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展为顶级全球城市,伦敦、纽约、东京都遵循这一演进规律
分享至:
 (23)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亚军 2021-01-16 06:31
摘要: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际,上海应如何吸收国外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不断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2020年12月10日颁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具体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先导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同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等建议。

从世界范围看,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公认的顶级全球城市,在各自的转型发展中均无一例外地遵循着产业高端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际,上海应如何吸收国外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不断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

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地位演变相辅相成,居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的产业通常决定着一个城市地位的强弱、规模和层级。从大的社会变迁来看,伦敦、纽约和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的产业高端化转型,经历了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三个时期。

前工业化时期,即工业化转型之前,天然良港的区位优势为城市的对内对外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航运贸易能力或者商品运输集散功能的不断强化,当时较丰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商品进一步被吸引到这些城市,商品要素的大量集聚使得建城初期的伦敦、纽约和东京成为国家乃至国际商贸枢纽或中心城市,进而又带动资本和劳动力人口要素的快速集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兴起。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并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城市迈入工业化时期,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具有不同特征的制造业企业部分或全部地在伦敦、纽约和东京逐渐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城市继续承担着工业资本、商品和人员要素集聚地的角色,同时技术这一新要素也开始涌入。制造业的极大发展促使物质财富日益积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并逐步确立起地区、国家、区域甚至全球经济中心的地位,具有了国际经济控制能力。

19世纪中期以来,伦敦、纽约和东京相继过渡到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点的后工业化时期。在此过程中,金融资本、信息、知识、文化创意、技术、人员和商品等要素更大强度地集聚过来,并大幅度流入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会计、咨询和法律服务等高端商务服务业异军突起,城市地位由制造业中心转型为服务业中心,并朝着国际服务性城市深度转型。  

高端生产性服务的完备使得这些城市成为跨国公司的首选地,云集而来的中高端人才进而又对关乎城市宜居性的文化创意、医疗健康、教育、专业和科技服务等高能级消费性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生了更高的消费需求。在此推动下,城市实现了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中,近几年又特别呈现出向创意、知识与高端消费并重的创新与宜居城市转变的态势。这一时期,伦敦、纽约和东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新格局,逐渐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并通过服务业内部主导部门的适时转换继续发挥着对国际经济更强的控制与影响力。

与三阶段的产业高端化转型历程相对应的是,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城市属性也经历了三次转型,城市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攀升。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发展到商贸中心城市,进而成为国家甚至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再到与时俱进的创新、知识密集、宜居型全球城市。这些城市通过适时的产业调整,一直维持着其在全球城市等级体系及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高度。

如何进一步推进上海产业高端化发展

借鉴国外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推进上海产业高端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从产业发展方向来看: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和服务环节融合互动、相生相伴的趋势愈益明显,高能级服务业不仅是产业链的高端,其作为制造业的高级投入要素,对制造业附加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反过来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二是提升高端服务体量。按照顶级全球城市产业高端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强化“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进一步做大高端或高能级“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体量,稳步提升其行业比重尤其是生产效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是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有可能改变现有的产业链分布,传统的“微笑曲线”状的产业价值链条将会变得更加“平滑”,甚至很有可能变为“沉默曲线”甚至“悲伤曲线”。由此,全球城市在产业环节方面的管理控制功能也就不仅仅体现在前端的研发与后端的服务上,中间的高端智能制造环节也将是其管控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要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从产业发展驱动力来看:一是强化创新策源功能驱动发展。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窗口期,坚持前沿性原始创新与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二是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力。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引领,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限制,引进高端养老机构,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校,完善对外文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三是产业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上海要加速推进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同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形成良好的区域互动战略格局。未来上海要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将长三角城市群连为一体,进一步强化经济支撑、拓展空间支撑、深化机制支撑,不断扩展城市的聚集效应。

从产业发展着力点来看:一是在产业发展基础能力方面,加强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引导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上海重点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就近配套布局供应链,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协作。二是在产业发展微观主体方面,应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具有全球性功能的跨国公司总部和民营经济总部,提高全球网络连通性水平;培育壮大数字化转型主体,研究制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为重点产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三是在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资源方面,以平台经济为载体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推动“流量经济”的发展。重视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数字服务平台、资本供给平台、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股权交易平台等的建设,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四是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方面,在推动“证照分离”“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新片区围网区域落实“境内关外”制度,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国际转口贸易,增强国际进出口贸易枢纽功能;以金融体制创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为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战略部副部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影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