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姚期智:当科学家发现自己喜欢探索的方向,整个世界会像打游戏一样愉悦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0-09-28 20:11
摘要:发现一个大定理的喜悦程度,和小时候吃第一口冰激凌、第一块巧克力是一样的。

“走在滨江大道,能闻到江风吹来的桂花香。”夏秋交替之际来到上海,江风、江景和丹桂飘香,让姚期智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这个城市在这一季节带给人们最大的宝藏:优雅的桂花香。

9月28日上午,上海期智研究院举行入驻仪式,宣布正式进驻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身兼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多个身份,姚期智同夫人一起来到了上海,他的出生地。当被主持人用上海话问道:“你是上海人吗?”姚期智反应了1秒,马上用地道的还带着老派口音的上海话回答:“我是上海人。”

前排左三为姚期智

当天下午,在AI大厦五楼“水岸汇”,姚期智和青年科学家以及入驻大厦的人工智能企业展开了一次分享,这也是“西岸TALK”主题活动的首场大咖演讲。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一次,姚期智并没有从他擅长的科研工作出发来侃侃而谈。相反,他选择的主题是艺术、文学和哲学。

被主持人问及如何看待“理科生创造世界,文科生享受世界”这个民间知名的段子,姚期智回答得很诚恳:“我觉得文学家比较辛苦,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准备演讲,都很辛苦。”说罢,他指了指自己准备的PPT,补充了一句:“科学研究看起来没日没夜,但其实一点都不辛苦,因为当科学家发现自己最喜欢探索的方向后,整个世界就会像打游戏一样愉悦。”


期智研究院“落沪”

演讲刚开始时,会场的PPT翻页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让姚期智得空检查出幻灯片里少了一张AI大厦双子塔的照片。

事情要回溯至去年11月,姚期智和团队来到上海,当时他们要找寻一个可以让上海期智研究院落脚的地方。看了不少区域,也发觉了在上海做科研的不少可能性,他们来到西岸,与徐汇区领导展开了一次会谈。这次交流后,姚期智很快决定,西岸是他和团队要做世界一流研究的地方。

姚期智在演讲时提到黄浦江风景对科研的启发。  舒抒 摄

彼时,AI大厦尚在建设。直到今年1月初,姚期智第一次踏进AI双子塔的玻璃大门。至到今天他都记得,那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冬日,从大厦45层观光厅向窗外的黄浦江眺望,姚期智形容这样的景象“不仅引人入胜,还到了忘我的情境”。

“可以让人忘我的环境,就是我们做研究的人最适合的环境。”

今年7月,记者曾在AI大厦专访了姚期智研究团队中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3位年轻的科学家。当时,刚从北京来到上海的他们尚在适应全新的研究环境和这座全新的城市。一晃2个多月过去,当时还人迹寥寥的AI大厦,转眼已进驻了近20家AI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然成为一座竖起来的“科技CBD”。

徐汇滨江

但对姚期智来说,把研究院设立在被美术馆环绕的浦江西岸,不仅因为迷人的黄浦江景。“最令人兴奋的是西岸的定位,这里要打造成艺术(ART)和人工智能(AI)融合的地方。”他接着补充:“想象一下,所有关心艺术和关心人工智能的人,都到同一个地方,肯定会创造出令人兴奋的火花。”

不仅有“AI双子塔”,还有最集聚的美术馆群落,在参观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合作的首展“时间的形态”后,姚期智再次感叹:“艺术和科学有很大关联,因为她们彼此间会相互影响。”

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


看好怎样的青年科学家

在清华大学,姚期智先后创办了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姚班”、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智班”以及量子信息中心。今年1月成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目标是打造“中国人工智能梦之队”,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交叉学科发展。

这一次来到上海之前,9月11日,姚期智刚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会上他建议,要打造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培育中国的人才造血能力。两周后在上海,他透露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年轻科学家的成长路径”。

随着PPT上投影出艺术大师毕加索及其主要作品,姚期智的演讲也步入正题。他所要谈的,是艺术、文学对科学有着怎样的帮助和启发。在他看来,艺术家和科学家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在追求创新。

然而,以毕加索为例,为人熟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背后,却是毕加索青年时期强大的绘画功底。“如果你去毕加索美术馆,可以看到他早年的作品,基本功非常扎实,现实主义画派掌握得非常好。”

对于创新,毕加索有一句名言让姚期智受益颇深:模仿别人是必要的,但模仿自己是可悲的(To copy others is necessary, but to copy oneself is pathetic)。为何不要重复自己?姚期智的回答也是对青年科学家们的期望:“我喜欢看到的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是,早期论文很多、领域广泛,之后慢慢地减少产能,把工作变深入,最后能够从一个原始的材料和现象,研究出自己的一家之作、传世之作。”


恢复对自然的好奇,无邪的心境

谈到文学家、哲学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姚期智引出了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罗素关于河流的哲学隐喻(River as a Metaphor):个人的存在应该像一条河流,一开始很小,被紧紧夹在两岸之中,接着热情奔放地冲过巨石,飞流直下。然后河面逐渐变宽,两岸后撤,水流平缓,最后连绵不断地汇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自我。

“个人的工作和视野,一定是由窄变宽的。”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姚期智说,很多人会误以为,交叉学科就是学科数量越来越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从罗素的观点中得到启发,交叉学科不是产生更多的学科门类,而是产生新的融合,让学科像一个大家庭,“让科学在这个世界慢慢变成相互统一的局面。”

当PPT画面上出现拉小提琴的贝多芬时,姚期智说,音乐常常对最高端的科学家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些科学家眼中,科学不再是职业,而是生活的一部分,跟吃甜食、看卡通片、去美术馆的心灵享受完全同等。”而发现一个大定理的喜悦程度,和小时候吃第一口冰激凌、第一块巧克力是一样的,因为儿时的许下的愿望特别得纯真强烈。科学研究,需要的正是纯真的好奇,和强烈的热爱。

在爱因斯坦的照片下方,钢琴爱好者、“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一段自白道出了姚期智的心声:是音乐让我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一点、更活一点。姚期智说,无论是从事理科还是文科工作,有一点殊途同归,“我们必须要有时间恢复到对自然的探索和好奇,恢复到无邪的心境,这样才能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西岸每年都会举行的艺博会现场


中国不缺人才,缺少让人才产生反应的场所

提问环节,一位刚入驻期智研究院的“学士后”介绍自己时说:“我是姚院士的‘粉丝’。”但他的问题却很严肃:在一个领域攀登高峰已经不易,跨学科研究至少要跨越两座高峰,如何良性地完成这一跨越?

“关键是兴趣,如果为了‘交叉’而交叉,很辛苦。”姚期智说,唯有通过自己亲身接触到的问题和现象,由好奇心驱动从而产生兴趣,同时又有学科交叉的前景,这样的跨学科研究才是良性的。“我建议,多听其他学科的演讲……听不懂没关系,但要身处新学科的话语环境,就像小孩学语言那样。”

还有一点:千万不要怕犯错。“很多人做研究,都怕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感觉会提出数不尽的问题。”姚期智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回到原始状态,像牙牙学语的孩子那样看待新学科,因为人工智能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科,算法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并不一定需要花里胡哨的知识,需要的往往都是基础原理。

另一位来自亿欧的企业代表提问,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学术生态。姚期智回答时用了一个比喻:“科学研究不同于大厨做菜,大厨烹饪时每一步放多少盐都是恒定的,但科学研究需要把人才放进‘一口锅’里,让他们相互交流切磋。”思维碰撞看似是化学反应,但生成的结果却是物理现象。“好的人才跟与自己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人才在一起,品质会不断提升,就像围棋六段、七段的选手一起训练几个月,说不定大家都有了九段的水平,而且都学会了良性竞争。”

姚期智认为,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并非科研人才,而是缺少一个地方,把最高端的人才集聚在一起。“在MIT、斯坦福、伯克利,每一位研究者都很优秀,他们在一起不需要干预,就能做出优秀的成果。”

今年7月,上海期智研究院发布“学士后研究员”招募启事,为想要推迟博士入学或是体验不同科研氛围的优秀学生提供开展前沿交叉科学研究的环境,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物理器件与计算。姚期智在演讲中感谢了上海市科委和徐汇区科委对“学士后”招募的支持,让研究院得以在上海建设一支队伍,孕育像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那样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让最顶尖的人才集聚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发生物理变化。”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西岸集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