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这里的辛酸,没住过的人,想都想不出……上海虹口又有两地块签约生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蒋迪雯 2021-01-29 07:03
摘要:窗下放了一只方桌,一面挨墙,一面挨楼梯,家里3口人分两面坐相当挤,冬天衣服穿得多,不得不轮流吃饭。

继东余杭路(一期)旧改签约生效,为上海市“十三五”以来旧改画上圆满句号后,1月28日,北外滩核心区域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旧改项目分别以99.36%和 99.33%的高比例生效,迎来“十四五”旧改“开门红”。

老两口说,签好了就搬,要住住有太阳的房子。

周常宝、叶明芝夫妇住在东余杭路943弄50多年了,这间底楼的客堂间也是因为家里房子小增配的,31平方,老周和兄弟分住后客堂和前客堂,家里最多的时候住了四代九人。

孙子小的时候,他做功课老夫妻俩就没法看电视,羡慕别的同学有自己的空间,孙子一直问“阿娘阿娘,几时好动迁啦?”

30多年前,周家也有改善住房的机会,国棉十六厂分房小组来看家里的住房情况,就说,“叫厂里怎么分给你?”,家里9个人一本房产证、一本房票簿……

说的在理,老周和兄弟分了户,可是手续办好后,厂里的福利分房也结束了。夫妻俩只能再等下一个机会。

分户后,后客堂变成了13.9平方,一年四季晒不到太阳,腿脚利索时,叶阿姨还抱着被子、衣服爬20多格楼梯到晒台上晾晒,现在只能在“一线天”的后门口找地方了,“天气好时看太阳“抢”地方,太阳“跑”到哪里就晒到哪里,如果被别人抢先了,虽然不开心,但想想大家都困难也能理解”。

年纪越来越大,叶阿姨经常感到胸闷透不过气,和前客堂的兄弟商量中间的隔墙上开扇纱窗,晚上睡觉拉个帘子,感觉上好点。

楼梯下卫生间升级了,但仍不能装抽水马桶。

铺了4层塑料地板,为了防霉防潮。

扣板上的补丁是隔壁人家用冲击钻打钉子穿墙而过划坏的。

后门口的“一线天”,是叶阿姨晾晒的地方,天气好时要靠“抢”。

为了晾衣服,叶阿姨也是操碎了心。

阁楼矮的地方一米六,夫妻俩加上孙子都是大高个,碰到头是经常的事,能坐就不站。

家里的墙都装了扣板,地上铺了四层塑料地板,叶阿姨说这不是讲究,实属无奈。

粉好的墙没多久就像“生癌”一样,一团一团地慢慢变黑,扣板上的补丁是隔壁人家用冲击钻打钉子穿墙而过划坏的。至于铺了4层塑料地板,是为了防霉防潮。

到现在,家里还用痰盂,楼梯下的三角区就算是卫生间了,以前有客人来都不好意思上厕所。

不是没想过装抽水马桶,因为下水没有高度差不能装。冬天洗澡要去弄口的浴室,天热就在灶陂间洗澡,关照好楼上不要下来,洗澡就是和时间赛跑,碰到有人来了,紧张得洗完了还是一身汗。

向晒台的每个转角都有生活气息。

听到东余杭路(一期)动迁的消息,还没轮到老周家,心里总归不开心的。等到贴出了征收公告,叶阿姨几晚没睡着,做梦也“晒”到了阳光,想着规划将来的生活,想买大点的房子,给孙子准备一间,起码两房一厅,就是不买一楼。

过渡房选在松江泗泾,三房一厅,有电梯,看到儿子拍回来的照片,一眼就看到了阳光。一边菜场一边是医院,等动迁款下来就准备买在附近。

老周喜欢做菜,时常跟单位里的厨师学一点,老夫妻俩中午吃的讲究,晚饭吃得少。老周要为搬入新房后的第一顿年夜饭保持烧菜水准

已经两年不在家吃年夜饭了,老周说,等住进了新房,还得在家里热闹热闹,用鸡汤吊的,香菇丝、冬笋丝加上虾仁的春卷馅,家人已经想了很久。

马佩君说,其实回沪知青有一套房,在当时是非常满足的,所以动迁这等好事根本没想过。

余杭路133弄19号后门是马佩君退休后在上海的住址,根据政策知青子女户口上来分到的房,她说借了女儿的光。

这套房在户口簿上的地址是峨嵋路338弄,和房产证上的不一样,快递只认峨嵋路的门牌。

马佩君说,1998年回沪在上海有套房落脚,觉得可以(满足)了。小孩能上来,总归在上海有出息。

8.4平方的亭子间,一张三尺半的硬板床,三门大橱,一只方桌一张方凳,一个碗橱,还有一部通向阁楼的木梯,这是马佩君所有的家具,床边过道只能容一个人过。

2003年,马佩君和丈夫正式从外地退休,三口之家开始了上海的生活,20多年,家里多了一只亲戚不要的矮柜,一台电热水器,外加一只抽水马桶。

女儿睡的阁楼。

家里小,很少有客人来。即便来了,也只能坐在床上。

大橱里都是些不大穿的衣服,常穿的就挂在橱外,既然挂不下就不怎么买新衣服了。

门槛是用来防老鼠的。

一年又一年,夏天弄堂里坐满了人,冬天有穿堂风,人得躲进屋里。不过,旧改开始,此地又热闹了一阵。

退休工资3000多元,在上海算是低的,她笑着说,“我们是没钱有时间,平时的生活就花时间兜兜,挑便宜的、实惠的买”。她和丈夫都得过轻微的脑中风,需要药物维持。看到同事、同学动迁心里是羡慕的,马佩君说,之前没想过动迁,不敢想。

亭子间朝北,只有夏天的下午2-4点晒得到太阳。窗口漏风,冬天尤其,马佩君怕风,晚上睡觉就用羽绒服盖在头部。窗下放了一只方桌,一面挨墙,一面挨楼梯,家里3口人分两面坐相当挤,冬天衣服穿得多,不得不轮流吃饭。

楼梯口的空间,马佩君充分利用起来,堆东西、做饭、上厕所、洗澡,关个门拉个帘,地方还是这个地方,功能样样有。

朝北的窗看得到缝,晚上睡觉马佩君就用羽绒服盖在头部。

冰箱占去了五分之三的宽度,进进出出得侧身,冰箱后面是灶台,灶台旁边是抽水马桶。

听到动迁的消息,老公比她激动,以前下班回家就不出去了,现在吃过晚饭就往外跑,哪里热闹到哪里去看去听,有新的公告和通知贴出来就用手机拍回来。

家人商量后,决定拿货币买房,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房,生病要跑医院吃药也得花钱。马佩君心里想着,最好能买一套两房,夫妻俩一间、女儿一间,地段就要往郊区去,附近有地铁方便女儿上班就行。

“谈不上憧憬,但肯定不会像现在屁股挤过来挤过去。”

当问起住了新房有啥打算,她郑重地说,“生活上不讲究,开开心心活好当下的每一天,不敢往远了想,因为没本事也没能力,只求身体健康,减轻经济负担。”

“阿宝”是弄堂里的明星,这几天一步不离主人。

吴玮为“阿宝”保暖,自从开始动迁,吴玮就在找房子准备过渡,但要带宠物入住房东都摇头,“阿宝”像能听懂一样,天天黏着她,生怕“弄丢”了主人。

20世纪末,地摊经济成为东余杭路的招牌,极具人气。

东余杭路(一期)动迁了,这家开在东余杭路(二期)的浴室客流小幅回升,最低浴资15元,老板娘热情招呼。她说:“等二期动迁我们也要搬了,现在的客流不算多,比起10多年前还是差远了,这也说明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冬天的浴室,特别受欢迎。附近的居民每周来洗一到两次,他们说比家里洗的舒服。

做做手工发发呆。

余杭路上,这家的搓衣板不止一块。

峨眉路上养鸽人家。

余杭路上的恒祥里、新业里有两口井,居民回忆40多年前每周要大扫除,居民会用井水来洗洗擦擦,后来就不用了。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弄口的大门上锁了。

石库门里的生活。

即便是褪了色,也可以想象主人挂上时的喜悦。

去年,虹口在实行“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旧改新路的基础上,通过将多个小街坊集中启动、集中推进的“组团打包”等极具虹口特色做法,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原本耗时至少18个月的工作量,使得东余杭路(一期)这个虹口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成功达标生效。

如今,在去年的经验基础上,区旧改指挥部把“组团打包”升级至2.0版,将9个街坊“打包”组成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两个项目同步启动、同步推进,且继续采用两个征收事务所共同协作的“赛马机制”,虹房集团、北外滩街道也抽调精兵强将下沉增援,快速合力将原本27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3个月完成,取得了“十四五”旧改“开门红”。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封面:永好理发店已经关门,东余杭路(一期)居民相继搬离。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摄影报道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