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如何把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讲清楚
分享至:
 (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虹 2020-12-30 06:40
摘要:脱贫攻坚中,国企的作用与经验值得提炼总结。

上海市社联第十八届(2020)学术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话语表达与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于2020年12月7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会议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专委会、上海市经济学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委会承办。­­­­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专委会主任张晖明教授对本次论坛的研究主题作了说明。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提炼和理论概括,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话语能力、理论体系与传播能力建设,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学教育和大众传播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致力于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应服务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和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谱写经济新篇章,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为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系统化构建中国经济学说应以实践为基础,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揭示发展规律,解释落后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独一无二的理论命题。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林木西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需要把握中国语境的三个特点:一应全面认识中国的政治背景和制度优势;二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统观念,战略性规划和统筹两个大局指导思想;三应通过对工业化、现代化、改革开放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创新发展经济学理论,深入说明中国的体制特征和特色。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教授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周期波动、收入差距问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偏差,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等。南京大学经济学院葛扬教授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和市场关系演进展开具体讨论。他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突破,认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不仅应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须重视政府的影响,不能简单将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解为“大市场、小政府”或者“强市场、弱政府”,而是要在“有为”和“有效”中寻找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结合点,实现“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中国道路的实践基础: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任何重大理论的产生均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造就了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教授通过总结中国经济从赶超到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路径与经验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主要得益于要素生产力的释放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改革发展过程中对效率和公平的兼顾又为我国社会长期稳定提供支撑。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蒋永穆教授肯定了国有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脱贫攻坚中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优势、要素优势和产业优势。国有企业通过产业扶贫促进改革,促进贫困地区就业,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科学技术和教育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等成功经验值得提炼和推广。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鞠立新教授总结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反危机促复苏的实践经验,认为我国逆周期反危机的谋篇布局呈现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特点。他进一步提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须妥善解决经济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我们不仅应通过财政、税收、土地、人口等制度和政策的战略性谋划开创新局面,也应通过科技创新掌握高端产业链的主动权和控制力。

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继承创新和对话交流

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借鉴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围绕现实问题和核心范畴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比较和对话,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体系的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继承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沈开艳教授以收入分配、公共产品理论等为例,阐释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理论关注重点等方面的交融、趋同和相互影响。她认为,中国经济学话语权的核心在于理论性和思想性,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不仅应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工具化、技术化的分析工具促进学科规范化发展,更应展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和思想性特征,促进对社会经济领域具体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艳教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她指出,话语体系的纵向路径构建应体现经典马克思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的继承和发展。横向来看,话语体系路径构建可借鉴马克思的逻辑,围绕生产体系、交换体系、分配体系、消费体系、生态体系和开放体系展开分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沈斐教授具体围绕“需要”和“需求”概念,从哲学角度对经济学话语体系展开思考。她认为,“需要”和“需求”是一对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后者是以“资”为本的经济学。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通过精神产品、公共产品的生产,即通过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来推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晓莺教授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展开分析。她指出,当前学界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更多采用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对数字经济的强大解释力。她进一步围绕数字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

栏目主编:王多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