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点:“十四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五大新支柱”的七大发力点
分享至:
 (29)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莲秀 2020-08-03 06:29
摘要:“十四五”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在上海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要加快形成开放经济、科技创新、消费、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经济增长的“五大新支柱”。具体可以在以下七个方面做文章:

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步伐。以消费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为突破口,推进消费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一方面要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从区别于国内二、三线城市出发,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消费,引进培育高品质产品和文化、医疗等高端服务,形成知名品牌群落,吸引上海市外消费及本市居民国外消费回流。另外一方面也要促进消费环境加快创新转型。加快推进传统商圈、商街、商店创新转型,开展消费环境建设创新试点,推进静安区、黄浦区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促进“互联网+消费”,鼓励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汇聚国内外知名消费品牌,不断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二、在产业体系上,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重点强化产业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上海“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都提出构建、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产业体系。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形势,“十四五”要进一步丰富产业体系内涵,应该增加“两个重点”:重点发展产业的核心功能,重点发展产业的关键环节。即“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重点发展产业的核心功能,重点发展产业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推动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拓展,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升级提供支撑与融合互动发展。其次,要加强专项资金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和服务型制造的支持。服务业制造是推动制造业由单一的生产制造向广义产品的生产服务转变的重要内容,建议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上更注重高端化、智能化生产性服务能力的培养,结合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认定一批服务型制造典型企业,支持其服务化转型。最后要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辐射范围。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要服务上海,更要服务长三角和全国。建议继续培育总集成总承包领域的“上海服务”供应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市场和服务网络。

三、在产业方针上,突出“高端引领、创新变革、开放融合”,着眼构建产业战略新优势。以往产业发展方针更多强调产业发展趋势,而不是强调产业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产业发展方针既要“趋势导向”,更要“形势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十四五”产业发展方针要突出“高端引领、创新变革、开放融合”。高端引领,即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创新变革,即要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根本性地转变为“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发展的大变革;开放融合,即要面向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和世界产业格局变化形势,发挥开放优势配置全球产业资源,促进新技术在产业中的最广泛应用。

四、在产业目标上,淡化比重限制、优化功能结构,更加关注提升质量能级,在发展方向上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发展”的“两高”战略。在总的目标上,要“力争在2025年基本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型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规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五、上海在“十四五”应当加快调整制造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努力形成“新六大制造业”重点发展行业框架,尽快形成“上海制造”新优势、新品牌。“十四五”时期,上海要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基于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首先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聚焦“卡脖子”领域,发挥上海优势,加快扭转核心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要围绕价值链控制力、创新链支撑力、产业链协同力、供应链整合力和生态链渗透力,在技术突破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其次,加快打造新一代支柱产业集群。上海提出六大支柱产业已有20多年,“十四五”必须要加快谋划新一代支柱产业,打造若干万亿级、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以“战略基础制造业(包括集成电路制造业、新汽车制造业、航空装备制造业、美丽健康产业)”+“新兴数字赋能产业” (“新六大制造业”)、“硬核科技创新”为核心,重塑“上海制造”新优势新品牌。最后,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更多关注前沿引领或颠覆创新技术,优化创新环境、强化精准扶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六、在服务业发展上,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一方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顺应服务业开放趋势,大力吸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品牌型服务业,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联通性和枢纽度。另外一方面,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高品质生活需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化,要加快制造—服务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向生产制造过程的渗透和融合,要鼓励创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从制度环境上为企业打造良好应用场景,鼓励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七、在产业布局上,强化“对内聚焦、对外协同”,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新经济空间。首先要形成“点”的增长源。重点发展若干产业集聚区域,包括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张江科学城等。其次,要打造“面”的特色区,形成“内环、中环、郊区”的特色产业格局。以内环为核心,着力提升“五个中心”核心功能,集聚发展都市高端服务业。沿中外环区域,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的“赋能经济金腰带”,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打造产业引领区。在郊区集群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郊区要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结合创新与产业资源特点,坚持“东西联动、南北一体”,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和创新协同发展,打造特色的产业集群:嘉青松闵,打造面向长三角的高端产业集群;沿江临海,打造高端“硬核”产业集群;空间联动,推动“东西联动、南北一体”发展。最后,构建“线”的发展轴,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是沿G60、G50、G40及高铁线路、城际铁路,打造若干创新轴、先进制造轴、服务辐射轴等,强化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区域分工体系。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