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梁振英都来看了!隔离14天也要来上海,香港人带来40件神秘大礼
分享至:
 (69)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修文 2020-12-12 06:01
摘要:“这位律师小时候家里很穷,于是他把那个时候想买的玩具都做出来了。”潘丽琼指着一个玩具店模型说。几件作品中都有一位外表相似的老先生,那是另一位制作者已经离世的父亲,以此作为怀念。

他们把香港“变小”了。

中环石板街、九龙城寨、摩星岭木屋区、西环码头、海味店、车仔档、凉茶铺……40件一平米见方的微型艺术展品,串起香港习俗节庆、特色建筑乃至中西合璧的百年历史。

日前,由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主办的“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艺术展”在上海、杭州举行。本月5日,来沪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前往参观。主办方希望借此让内地民众了解香港富有人情味的那一面,感受香港艺术家的创意与热诚。

因此,疫情之下,即便要入境内地隔离14天,策展人、香港快乐微型艺术会会长潘丽琼也坚持来上海现场,用她的话说,“这是我们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让上海朋友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科技有力量,“用心”更重要

标志性白绿相间的格菱地砖,墙上杂乱无章挂满广告,桌上粉红色的点餐单和红盖透明砂糖罐,伴着天花板上懒洋洋打转的吊扇——这间餐厅,是一直在港片中露面的“中国冰室”。去年底,这家已有55年历史的港式餐厅关门歇业、画上句号。

如今,1:12比例的微型艺术模型“中国冰室”静静地放在玻璃展柜内。“原本我是想把这家店盘下来的。”潘丽琼站在边上,俯下身子盯着模型看,“但老板出价太高,我负担不起。”于是,在冰室关门前,她和两位艺术家“闯”进店中,不顾老板诧异的目光,用相机一阵猛拍。靠着这些实景照片,历时半年制作出“中国冰室”微缩模型,并首次带到内地展览。

与过去完全纯手工打磨不同,随着3D打印技术的介入,制作微缩艺术模型似乎变得容易许多。潘丽琼并不否认科技的力量,但依然强调“用心”更重要。

她以边上的“湾仔蓝屋”为例微缩模型为例。这栋岭南风格的四层小楼建于1920年,被政府列为“一级历史建筑”。模型制作人是两位工程师,用业余时间多次去现场观察,没带测量工具时,就用计算步数来丈量尺寸。

“构思很重要。要到现场收集所有资料,还要估算好比例尺与大小。”潘丽琼说。工程师之后进行电脑绘图,再交由建筑公司制作模型的大框架。考虑到香港潮湿的环境,材料一般选用胶板。

框架有了,还只是第一步。每件作品都要配有丰富的细节。比如铁板的锈迹、墙体破损的痕迹,需要用颜料一笔笔涂上去,甚至地板上的碎片也都被做了出来。这一过程体现出作者的奇思妙想。比如,牙膏盖涂上红油漆,就成了消防桶;小巧的汽水瓶,裁掉一半,涂上橘色颜料,就成了迷你消防龙头。

此外,为了让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艺术品中还要加入一些视觉、听觉等动感元素。例如会转动的风扇,会闪的霓虹灯,会播放的电视机等,辅之以藏在深处的电线,不同元素在艺术家手上获得生命与律动。

放入展品柜后,作品就完成了吗?还没有。只要有时间,艺术家会在这方“小天地”中添个小物件或换个小零件,或者进行适当的修补。也就是说,一件微缩艺术模型作品,其实没有终点。

带着感情的兴趣,干这份劳心劳力活

疫情之下,在上海举办境外展览很不容易。潘丽琼说,原本有更多的香港艺术家要来上海交流,但囿于入境政策,不得不取消行程。

“我们年初原本打算去武汉办展,但没能去成。”她说,疫情期间,香港艺术家耗时大半年制作“长洲抢包山”微缩模型——年轻人奋立攀登包山顶,观众在边上加油鼓劲,胜利者敲响代表成功的“武汉大锣”。香港朋友期望用这件作品,祝愿两地同胞携手战胜疫情。

“城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旧建筑、旧风情离开我们,留下很多‘黑洞’要填补。”在潘丽琼看来,这样的微型艺术,慢慢被视作比相片更适合的保存历史风貌方法。照片只能显示平面空间,而微型艺术能对作品里涵盖的所有东西,从外表的形态到立体面的细节和布局,都予以保留。

这40多件微型艺术展品中,大部分制作者都不是全职艺术家,工程师、律师、会计师、教师都会参与其中。促使他们用业余时间干这份劳心劳力的活儿的,就是带着感情的兴趣。

“这位律师小时候家里很穷,于是他把那个时候想买的玩具都做出来了。”潘丽琼指着一个玩具店模型说。几件作品中都有一位外表相似的老先生,那是另一位制作者已经离世的父亲,以此作为怀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重现各种逝去的场景,无论是临街小吃摊油腻腻的碗筷,还是隔壁理发店里太空舱似的椅子,在霓虹闪烁的香港都市里,重现着那些被现代化淹没的古旧,做出记忆中的样子。

带着感情做。很多时候,制作模型根本停不下来。到某个步骤时一定要一气呵成,投入进去之后如果停了一下,就很难再有那种感情接续下去。

就像一位名为黎炽明的制作者所说,香港是个变化很快的城市,步伐也很快,很多事物眨眼就消失了。他的能力,就是用微缩的方法去保留这些旧的事物,把属于他们的岁月留住。

香港歌手陈奕迅在《红玫瑰》中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会遗忘的人或许是幸福的,可认真去重拾记忆的人更值得尊重。在一个时刻变化中的城市里,他们正在用未来去重拾曾经。

图片摄影:王清彬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