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2021,给予上海干部的特别叮嘱
分享至:
 (7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1-01 11:37
摘要:“这不是小打小闹。”

 

2020年岁末、2021年年初,对上海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点。

一周前,上海市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学习讨论会,也即务虚会。临近新年的务虚会,重在探讨“‘十四五’开局起步”——即将跨入的新五年,将开启一段新的特殊征程。而跨入新征程的过程,则处于一个大变局。

“我们怎么在大变局中掌握发展主动权?”两天的务虚会尾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告诉在座沪上干部,“这是所有同志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转折时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法,在这一年让人刻骨铭心。而在李强看来,除了不断谈“变”,此刻或许更需分析的,是“变局”对上海这座城市造成的利弊影响。

某种程度上,上海正处于一个“转折时刻”——一些传统的优势领域和发展动力,不同程度受到冲击,有的需要寻找替代。当然,空前的变局本身,亦会蕴含新的机遇。

“机遇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有全局性、复杂性。”李强表示,机遇挑战并存,是当下的总判断。具体细分,上海的机遇和挑战,又有多个方面。

机遇有“四大”:国家战略牵引机遇、功能引领发展机遇、都市导流创新机遇、区域协调发展机遇等,均可被上海借以强化集聚、提升能级。

其中,国家战略牵引,又被视作一切机遇的统领——承担国家战略,既是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责任使然,更是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拓展边界扇面、实现“乘势而上”的机会所在。

挑战也有“四大”: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巩固增强区位优势以及人口与人才等方面,上海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其中有的是因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有的则事关中长期的调整转型,有些领域,甚至需要破釜沉舟的魄力。

有些方面,上海赖以成名且曾长期依靠的优势,如今却面临不同程度的重构再造;有时候,看问题的视角一变,往往会带出未曾预料的“危机感”。

“如果今后高附加值的货运都走空运,上海的枢纽地位,会不会弱化?”李强在谈及上海的区位问题时就如此发问。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上海的人口结构与人才结构,特别是深度老龄化趋势。他一再提醒各级官员“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一座城市只有源源不断吸引各类人才,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格局手笔

直言挑战,当然不是要悲观迷茫,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谋求突破之策。

李强一再强调,当前“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何以化危为机?一方面,是“密切关注转折时刻,抓住转折机遇、及时研判,该调整调整、该出手出手”。

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则需以一种大格局、大手笔来推进大调整、大布局。

“这不是小打小闹。”李强再度谈及“五大新城”建设,强调针对新城的谋篇布局,应当从战略层面予以推进,“成为现代化的大城市、长三角的增长极,从根本上改变城郊发展洼地的状态”。

包括新城建设在内,一个月前市委全会提出的城市空间布局16字方针——“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此番得到李强的进一步阐释。各个区域,各有功能定位——中心城区重在对外辐射,东西两翼重在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大扇面,金山、宝山重在承载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新城则要成为“上海都市圈的第一个圈层”。

而其背后共通的一点是,无论哪个区域的谋划布局,都必须有系统性的战略思维,置于大的经济网络、城市网络之中,展现大手笔,而不是满足于自我循环、止步于一般性工程。

李强亦强调,建设新城也好,发展其他区域也罢,目的“不是再造几个热点区域、重点板块,更是破解整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换言之,是否拥有置身大网络的身位,是否有跳出自身谋发展的雄心,又是否有强化集聚辐射功能、凸显优势特色的策略,将决定上海各个板块乃至整座城市在空间上的竞争力。

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亦都需要展现这样的格局手笔。

真正意义上的“大格局”“大手笔”,不唯规模,更问深度。从此番李强的两个高频词中,也可读出深意。

一是“流量”。在流量型经济被列入“五型经济”后,上海已明确要强化把握线上流量,这就涉及数据,并关联时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真正实现,主要依靠未必是原生数据,而是掌握、运营数据的能力。背后尤为关键的,是鼓励数据开放流动的制度环境,以及高度开放的丰富的应用场景。显然,这里涉及的,有大量改革问题。

一是“韧性”。“加快建设韧性城市”被李强单列一节专门讨论,这被视为整座城市安全体系的深刻变革。上海要打造的“韧性城市”,亦不仅仅着眼表层的安全,还包括功能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等多个层面,涉及城市生命线等基础设施、城市体征监测体系、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乃至社会习惯等系统问题。

改造激活

对上海各级干部来说,胸怀大格局、谋求大手笔,既是新年需要强化的观念意识,亦涉及具体的方法和能力。务虚会上,李强就“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作了深入的阐述。

继一个月前的市委全会后,他再度叮嘱沪上官员,不能“拿着旧地图,寻找新大陆”,也不能“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脑子里还是那些条条框框”——干部们要做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激活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服务”

“该专业学习还是要专业学习,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学习问题并非初次提及。李强特别表示,“各地发展日新月异,要善于取各地之长、补上海之短。”

“服务”亦是老话题。李强强调,除了做优做强传统的基本服务外,当前更要着力做强跨部门的集成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服务,着眼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给予及时引导,解其所忧、帮其所难。

而需要激活的思维,则被其概括为三大方面。

其一是“新市场思维”——政府、市场并非泾渭分明,市场规律与政府作用在适当时候应当交叉融合。政府和国企的资源,只要符合规律,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要有政府跟投机制;企业扶持基金、国资创投也要探索开放式、市场化的惯例方式。

其二是“新经济思维”,很多时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猫买单”。要注意到变化,政策设计要符合新经济特点。

其三则是更为耐人寻味的“新管理思维”。在李强看来,现代管理方式深刻变化,传统那套“管理、监督、控制”的体系,正在日渐转向“协作、赋能、成就”。

“‘上级派单、下级落实’要变成‘上级赋能、下级减负’,条块之间不能只是单向的管理指导,条对块要协作,呼应块的需求”,他说,“上下级,除了传统的‘命令-服从’关系,更要强调‘服务-赋能’关系”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