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贾浅浅的诗到底是浅是深?评的是贾平凹之女,还是诗?
分享至:
 (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1-02-03 21:09
摘要:众声喧哗中缺少的恰恰是真正的文学批评

连日来,因微信公众号“文学自由谈”推送的评论《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贾浅浅和其诗作成为网络热议对象。署名为唐小林的这篇评论摘取了贾浅浅的几首诗作,命名为“浅浅体”,称“这种‘浅浅体’诗歌,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雨、兴风作浪”。一时间,这位过去人们并不熟悉的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被质疑沾了其父、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光而陷入舆论漩涡,向来冷寂居多的诗坛也因此炸开了锅。


贾平凹在上海 (资料图片) 蒋迪雯 摄

来看看备受争议的贾浅浅诗歌《朗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以此为例,《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一文批评道,“这种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这与诗歌怎么能够捆绑在一起,更无法想象,那些出版商们为何要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包装出版”。新华社评论认为,“批评意见可能未窥全豹,争议之诗或为游戏之作。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图自赏,创新可以大胆尝试;为流觞,诗文不能有伤大雅。”


《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一文中,举例批评的贾浅浅诗作

为何读者不能接受与“屎尿”为伍的“浅浅体”?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分析,“朗朗看起来是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但朗朗是一定有嗅觉的。如果这个镜头放入某个特定的艺术情境中,比如颠覆‘王者’形象等,也许是可以存在的。但现在,它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生活情境,是我们大家都想避开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尽管它极真实,但极真实的不能都作为艺术来展示。这是艺术的高贵性标尺。有人欣赏这一类真实,就是丧失了艺术的标尺。”

“浅浅体”是否一无是处?黄荣华以贾浅浅的另一首诗《临睡前》为例分析,“这是浅浅的诗,也是深深的诗,是由浅浅的话语而表达的深深的生活的诗”。

临睡前

孩子光着脚从她的房间跑过来
抱着我说:妈妈晚安
十分钟后又跑过来
和爸爸拥抱,说晚安
之后,十分钟后
她又去到了妹妹的床前
一样地拥抱,一样地说晚安
她如此认真地一一道别
仿佛关上自己的房门之后
她就要开始
在黑夜中长久地漂泊

在黄荣华看来,诗可以是形象的,像唐诗;可以是理趣的,像宋诗。但无论形象,还是理趣,首先要是诗,要有诗味。何谓诗味,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由“浅浅”而“深深”,或者说,可以表面看是一层,往里看还有一层,再往里看还有一层。好诗甚至可以“层”出不穷,“层”“层”不尽,让人常读常入新“层”。人们读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就是这样的感觉。

贾浅浅的另一类文字被归为“浅浅的句子”,就是少了诗味。如《那年,那月,那书》:“他忽然清清嗓子对我说/嗨,我叫迈克,是来西安的留学生/你看的什么书/《废都》。我答道,并且努力把窝着的书角展了展/废都?那是什么意思呢/那个老外耸耸肩”。黄荣华认为,在近年的新诗创作中,这样的句子并不少见。网友发起的“浅浅体”模仿大赛,也是对此现象的嘲讽,“回车键分行成诗”。

贾浅浅写诗多年,2018年起有数部诗集出版,她的个人简介称自己“主要从事文学研究,闲暇之余诗歌创作”。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她曾表示,“确实,我的诗作篇幅都比较短小、语言力求精粹清丽,我追求以醒目的意象、鲜活的喻指和诗境的营造,来形成我的个人特色”。


贾浅浅的诗集《椰子里的内陆湖》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豆瓣评分4.3,页面显示29人读过、2人在读、22人想读

2月3日,微信公众号“成都三径书院”以“不与风暴讨论得失”为题推出了贾浅浅诗选十二首。“不与风暴讨论得失”出自贾浅浅的诗作《树》:

它把看不见的黑暗
变幻出纷繁的形状,绚丽的色彩
但有时,黑暗里的魔鬼
总是爬到它的枝条上
摇落所有的叶子
裸露着的光明
牢牢的握在每片树叶手里
晃动,或者消失,它都保持着
罕见的沉默,不与风暴讨论得失
不与火焰谈论生死

这组诗选引发读者评论,有网友表示,“细读了贾浅浅这组诗,既没有唐小林说的那么差,也没有大咖们说的那么牛”。还有网友表示,“这组诗看起来还不错,就是不知道哪根弦搭错了,去写‘屎尿体’?”该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回复:文学艺术创作者都会有“闲篇”,而闲篇不影响其他作品。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在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刊文《贾平凹的女儿被骂上热搜:是谁不讲武德?》表达了类似看法。彭敏在文中写道:“对贾浅浅的批判和羞辱,其实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魔法’。它似乎并没有歪曲任何东西,也未提供虚假的论据,却真真切切地诓骗了大众,污名化了正常水平的诗人。”

贾浅浅的诗是深是浅,应该是一个文学问题。遗憾的是,近年来,无论是余秀华的走红还是工人诗歌受关注,人们对诗歌的认识似乎总是作者的身份先于诗歌本身。2015年,对余秀华在网络的爆红,《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就曾提出,余秀华写诗多年,被冠以“脑瘫诗人”的名号推出,有明显的策划色彩,“余秀华的诗歌不见得多深刻,但她的语言是明朗的。作为一位身体有残疾的人,她的心灵是明亮的,这种反差特别大,而且她的语言特别流畅,也很美好,这是很有意思的”。

那么对于贾浅浅呢?众声喧哗中缺少的恰恰是真正的文学批评。网络降低了写作者进入和传播的门槛,当下的诗歌,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状态。特别是微信时代到来,用手机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能引发共鸣的诗歌却并非越来越多。正如有评论家所说,今天诗歌的问题首先在于欠缺思想性,在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很多诗歌盲目迎合这种潮流;其次,真正的诗歌理论、评论稀少,无力引导诗歌创作。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