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上海构筑新发展格局的三个关键路径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20-11-29 11:44
摘要: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双循环体系中应坚持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新发展格局面临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即开发我国潜在的市场。其次是保障市场的流动性,在国内要打造统一均衡的各类要素市场,保障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最后是形成高端的产业链,着力形成从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促进产业链的高端化。上海应以挖掘内需、制度创新、产业链升级为关键路径,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塑造上海在双循环体系中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地位。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上海如何布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11月26日,由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与世邦魏理仕(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球城市研究》季刊创刊首发式暨研讨会—“新发展格局与上海新发展”在上海社科会堂隆重举办。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茆训诚教授主持《全球城市研究》季刊创刊首发仪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先生致辞,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教授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向《全球城市研究》季刊的正式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在《全球城市研究》季刊创刊首发式的同时,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宣布成立“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周振华院长介绍了《全球城市研究》季刊的办刊特色。在研讨会上,来自上海的专家学者围绕上海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发表了观点和见解。

上海构筑新发展格局的三个关键路径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周振华院长指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双循环体系中应坚持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新发展格局面临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即开发我国潜在的市场。其次是保障市场的流动性,在国内要打造统一均衡的各类要素市场,保障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最后是形成高端的产业链,着力形成从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促进产业链的高端化。上海应以挖掘内需、制度创新、产业链升级为关键路径,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塑造上海在双循环体系中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地位。

不断丰富现代化的内涵

上海社联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认为,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球城市在这一进程中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上海和浦东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发展格局下,上海要找准定位,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上,加快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等建设,丰富现代化的内涵,把上海打造成为双循环战略的战略枢纽城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的能级。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重点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

区域化近岸化趋势下上海如何构建双循环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江会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产业链朝着空间分离和功能分离两个方向发展。这使得全球城市能够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配置,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但也加大了产业链的脆弱性和风险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全球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遭受严重威胁。新冠疫情使得全球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和近岸化的新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作为全球城市的上海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体系中的地位。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构建,要求上海在价值链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制定国际交往准则等方面有所突破,打造上海制造业品牌。

数据正在变为日益重要的市场要素指标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盛维研究员认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构建是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全球要素流是研究国际循环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包括贸易流、资本流、科技流、文化流、人员流、信息流在内的全球要素流量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发现上海与顶尖的全球城市相比,仍存在加大的差距。与北京和合肥相比,上海在科技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中西部城市的迅速崛起,比如成都,上海面临较大的被追赶的压力。数据要素已上升为重要的战略要素,这为新兴的全球城市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