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吴斐:当“陕西北路吴掌柜”,我就觉得挺快乐
分享至:
 (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侍佳妮 2020-09-28 15:31
摘要:而陕西北路还是这么窄,深宅大院,梧桐婆娑,街道尺度、街区风貌、建筑限高、行道树都保持了老街面貌。

位于陕西北路新闸路路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每天早上10时到晚上8时都对公众开放,全年无休。只要踏进门内,工作人员就会上前介绍陕西北路的历史背景。咨询中心负责人吴斐被昵称为“陕西北路吴掌柜”,她是一位文化志愿者,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静安区“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陕西北路的宝藏老头”】

从上海广播电台到香港《文汇报》,吴斐作为记者前前后后工作了20年,后来又在企业工作十多年。她没有从事过旅游行业,也不是职业导游,爱好驱使她完成现在的工作,而过去积累的文化素养让她游刃有余。

什么才是让人难忘的上海城市建筑?吴斐一直思索这个问题,“不一定是越建越高的摩天大楼,那些高度会不断被刷新。”在她看来,那些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生活记忆、记载着城市历史和变迁的老马路、老弄堂、老建筑或许更有价值,它们不仅是建筑,还是城市记忆,是不可复制的。在工作中,吴斐也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不少人路过陕西北路,偶然走进了咨询中心,与吴斐相识,成为朋友。八十多岁的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杜先生,5岁起就居住在陕西北路上的太平花园。一次,杜先生偶然经过展示中心,进来跟吴斐聊天。作为这条百年老马路变化的亲历者,他把记忆中的街区细节画出来,讲述了很多经历。自此,每次路过展示中心,杜先生一定会进来聊一会儿,也会主动用英文和老外聊天。这位可爱的老爷子,被吴斐称为“陕西北路的宝藏老头”。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电视制片人,跟着吴斐参观了陕西北路后无比感慨:上海还有如此丰富的有历史感的老建筑,而不少城市的历史建筑都在很快消失。

【陕西北路仍是“原汁原味”】

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从巨鹿路到新闸路,这条长一公里的马路自筑成以来,居住过众多在近代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富商巨贾,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名人街”。这里有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婚地宋家老宅,上世纪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西摩会堂,上海最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荣宗敬旧居,以及宛如童话城堡的马勒别墅。

可惜的是,陕西北路上的许多老建筑早已成为办公场地和民居,并不对外开放,游客难以走进其中一睹风采。近年来,通过由静安文旅局设置的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中心作为常设窗口,接待日常市民参观人群,由静安区文保中心牵头与沿街单位协商,采取让市民组团参观的方式,由专人带队、专人讲解,对老街区和老建筑做深入了解。

吴斐也经常带队参观,与游客一边走,一边沿途讲述陕西北路上的建筑故事、家族兴亡。在她看来,尽管是“有限”的开放,却能够达到不影响老建筑现存的机构办公、学校教学,使得开放有序、也可持续。既满足游客好奇心,又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陕西北路的“原汁原味”。 有些旧城区经过商业改造,成为了成功的商业旅游景点,但是同质化问题也很严重。而陕西北路还是这么窄,深宅大院、梧桐婆娑,街道尺度、街区风貌、建筑限高、行道树都保持了老街面貌。

吴斐带队参观陕西北路 受访对象供图

【“阅读”建筑背后的沉淀】

“在十年前,如果讲‘建筑可阅读’这个话,可能没人要听。”聊起“建筑可阅读”这个概念时,吴斐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倾听老建筑蕴藏的历史故事,进而去了解城市的文化价值,这是社会发展带来了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和尊敬。按照她的理解,所谓“阅读”就是要“渗透建筑背后沉淀的东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实际上,民间有很多老建筑爱好者,他们活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从老建筑中寻访历史的蛛丝马迹。“建筑可阅读”概念是一种提炼和升华,可以让一些原本就存在的老建筑爱好者将兴趣转变为公民责任,同时也吸引一般游客参与深度游,而不仅仅是“打卡”拍照。

“有序的开放,有效的阅读”,挖掘出建筑和街区中曾发生过的风云际会,将之徐徐展露给游客,对于吴斐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其实我也并不将它看成一份工作,而是作为自己了解这个城市的一种方式。也不是说多么高大上,我就觉得挺快乐。”

栏目主编:李宝花 题图来源:陕西北路上的西摩会堂 受访对象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