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同济学者首次揭开“人体如何控制心脏跳动”的面纱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21-01-15 15:08
摘要:摘要 个别分子被实验证实,可以显著地调控心跳的频率。

人类心脏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人体“指挥”心跳的核心机理是什么?近日,同济大学陈义汉、薛志刚两位教授初步揭开体内“最高指挥官”的面纱,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医学研究表明,心脏搏动,进而输送血液到全身脏器,维持生命的正常机能,其控制“中枢”是窦房结。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窦房结,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的认识还相当贫乏。窦房结位于心房之中,窦房结不但体积小,其实质细胞也很少,而且细胞的分离和功能分析也比较有难度,这些阻碍了国际上对窦房结的研究的进程。

最近,陈义汉院士和薛志刚教授借助起搏细胞分离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技术、细胞影像学技术、基因修饰技术、细胞诱导分化技术和系列电生理学技术,从单细胞分辨率水平解析出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同时发现了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潜在重要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专家的新发现,对于该研究领域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此前,有多个问题困扰着窦房结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例如:窦房结起搏细胞有一个什么样的分子细胞体系?窦房结起搏细胞究竟有没有一个优势兴奋的“主导集群”?控制窦房结起搏细胞功能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是什么?窦房结起搏细胞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是什么?

此次研究成果揭示了从鼠到兔到猴三个物种里,窦房结起搏细胞的集群类型和分子体系,通过信息学技术和功能验证,初步证明了不同物种的窦房结起搏细胞有一个交集,即均包含一个控制心脏跳动的“主导集群”。

专家介绍,这些集群的细胞分散于窦房结的不同区域,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有利于心跳的稳态维持。同时,控制心脏跳动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中,个别分子被实验证实可以显著地调控心跳的频率。此外,课题组发现的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是一个可用于鉴定起搏细胞和探索心律失常的生物标志物。上述发现为窦房结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如同初步揭开这一神秘地带的“盖子”,有助于窦房结生物学、病理学和治疗学的深度探索。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