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啃下战国“天书”的这位80后又用毛笔“说文解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0-12-29 13:42
摘要:一个“80后”的传统文化之路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汉字分部归类,创建了540个部首,统摄全书9353个单字,正所谓“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说文解字》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这些部首既是构成小篆字形的基本单位,也是体悟汉字构形规律,识读篆书、研习篆法的基础。

作为我国传统文字学经典著作,《说文解字》的文献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成书已久,古今文字和语言的隔阂,往往令初学者感到陌生而无从入手,学习研究有一定难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建胜编著的《说文部首源流:字体演变与形义图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该书以《说文》部首为研究对象,正文每部先列小篆字头,如《说文》有误处,皆据古文字材料改正。再古音,次则字形,收录大量先秦古文字、秦汉篆隶、魏晋文字材料,并标记字形时代、来源出处,排列文字前后发展演变谱系。释义先收录大徐本《说文》原文,再加按语,吸收《说文》学、古文字学前贤已有的和今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辅以己意,间或援引古书用例,最后注明六书所属等内容。全书以现代白话行文,力求明白晓畅、雅俗共宜。

出生于1983年的陈建胜取得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硕士学位后,负笈台湾攻读古文字专业博士。因兼具书法和古文字功底,他的这部《说文部首源流》以毛笔小楷精写,兼具内容和形式之美。书稿按《说文》540部的本来顺序,逐一罗列其各时代的古文字字形,标注古今音读、字形类别,对其形体演变和意义进行图释和解说,展现了《说文解字》文字体系和相关古文字面貌,书中大部分说解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说文解字》部首研究的最新进展。

“古文字研究者有很多都是从爱好书法开始,最后走上专业研究之路。古文字学界前辈学者中,书法家不乏其人。研究古文字和书法之间本就联系紧密、互相滋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认为,陈建胜的这部《说文部首源流》是新一代古文字学人在多年爱好钻研古文字之后的见识和心得的集中呈现,字形准确、书法精妙,对初学古文字者是上佳的参考书,对书法爱好者尤其是想写好篆书的书法爱好者则为理想的入门教材。

前不久,陈建胜带着《说文部首源流》书稿回到母校华师大举办展览。华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张索认为,汉字形体是书法家艺术再现的基础,了解其源流演变、掌握其正确用法,是书法专业学生和书法家的必备素养。当下书法教育中普遍“重技轻文”,专业理论与书写技法常不能兼顾。《说文部首源流》体现出学术修养和书法技法融合的理念,或许会给当下书法教育一番启示。

2016年夏天,陈建胜曾受上海博物馆之邀,为次年的“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临摹战国竹简。在5毫米宽的竹简上写蝇头小字,而且还是学界公认最难识读的“天书”——战国楚文字,陈建胜花了半年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这部《说文部首源流》从积累笔记素材到书写完成将近10年。“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每日与笔砚相处的生活,令我倍感踏实。”陈建胜说,“文化需要传承。予虽不才,不敢言大者,却有志乎踵武前贤,若在传承中得窥一点新意,并以此娱有涯之生,便足矣。”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