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吃过与蟹黄汤包完全不一样的蟹黄馒头吗?这些传统美食经得住岁月检验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峰 李成东 2021-02-11 11:51
摘要:这些舌尖上的美味,沉淀在漫长的岁月里,或许已分不清是情怀还是滋味。

春节里,“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

在“上海之根”松江,一些经得住岁月检验的传统美食一直是人们的心头好。还记得谷阳路口的松江饭店吗?记忆中最有名的是“蟹黄馒头”。“蟹黄馒头”和现在的中包差不多大小,其貌并不张扬,也不讲究有多少规矩的褶子,多少重量的馅儿,就是特别好吃。

那时的“蟹黄馒头”是一只只买的,服务员会用一个搪瓷小盆盛着端出来,馒头皮不见得多么白,少量地方呈现出黄色半透明状,这应该是里面的蟹黄蟹油溢到了外面的皮子所致。和吃小笼的方法一样,“先开窗,后吮汤”,那满满的混合着蟹黄蟹膏蟹粉鲜味的汤汁一下子喷射出来,引爆你的味蕾,心急者稍不留神,汤汁便顺着嘴唇淌到下巴。

和现在纯粹的“蟹黄汤包”不一样,“蟹黄馒头”里面包裹着满满的鲜肉蟹黄馅儿,顷刻间塞满全部口腔,这滋味别提多鲜美了。时隔三十年,现在想起还是直咽口水。

后来松江饭店拆除了,“蟹黄馒头”自然也消失了,好在这手艺没有全部失传,现在人民路上的草庐酒家传承着这档子美味。当然,味道要和“蟹黄馒头”一模一样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时日久远。

草庐酒家门口的汤包、生煎、鲜肉中包,常常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那些就是时不时要来过过那一口嘴瘾的食客。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很普遍的相当长的年代里,草庐依然坚持只用人工收现金,所有东西卖光打烊的老传统,即便如此,没人敢吐槽“不方便”,还是规规矩矩的付着现金排着队,守着老锅子出包子,人家牛有人家牛的底气,你不服还不行。前不久草庐终于开通了微信收款,但是收银台依然有人坐着收现金,依然是那两个面部表情很不丰富的本地中年妇女一人一天轮流收账。

张泽羊肉也是松江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元朝至正年间,元始祖忽必烈部下名将沙栓,时任苏、松、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达鲁花赤),驻军于松南地区。此人系蒙古族,喜食羊肉,为此在张泽养殖了大量的山羊,供其及蒙古兵食用。此羊肉食时少膻,具有肥鲜、肉嫩、清香的特点,采用大锅、土灶、木桶的做法并流传至今。每年的羊肉节期间,沪上食客更是蜂拥而至,大块朵颐。

张泽老辈人的羊肉吃法则是另一种。村里的张老伯是食客中的代表。凌晨三四点,天还是黑的,他就会下地摘菜,抓鸡摸蛋。随后挑着竹筐出门,竹筐里一头是当季蔬菜,一头是自家养的鸡鸭或是下的蛋。卖完菜后,天才亮了不久,接下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了。

他便笑呵呵地到镇上某家有老式八仙桌的羊肉小店里一坐,和老板像自家人一样问声好,让老板把他寄存在店里的便宜的烧酒放上桌,同时来一碗羊汤面。如当天卖菜收成好便舍得切一小盆白切羊肉,叫上花生米等三两小菜。一口汤,一口面,一口肉,一口酒,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老板也大方,从一米多高的木桶里舀出羊汤的同时,不忘记捞出来羊血羊杂等放在碗里,汤不够随时添。等一桌人凑齐了,他们开始唠嗑,国家大事,家长里短,小道消息,一一铺陈开来。等酒劲上头,浑身发热,心里舒坦极了。大约七八点的光景,张老伯便挑着空竹筐,一路哼着小调,满面红光的回到家。于他而言,这是一天中最欢愉的时光。虽说每天风雨无阻是为了卖菜赚取家用,其实心心念念的还是那碗鲜美的羊汤。

多少年来,这简单朴实的快乐被一代代张泽人传承下来,从不曾忘却。这口“羊肉烧酒”已经不仅仅是吃食了,配合着皮肤黑乎乎的老板,不足十平方米的陈旧小店,一米多高的烧羊肉木桶,一起形成了代表性的张泽文化。

除了蟹黄馒头、张泽羊肉,松江美食可以说枚不胜举。比如,泗泾豆腐、广利粽、阿六汤团、叶榭软糕、张泽青龙饺等很多以前的美食都已经成为非物质遗产被传承了下来。这些舌尖上的美味,沉淀在漫长的岁月里,或许已分不清是情怀还是滋味。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姜辉辉 摄、松江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