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锻造更多“大国工匠”,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分享至:
 (15)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轶波 2021-01-11 06:20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创新”提升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实体经济是我国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根基,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推进实体经济现代化建设、提升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塑造实体经济的竞争新优势,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将在其中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要实现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与产业发展体系相匹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创新驱动发展意味着生产活动不断地面临知识更新和技术升级,而能否将其转化为竞争新优势,不但取决于技术创新本身,也取决于劳动者对技术创新的吸收和运用能力。技术工人是制造业的人才基础,纵观当今工业强国,无一不是技师技工大国。只有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驾驭下,创新这架引擎才能真正轰鸣起来,驱动国家在全球竞争的赛道上力争上游。

第二,创新往往是一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这意味着技术创新在创造新事物的同时,也会带来旧事物的消亡。从长期来看,社会经济系统会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但在短期中,技术创新的突发涌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经济系统的暂时失衡,对产业发展构成局部扰动,对广大产业工人在内的一线劳动者造成冲击。要尽可能减少这种短期扰动和冲击带来的社会成本,便需要一支与时俱进、具有转型升级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只有实现产业与工人的“双重升级”,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短、中、长期的稳健过渡,实现整体和局部发展的和谐共进。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有力支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技术创新推升了生产活动的潜在效能,企业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其技术能力突出体现在是否能将这种潜力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而这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实体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广大产业工人身处实体经济的最前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要使科技创新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便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有力支撑。

事实上,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在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必要性还将进一步凸显。不少研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在整体上表现为资本偏向型。通俗地来说,这说明我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提高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投入的科技水平、而非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在资本积累水平偏低、与世界科技前沿差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投资高端机器和设备、购买高科技中间产品,以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方式提升资本要素的技术水平,确实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资本积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向世界前沿靠近,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和后发优势弱化这两大不利效应也持续放大,这决定了单纯依赖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模式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实现企业技术能力的可持续提升,纠正长期以来重机器设备投资、轻工人队伍建设的偏向,加强用于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方面的投资,切实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创新创造人才的源流供给

人才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关键是人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科技优势地位,不仅取决于科研工作者的天才智慧,也取决于产业劳动者的实践火花。历史经验证明,产业工人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本身也可以是技术创新的创造者,并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如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便是大量来自生产部门的工程师和车间技术工人的科技创新带动的。某些时候,产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甚至不逊于那些来自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如在当今全世界地铁站都无处不在的自动检票机便是由一位日本的职校毕业生浅田武夫发明的。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产业工人队伍在创新创造方面的贡献更普遍地表现为解决各类具有高度专业性、随机性、非常规性的技术问题。与严格遵循科学范式的科研人员相比,产业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更为灵活,更擅长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视角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产业技术人员拥有的难以显性化的专门技艺,也能和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形成优势互补。以创新为核心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需要在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创新方面实现精耕细作,既需要科学大师,也需要大国工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正是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产业技术人员的源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期仍将是承担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部队。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