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香港钟南山”在公开场合讲普通话,为什么会有人感到不舒服?
分享至:
 (75)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21-01-09 06:01
摘要:在香港社会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下,语言被赋予了不可承受之重,甚至演化为一种身份的表示。

香港出镜率最高的官员、被称为“香港钟南山”的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的一段视频火了。原来她在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普通话提问时,尽管记者表示可用粤语回答,她还是用普通话流利作答。

特区官员讲普通话之所以成为不大不小的新闻,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位网红官员竟然会讲普通话,第二,她竟然会对着直播镜头讲普通话。

普通话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第一个问题其实不是个问题。在港采访期间,笔者用普通话与政府公务员打交道,虽然对方讲的有好有坏,可能有时要加几个英文单词,但总体交流起来不成问题。现今香港在对公职人员的入职要求中,已经明确写出“(要)操流利英语、粤语及普通话”。

这种语言的要求也体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之前在香港警察总部参加过新闻发布会,警队提供的同传耳机就有粤语、普通话及英文三个频道,供记者按需使用。

至于外界为何会对香港公务人员讲普通话感兴趣,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平时使用的场景不多。除了像特首、司局长等高级官员前往内地或接受内地媒体采访使用普通话外,其他公务人员平时很少用得上;而在类似的发布会上,大部分媒体记者是用粤话或英语提问,那答者自然会按照相应的语言来回答。

因此,相信除了此番张竹君小试牛刀之外,普通话深藏不露的官员应有不少。有一点可为之佐证。自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就推行“两文三语”政策,两文是书写中文、英文,三语指说广东话、英语、普通话。从1998年起,全港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普通话课,还有部分学校以普通话作为语文课的授课语言。年轻一代人接受普通话教学的条件远胜于前代人。

此外,这些年,随着内地与香港人员往来频繁,在铜锣湾、旺角、尖沙咀等商业中心,会说普通话已成为做生意的重要条件。再加上不少内地人在当地读书生活,以及香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相信普通话在香港的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看,张竹君会讲普通话,真不是什么大新闻。

语言不该有不可承受之重

其实,关键是第二个问题,她“竟然”讲普通话。这让有些人不舒服。当然,这不是普通话的错,而是在香港社会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下,语言被赋予了不可承受之重,甚至演化为一种身份的表示,背后则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内地与香港二元对立。这个时候,用什么语言讲话,俨然成为另外一种“政治正确”与处事规则。

于是,在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内地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有人传授经验,“不会讲粤语就讲英语,英语不行就讲上海话,反正人多的地方别说普通话”。还有位台湾记者就因为在示威现场讲普通话,被暴徒无端攻击。

一种感觉是,这座城市近年来疾速走向“内卷化”,一些人自我感觉优越又感到焦虑,感觉自信又常带迷茫。而对说普通话这件事儿一惊一乍,只是自内而外的表象——似乎有人讲了普通话,香港就会失去什么。

问题是,让这座城市黯然失色的是社会运作的失序、是法治精神的丧失、是包容态度的消失,不会是讲这种语言或是那种语言,况且这两种语言之间本来就不冲突。周边普通话和粤语都讲的都很好的人,不少;在香港的内地人学粤语,在内地的香港人学普通话,也不少。通过学习使用语言,人与城的距离是拉近了,而非走远了。

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接受上观新闻专访时有过这样解释:“每次我谈到普通话与粤语的问题,有人就会觉得下一步就要求推行普通话而禁止说粤语了,这种非此即彼的方式是不可能的。”

但他又推心置腹地问大家:“中文世界里,除了香港、澳门、广东等一些地方用粤语,其他地方都在用普通话。语言是有生命的,我只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都用粤语学中文,将来是会和其他大部分人越走越远,还是最终走到一起?”

有些香港人很推崇英国人。195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接受BBC专访。当被问到如果这次采访会被后人看到,他想对他们说什么时,罗素讲了两点:其一关乎智慧,永远不要被那些你愿意相信的所引诱,只是纯粹地去审视事实是什么;其二关乎道德,在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里共存。

没错,被意识形态绑架、放弃事实与包容、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不该是一个发达地区应有的样子、应有的文明。看来,一些人还是需要卸下思想包袱,同时也让语言卸下强压在她身上的、不该有的担子。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