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桓温北伐都拿下了洛阳,一条原因导致功败垂成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殷啸虎 2021-01-09 16:36
摘要:桓温北伐何以功败垂成

东晋南渡之后,朝廷中的一些人士念念不忘北伐收复失地。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但最终壮志难酬;征西将军庾亮积极谋划北伐,欲开复中原,最后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最接近成功的桓温北伐,最后也是功败垂成,反落得个千古骂名。个中缘由,颇令后人回味。

桓温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二代”,而且又是皇帝家的女婿,这些关系,虽然对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他的成功,靠的却是自身的真实本领。

庾亮去世后,他的弟弟庾翼接替他镇守荆州。庾翼虽然年轻,但“悉心为治,戎政严明”,而且为人慷慨,喜功名,不尚浮华。他同桓温关系很好,曾专门向成帝司马衍(桓温的小舅子)推荐说:“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邵(西周时助宣王中兴的贤臣方叔与邵虎)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庾翼谋划北伐,桓温也是积极支持者之一,并担任了前锋小督。庾翼去世后,朝廷任命桓温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接替庾翼掌控了东晋王朝西部地区。

桓温执掌兵权后,立即将恢复疆域的理想付诸实施。他首先将攻击的目标对准了盘踞益州的成汉政权,但不少人对蜀道艰险、路途遥远,桓温军队人数不多而又孤军深入表示担忧。而这些隐忧背后所隐含的真正的原因,正如大臣刘惔所说:“但恐克蜀之后,(桓)温终专制朝廷耳”!可以说,这种心态,一直影响着东晋朝廷对桓温北伐的态度,也是导致后来北伐功败垂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桓温于永和二年(346年)11月发兵攻打成汉,一路势如破竹,进逼成都。成汉主李势孤注一掷,派出所有军队同晋军在成都笮桥决战。晋军前锋不利,参军龚护力战阵亡,敌人的箭都射到桓温马前,此时诸将都畏惧了,打算退兵,而鼓吏却在这时阴差阳错,误击鼓进攻,先锋袁乔拔剑督促军士奋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大败汉军。桓温趁胜攻入成都,李势投降,成汉政权灭亡。

桓温灭蜀,立下大功,按理应该论功行赏,当时朝廷也打算将豫章郡封给桓温。但尚书左丞荀蕤却劝止说:“如果将来桓温恢复中原,又拿什么来封赏他?”结果只是将桓温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灭蜀之战虽然使得桓温威名大振,却加深了朝廷对他的忌惮。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将他引为心腹,参与朝政,企图以殷浩来制衡桓温。殷浩也趁机任用私人,扩大自己的势力。右军将军王羲之认为内外协和,国家才能够安定,劝殷浩不要同桓温闹矛盾,可殷浩不听。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石虎去世,赵国发生内乱,东晋朝野都认为恢复中原的时机来了,桓温也屡次上书,请求率军北伐,但朝廷始终没有予以答复;相反,却委任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永和八年(352年),殷浩上书请求北伐,朝廷立即批准,结果许昌一战,安西将军谢尚大败,逃回淮南。殷浩不甘心失败,于次年再度率军七万北伐,以后赵降将姚襄为前驱,而姚襄本来就同殷浩不和,趁此机会反戈一击,伏击了殷浩大军。殷浩大败,丢弃辎重逃回。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粮械都尽”,桓温借朝野舆论怨愤,上疏弹劾殷浩。朝廷不得已,将殷浩废为庶人。至此,朝廷内外大权都归桓温掌握,再也无人能阻止他北伐了。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北伐,攻打前秦,秦主付健派太子符苌、丞相符雄等率五万大军抵御。桓温身先士卒,督众力战,大败秦军,进军至霸上。关中百姓争先恐后牵牛担酒赶来欢迎慰劳,更有老人激动得当场伤心落泪,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然而,桓温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并没有跟上。当时正值麦收时节,他原打算就地取粮以补充军食,而后秦将麦子都割了,来了个坚壁清野。桓温军队缺粮,被秦军击败,损失惨重,被迫退回江陵。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但后秦太子符苌也被晋军的流矢所中,伤重而死,这一结果,也改变了后秦的政局。

桓温北伐后秦被击败,便将攻击的目标改为洛阳。当时,后赵降将姚襄正同占据洛阳的叛将周成打得不可开交。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同围困洛阳的姚襄军队大战。桓温亲自披甲督战,大破姚襄,收复洛阳。桓温拜谒了皇陵,留下军队守卫洛阳然后班师返回了荆州。桓温出兵时,路过金城,看见当年自己做琅琊內史时种下的柳树已经非常粗壮,留下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桓温收复了洛阳,但东晋朝廷却守不住洛阳,或者说可能根本就不想守。兴宁三年(365年),洛阳被前燕慕容恪和慕容垂等率军攻占,桓温积极准备再度北伐。太和四年(369年),在得知慕容恪去世的消息后,桓温亲率步骑五万第三次出兵北伐。开战之初,晋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枋头,距前燕国都邺城只有二百多里。前燕向前秦苻坚求助,燕主慕容暐甚至打算迁都和龙以避其锋。但此时桓温又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前燕吴王慕容垂,他率范阳王慕容德等抵御桓温。慕容德派兵断了桓温的粮道,桓温数战不利,粮食又耗尽,被迫退兵,慕容垂率轻骑追赶,以逸待劳,大败桓温。

其实,就在两军相持时,前燕就已经看破了桓温的致命弱点。燕国大臣申胤说:“以温今日声势,似能有为。然在吾观之,必无成功。何则?晋室衰弱,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故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乖阻以败其事。”显然,东晋朝廷为了自身利益,并不希望桓温北伐成功;而桓温北伐失败后,转而集中精力对付朝廷内部矛盾,甚至擅行废立,加快了扩张权力的步伐。若不是他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恐怕东晋王朝的历史真的会改写了。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