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扶贫手记】我们在昆明关心水的问题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边慧夏 2021-01-04 09:04
摘要:上海援滇干部走遍东川“提水上山”,五千亩荒地变耕地。

上海援滇干部、云南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边慧夏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俞宏浩 采访整理



文人笔下的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但2018年8月,我到昆明东川区后,却看到另一面:随处可见的烂尾楼、黄土朝天的荒坡地和狭窄泥泞的村间小路。看着贫困群众黝黑的脸庞、龟裂的双手,我立下誓言,无论多难,定要以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好东川区。

东川曾是“天南铜都、制币之乡”,因矿而兴数百年,却又因环保封矿一度衰落。发展生态产业,迫在眉睫。然而东川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了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东川气候属小江河谷干热气候,夏天常在40℃以上,一年三季,没有冬天;东川山地面积占97%,海拔高差近4000米,人和耕地在山上或半山腰,河流在山脚下,看得见水,却不能直接使用。

解决水的问题,首当其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上海一家企业掌握了一种自然能提水技术,就立刻与企业建立联系。此后,我们和企业工程师跋山涉水在东川当地寻找水源,走遍了东川的山梁凹子,遴选出几个适合“水源稳定、落差明显”的提水点。随着提水工程的顺利开展,东川当地两个贫困村5000亩荒地成功变为耕地,农作物亩产收入达2万多元,2000多人脱贫。

有了活水,就有了希望。利用好东川冬季气温高、具备种植反季节果蔬的条件,我们牵头与上海农科院的专家工作站合作,引进上海技术,种植反季节甜瓜“冬蜜一号”,头一年就帮助贫困户增收30余万元。瞄准上海冬季果蔬市场的空白,冬季芦笋、冬桃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也逐渐走进上海市场。最近,我们还与拼多多等优势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带动当地产品销售。

2019年7月,我调任昆明市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副组长。对我而言,这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因为我必须在助力云南当地发展的同时,照顾好在滇挂职的167位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干部。感动,是看着云南省一个又一个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感动,也是看着一位位上海援滇兄弟们在前线无私奉献。他们之中,有的“一家两代三口”同赴云南参加对口帮扶工作,也有的克服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等困难始终坚守阵地。因“顾了大家”,我们之中许多人都没有太多精力照料自己的“小家”,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往往让我们更加心怀愧疚。但我们从不后悔,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挥洒的每一滴汗水,最终都将汇聚成为夺取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力量。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