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国家出手整治了!饭圈互撕、刷榜控评背后这些倾向值得警惕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晓红 2020-07-25 06:31
摘要:主流文化可以尝试向一些青年亚文化寻找创作灵感、素材,突破原有较为单一的宣传话语模式。

7月1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宣布启动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呈现多元样态。从饭圈出征、B站跨年晚会到《后浪》演讲,再到微博热搜整改,互联网文化一方面体现了青少年文化的创新性和多元表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泛娱乐化、圈层固化、流量至上等倾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在复杂多元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泛娱乐化”导致主流价值话语消解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这个时代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也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化导致思考空间的缩减,思维方式的碎片化,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的消亡和空虚。当前,各种明星话题炒作、网红直播、网络恶搞等“泛娱乐化”现象令人眼花缭乱,而更多关乎国家社稷民生的信息则淹没于其中,主流文化受到了娱乐化流行文化的挤压和消解。网络“泛娱乐化”弱化了青少年对重大问题、严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泛娱乐化”的大潮下,青少年群体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各种圈层中,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生命体验,由此导致其对真假信息判断的模糊、现实社会参与感的淡漠,长此以往则体现为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解。正如赫胥黎《美丽新世界》里所担心的: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饭圈文化”可能导致青年主体意识走向极化

“饭圈文化”作为当前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一方面以其独特的圈层互动打破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隔阂,对青少年群体具有较强的传播感染力和引领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其狂欢性诱发青少年狂热、无底线的追星现象。不同“饭圈”间往往会因为与自己所在“圈子”相异的文本、言论等引发 “骂战”,从而导致网络暴力。

青少年过度局限于固化的粉丝圈群中,容易被其左右,作茧自缚,盲目跟风,难以接收到更加多元健康的文化,从而产生文化偏离的负面影响,存在让青年主体意识走向极化的风险。此次国家网信办的通知中就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整治明星话题、热门帖文的互动评论环节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等行为。

“流量为王”导致媒介议程设置失衡

在资本力量的裹挟下,一些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追求“流量为王”,流量明星、网络红人等登上各种热门榜单,利用流量顺势营销、直播带货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各种社交平台成为新的营销手段。如饱受争议的微博热搜榜甚至衍生出“热搜生意”,情绪营销成为微博营销号常用的招引热度手段。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热门榜单上,“刷榜”“灌水”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媒介话题在流量网红的冲击下被弱化和冲淡,导致媒介议程设置的失衡,影响对青少年的社会关注面的正确舆论引导。国家网信办此次通知中就要求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等行为;严格清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账号。

此外,当前网络直播和网络游戏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资本力量推动下也触发了色情、暴力、低俗等问题,商业化乱象丛生,这也成为让网络环境清朗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多元创新形式加强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面对多样的网络文化及其衍生的一些网络乱象,要及时采取多元创新的形式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一、理性接纳并积极引导互联网形式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

我们一方面需要理性认识和接纳互联网形式下新的流行文化圈层。例如,对于当下流行的“饭圈文化”,我们应该在尊重青少年兴趣的前提下正向引导,推动偶像和“饭圈”对青少年群体发挥正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少年对接主流文化,学习以理性、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另一方面,针对网络暴力、“键盘侠”等问题,则需要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理性思考和分辨能力,避免“信息茧房”效应造成的盲目跟风现象,更应避免一些群体极化导致的网络暴力行为。

二、尝试从青年亚文化中汲取文化资源,创新主流宣传话语模式。

当前,网络青年亚文化已经表现出不直接与主流政治文化对立,甚至容纳主流政治议题作为自己阵营的传播主题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进行合理沟通、了解,进而达成更好的互动和交流。主流文化可以尝试向一些青年亚文化寻找创作灵感、素材,突破原有较为单一的宣传话语模式,用“生动”取代“说教”,以更加多元和创新的形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例如,主流媒体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入驻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以其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基于诙谐解构和二次创作的主流文化产品,用青少年喜欢的动漫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如《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复兴路上工作室”的作品就在“哔哩哔哩”等平台受到广泛关注。还有李子柒等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创作者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影响力构建,也值得借鉴和思考。主流媒体也应主动策划能引发青少年群体关注的正面网络事件,从而扩大主流文化影响力。

总之,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我们急需以更加多元创新的形式,尝试通过主流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的双向“出圈”,使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在文化生产中达到一种健康的互动与平衡,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进一步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