调研,最后结合问卷调查情况汇总,选定两个地面充电点位,并在地面充电桩边增设灭火器等措施预防火警发生。

历时近3个月的前期准备和推进,小区终于完成改造4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车棚,充电难、管理难得到部分缓解,但仍有居民觉得地下车库坡道推行不便,尤其是老年居民会因为便利、价格等因素把电动自行车放在地面、楼道内充电。

浦江坤庭翠御小区改造完成的电瓶车集中充电车库(谢飞君 拍摄)

如何杜绝电瓶车上楼?梯控装置拦截效果好

“尊敬的乘客您好,电动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电梯已安装安全装置,为了您和其他人的安全,请将电动车推出电梯,谢谢配合。”静安达安花园小区内,一部居民楼客梯轿厢门久久不能关闭,电梯内一个电子显示屏不间断广播着上述内容。

面对让小区管理方感到头大又屡禁不止的推车入梯状况,达安花园小区开启增设梯控装置的尝试。“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明确不合规,但在没有强制力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小区征询楼栋多数业主意见,选择采用电梯梯控的限制方式对非机电动车入电梯说‘不’。”在达安花园业委会主任陈振宇指引下,记者来到已经安装好梯控设备的7号楼,作为小区最先实施安装的样板,该楼栋从去年12月底起就实现电动自行车零入户,“只要有电动自行车进入楼栋,电梯就会停运”。

达安花园小区的电梯安装了智能梯控装置,拦截进电梯的电动自行车。(谢飞君 拍摄)

按照达安花园业委会原先计划,梯控设施由楼栋业主自行主张安装,业委会根据各楼栋意见征询情况逐一推进,但成都电梯内电动自行车爆燃的新闻,让业主有了强烈的安全隐患顾虑,主动提出安装要求,希望由业委会组织统一的征询。最终,业委会在与居委会商议后,决定全体楼栋统一征询,如今小区38个楼栋都已通过征询,预计从6月起将分批安装梯控模块,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

“没装梯控拦截系统前,再怎么宣传警告都收效甚微。”物业人员说,此前安全宣传没少做,物业公司、居委会、街道办的联合检查也有,但楼道里常能看到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直到这个系统启用,情况一下子好了。有的车主不满意,来找我们理论,但是为了安全我们反复说反复讲,最后还是可以做通业主工作的。”

业内人士建议:加大源头治理,不让“定时炸弹”面市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条例,规范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行为。

2017年12月,公安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要求,对电动车停放、充电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建议,有条件的住宅小区、楼院,应当结合实际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场所。

《通告》明确了管理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对于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不得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

成都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爆燃的事件发生后,5月11日,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车停放充电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的管理,按规范设置电动车充电设施。鼓励物业服务企业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电动车停放充电管控。

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似乎要比想象的多。一名资深消防救援人员告诉记者,在辖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治理工作上遇到不少难题。“我们一味上门劝、给人清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容易引发矛盾。”他曾在和街道、社区联合整治过程中遇到极端情况,有人指着他们大骂,“我自己的车,凭什么不能推回家”。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数量持续增多,情况依旧严峻。“说安全隐患、讲防火知识甚至将已经发生的火灾事故作为案例对大家进行提醒,但多数群众还是麻痹大意。”

这名消防救援人员认为,在落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责任的同时,还要对电动车厂家生产、销售、流通及非法改装等多个环节严格管理和执法检查,“先把好电池质量关,这是个基础”。

上海消防救援部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停放、充电时)自身燃烧、起火等安全事故时常与电池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结构及化学体系不稳定等因素,一旦发生碰撞、挤压、过充、短路等情况,易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记者了解到,在生产方面,电动自行车的各种配件有国家标准把关。“如果是正规生产,质量是可控的。”在监管方面,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等相关单位会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和监督。

“只要是正规厂家购买的原装设备,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危险来源于私自改装。”消防救援人员表示,从上海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来看,很多起火电瓶车都经过非法改装,主要是更改最高限速、提高电池续航能力等。私自组装焊接的电池在充电时有着火的可能,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也会有安全风险。

类似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邬林桦 拍摄)

“现在最紧要的是,要把好电池质量关,严查各类非法改装行为,多部门联合执法,切实加强源头治理,不能再让这样的‘定时炸弹’出现在市面上。”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邬林桦 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