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连武康大楼都有定制香味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上海“建筑可阅读”,还有什么做不到?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1-02-03 21:10
摘要:上海全面开启“建筑可阅读”数字化时代

作为上海的网红历史建筑,如今的武康大楼不仅“可读”,还“可闻”——主题分别为“武康清晨”和“武康日落”的两款香氛的定制推出,给了走进武康大楼的市民带来属于这幢建筑物的特有嗅觉感受。

2月3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衡复艺术中心举行了“文旅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可阅读——‘建筑可阅读’春季媒体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上海《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全面开启上海市“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

会议入口处,展出了包括“武康清晨”、“武康日落”等香氛在内的上海建筑文创产品,让现场人士对未来“建筑可阅读”的感受更具像并充满期待。

建筑不仅“可读”“可听”“可看”“可游”,还更有温度

外滩建筑群、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陆家嘴三件套……上海素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积淀着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也彰显着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

2017年5月,上海明确提出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在建设人文之城中提出“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业内人士认为,“建筑可阅读”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一,建筑是读不完的教科书,是活的博物馆,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是故事,都是记忆,都是学问;其二,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是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其三,阅读建筑不仅是阅读一栋一栋的建筑,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

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筑可阅读”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开放广度不断推进,阅读深度不断丰富,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活化宽度不断拓展,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而“建筑可阅读”,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美好。

座落在30度锐角街口的武康大楼,是许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打卡地,然而,在马路上取景拍摄的同时,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围绕它,我们进行了一次330度的城市设计提升。尤其最佳拍摄地,从交通影响率的角度,在人行空间作了一次突破,这3.6米外伸,外加2个树穴调整,足足梳理出一个530多平米的对焦空间,街区布局对通行和驻足的行人更加友好。”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彦心介绍。

除了“摩登线路”,还将充分挖掘“红色旅游线路”

据介绍,“建筑可阅读”已成为上海文旅深度融合和文旅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今年上海将重点开展“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包括“五个民”的体验数字化和“五个一”的服务体系化。

其中,“五个民”活动将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各类数字新媒体合作,构建数字全媒体运作矩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建筑,共享“人民城市”发展成果。其中包括和美团合作的“全民评”、和蜻蜓FM合作的“全民讲”、和腾讯合作的“全民拍”、和小红书合作的“全民游”、和抖音、大隐书局合作的“全民创”等。

“五个一”的服务体系化建设包括成立一个联盟、出台一套标准、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一支队伍、推出一份“套餐”。一份“套餐”中,将挑选部分经典建筑开展“一楼一‘套餐’”试点工作,即每处建筑配有一张邮票、一套明信片、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支讲解和研究队伍等,从价值阐释、历史研究、宣传推广、讲解导览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阅读”经典建筑。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红书)副总编辑张懿介绍:“小红书推荐路线不仅将涵盖上海的摩登路线、经典路线和私房路线,还将充分挖掘沪上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传承红色基因。”

春秋旅游也将在今年陆续推出40条上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春秋集团董事、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将会大放光彩。从老渔阳里、一大会址,到伟人在上海居住、工作的地方,都将成为游客的关注点,也是旅游产品的重点资源。”

从“扫码阅读”的1.0版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不久前刚闭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推进向公众全面开放,开发更具历史、文化和科技元素的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全面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服务水平;要适应社会生活数字化转型新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升维”旅游体验,提升市民游客参与旅游的便捷度。

2021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从“扫码阅读”的1.0版、“建筑开放”的2.0版,进入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

不久的将来,大众将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接浏览上海的城市建筑。腾讯区域发展部上海站副总裁尹婷在会上透露,即将开发的“建筑可阅读”小程序,将充分利用腾讯的数据整合、统计分析、地图服务、扫码识别等技术能力,服务前端用户,解构历史建筑,焕发建筑生机。“没有二维码也没关系,通过直接给建筑拍照,照片经过腾讯图片识别技术分析后,也能准确地读取图片中的建筑。这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阅读建筑、了解建筑背后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2020年自然文化遗产日,抖音上线“建筑可阅读”专题,仅仅一周时间,网友上传了200余条关于上海建筑的短视频,总计话题传播量突破2.4亿次。北京字节跳动上海公共事务总监张舒菡透露,在建筑守护官队伍的建设上,字节跳动将发起建筑可阅读之“上海建筑守护官”招募活动,邀请由文化遗产、建筑、旅游、传媒等领域专家、志愿者、讲解员、知名摄影师等组成的“上海建筑守护天团”。

通过“建筑可阅读”的全新转型,上海将着力在体验数字化和服务体系化上取得新成果,着力在市民满意度、社会参与度、跨界融合度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建筑可阅读”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创造高品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可阅读’工作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理念,围绕‘五个人人’的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坚持卓越取向,聚焦文旅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推动‘建筑可阅读’迈向数字时代,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上海美好生活的更多愿景,充分彰显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国际范、中国风、江南韵’,真正把‘建筑可阅读’打造成上海的城市金名片和家门口的文旅好去处。”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题图来源:方世忠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