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新时代的“劝学篇”——跟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庆寺 刘文祥 2020-08-04 15:1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各种会议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引经据典,以“平语”近人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问渠哪得清如许?”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常年读书学习的深厚沉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从适应,不思无以应对。”在同领导干部、青年学子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青年学子要多读书,加强学习,从而形成了新时代的“劝学篇”。

8月12日,为期一周的第17届上海书展将如约而至,盛夏的上海将再次书香满城。立足于“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上海书展,历经16年的精心培育,逐渐成了广大读者年年期盼的阅读盛宴。作为上海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上海书展是上海城市品牌的一张亮眼金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各种会议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引经据典,以“平语”近人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问渠哪得清如许?”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常年读书学习的深厚沉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从适应,不思无以应对。”在同领导干部、青年学子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青年学子要多读书,加强学习,从而形成了新时代的“劝学篇”。

“劝学篇”之为什么读书

首先,读书是个人修身成才的重要途径。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读书既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净化心灵、培养情操的有效手段。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提道:“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通过读书,我们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也可以睁眼看世界,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保持思想的活力。“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读书让人得到智慧启发,增强本领。《大学》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政德修养,做到“为政以德”。《之江新语》中提道:“读书即是立德。”要在读书中汲取“正能量”,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次,读书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其中学习型是放在第一位的,学习是服务和创新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纪念刘少奇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在地方执政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号召领导干部要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将其视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号召全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率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深入世界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历史学习中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的建设。

最后,全民阅读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大国的建设。一个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同时阅读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6本,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阅读量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娱乐化、碎片化的阅读特征渐趋明显,深度阅读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阅读量差距明显,201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73本。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振兴,还包括文化振兴,加大农村基础阅读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读者出版集团时再次谈到,“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是建设学习大国、彰显文明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读书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博采众长,汲取国外优秀文化,推动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

“劝学篇”之读什么书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念上的坚定,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再次提道:“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有所向,方能远行。广大青年要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第二,专业书籍。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古今中外,各类书籍可谓是浩如烟海。因此,读书学习要有所“专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博览群书故没有错,但在“博”的基础上,要有所“专”、有所“长”。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博观约取,由博返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学习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领导干部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在同学生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求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学子,“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能力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一个行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要紧随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技能,应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历史书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曾有过傲立于世的辉煌,也曾有过任人宰割的屈辱。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既是营养剂,也是清醒剂。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汲取过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在历史的思考中增长智慧,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要从“四史”中坚定信念、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新中国的艰辛史,就会明白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今天成就的来之不易,爱党爱国之情就会更加浓厚。“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因此,我们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学好历史知识,理清内在联系,汲取历史经验,传承历史精神,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历史思维,把握历史逻辑,认清历史大势,承担历史使命。

“劝学篇”之如何读书

首先,要积少成多。荀子《劝学篇》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多个村民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爱看书”,总是随身带着一本《新华字典》,劳作间歇时就会翻来看看,上山放羊时也会带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但自己仍坚持做的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忙于工作、家庭,无暇读书,但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其次,要巧读深思。我们要花功夫“苦读”,但也要学会“巧读精读”。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一方面,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但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广泛涉猎,但也要学会选择,有所取舍;另一方面,上了书的不一定全是对的,甚至会有许多动摇社会理念、传播不良信息的“毒书”,因此,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有所精读,有所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是一个穿越时空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直面现实而深入思考的过程。

最后,要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因此,读书学习不能做“书呆子”,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正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践中检验充实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我们不应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要“善读”,同时也要“善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知识学习的倡导者、知识传播的先行者,更要做知识生产的创造者、知识共享的贡献者。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