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徐芳访谈 > 文章详情
【徐芳访谈】邢小利:柳青是陕西文坛的“教父”
分享至:
 (28)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邢小利、徐芳 2016-08-23 08:13
摘要:记得路遥说过,柳青是他的文学“教父”。而陈忠实,则在很多场合真诚地说,柳青是他文学上的“老师”。陈忠实说他对柳青《创业史》的阅读,“几乎是大半生的沉迷”,他前后买了丢了、丢了又买了九本《创业史》,这对他来说,“是空前的也肯定是绝后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想见柳青对陈忠实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徐芳:今年是柳青诞辰100周年,谈柳青,也许不能不谈他的历史意义,以及于当下的意义。请您概括柳青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今天我们该怎么评价《创业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邢小利:要看清柳青及其《创业史》对中国文坛的贡献,需要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有一个基本印象。我们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文学,其基本主题是“启蒙”,其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白话”。新文学发展到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兴起,它的基本主题是“革命”和“救亡”,特别是它以工农大众的“集体”理念,全面取代了“五四”精英的“个性”意识。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特别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红色根据地“延安文学”崛起,影响深远。柳青是实践“讲话”精神和方向的一个代表性作家,更为重要的是,柳青是一位把“讲话”精神与艺术规律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较好结合的一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这一方面的一个代表作。

徐芳:《创业史》四部未完成,前两部在柳青生前,也曾经历反复修改,最终是他本人满意的定稿吗?那是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的高度了?换句话说,柳青之所以如此呕心沥血,是想要用文字传达,去表现一个时代的全貌?这是如此紧迫,如此复杂,如此宏大……而其中的一些记录与描绘,是否也不失为切入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刑小利:《创业史》是一部描写农村农民生活和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在长篇小说艺术上的贡献有:它一方面尽可能真实、细致地展示当时的农村生活,另一方面特别重视时代的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对生活的影响;它既重视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典型形象,同时重视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成功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在人物语言方面,采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而叙述语言则是充分书面化的。

 

在这一点上,柳青与赵树理显示出差异,构成了一种对比,柳青并不追求赵树理那样的“大众化”和“民族形式”,也不追求故事性和行动性,他将知识分子的趣味(叙述语言)和表现对象农村生活、农民性格(人物语言)成功地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小说艺术形态。

 

解放后至“文革”的“十七年文学”,中国文学在题材上主要集中于两大题材,一个是“军事题材”,一个是“农村题材”,《创业史》是描写农村题材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长篇小说艺术高度。

 

而且,即使是在人民公社解体的今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认真地读一读《创业史》,仍然会发现《创业史》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长远历史眼光的作品,柳青和他的《创业史》对农村社会如何进步、农业生产如何发展、农民生活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在今天以至在长远的未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芳:柳青是文学陕军的领头人,他的创作对陕西文坛具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路遥称之为“教父”,陈忠实说柳青是他的文学老师等等;也有个说法:柳青是一面旗帜,是一条道路……但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传承吧?后继作家又是如何继承柳青的文学传统?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

邢小利:说到柳青对陕西文学的影响,我举几个例子。记得路遥说过,柳青是他的文学“教父”。而陈忠实,则在很多场合真诚地说,柳青是他文学上的“老师”。陈忠实说他对柳青《创业史》的阅读,“几乎是大半生的沉迷”,他前后买了丢了、丢了又买了九本《创业史》,这对他来说,“是空前的也肯定是绝后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想见柳青对陈忠实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年轻一些的作家,如吴克敬,首届柳青文学奖获得者,公开和私下的场合,都认真地说,他是发自内心地崇敬柳青。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说到他们继承了柳青怎样的文学传统,我以为:一,特别重视生活体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二,由关注现实到关怀历史,换句话说,既有现实关怀更有历史眼光;三,目光聚焦于农村,重点研究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农民;四,特别重视作家思想的力量;五,探寻北方大地的乡村美学;六,极其重视作家自身人格的修为。我们看柳青吧。他不仅全家迁住长安县农村,不是红卫兵把他揪回城里他还会住在那里,而且把《创业史》的全部稿费捐给自己所在的乡村。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放下自己的创作,为农村生产服务。比如1962年,皇甫公社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各生产队普遍发生牲口死亡现象,柳青停止了《创业史》第二部的写作,与公社干部一起,检查全公社各生产队的饲养室,和饲养员一起座谈,最后由柳青执笔,写了《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交全社饲养员和干部、群众讨论后油印下发。后来长安县政府还印成插图小册子,发给全县的饲养员。

 

这一点极其可贵,现在有多少作家能主动放下自己的“名山事业”来做这些“大材小用”而且还是“不打粮食”的事呢?这使我想起了北宋时期我们的关中前贤吕大钧,他当时撰写了《吕氏乡约》一卷,对乡民、邻里如何相处、相帮、相济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关中风俗为之一变。

柳青(1916—1978),当代著名作家。

张载曾称赞说:“秦俗之化,和叔(吕大钧字和叔)有力。”《吕氏乡约》不仅对陕西关中,而且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礼仪教化和地方治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时,朱熹又撰了《增损吕氏乡约》,对《吕氏乡约》有所修正并大力推广。我以为,柳青所作,与吕大钧、朱熹所为,神脉一也。

 

关于“柳青流派”的说法,我是基本同意的。柳青之后,我们在路遥、陈忠实的创作中,能清晰地看到柳青的文学精神,就是在更为年轻的作家及其创作中,比如杨争光的长篇小说《从两个蛋开始》、冯积岐的长篇小说《村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柳青以来的文学神脉,而且是清晰可辨的。

 

【嘉宾介绍】邢小利,1958 年生,陕西长安人。文学硕士,编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历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理论编辑,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杂志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 兼任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散文研究会副会长 。《秦岭》杂志执行主编。 出版有文艺评论集《坐看云起》《长安夜雨》《文学与文坛的边上》,散文随笔集《独对风景》《回家的路有多远》《种豆南山》《义无再辱》《长路风语》,中短篇小说集《捕风的网》,以及《陈忠实画传》《陈忠实传》《柳青年谱》等。

 

(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百度百科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xuufang@foxmail.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