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村里就有健身场地,健康乐享“田园生活”
分享至:
 (27)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20-07-22 06:09
摘要:奔小康就要健健康康。抬抬脚,走出家门就能锻炼。以前农民认为下田种地就是运动,现在听了健康讲座,知道要通过科学运动控制慢性病。

口述人:嘉定区菊园新区六里村前村委主任 谢晋元

我叫谢晋元,今年74岁,是土生土长的六里村人。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劳作为了能有饭吃。没想到,我这大半辈子的生活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住上了自家的小别墅,家门口就有健身设施,提升了吾伲农民的生活质量。我特别享受现在新农村的“田园生活”。

跟着党的政策,走致富之路

我有3个阿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劳力,我很早就下地干农活。18岁时我当上了六里村八队的队长,虽然那时很年轻,但对种田有经验。根据季节选种啥作物、何时施肥,心里一清二楚。庄稼收成好,大家自然也就对我服气。我总是冲在第一线,要求上进,那时候入了党。

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行农村责任田承包,真正体会到多劳多得的好处。包产到户后,我家里分到7亩地。我那时30多岁,年富力强,虽然人干得辛苦,但是干得高兴。公粮上交给国家后,自家还剩不少口粮,吃不掉也能卖掉。这样一来,家庭年收入起码有千把元。

38岁那年,村里推选我当村委主任,我的得票率是97%。既然大家信任我,我肯定要尽心尽责,带领村里300多户一起过好日子。农村穷,靠着一点种田的收入,想着把家里平房翻楼房,让儿子娶上媳妇,这就是很多人家一辈子的愿望。经济落后怎么办?就是那句“要致富先修路”。没有资金,我就去嘉西镇筹措。足足用了两年时间,终于修起一条水泥路。从六里中心路到嘉黄公路,差不多1000米。这1000米水泥路可以让车开进来,把家家户户的农产品卖出去。

老人看病是农民面对的一件困难事。国家最早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时,我就鼓励村民大家交,一年一人20元,有了医疗保险,看大病就能报销70%。有个村民开刀花了4000多元,保险承担大部分的支出,一下减轻了经济负担。

菊园新区新农村建设中融入体育元素, 六里新家园内改造升级后的多功能球场能满足多种体育项目活动。

美丽乡村建设,走健康之路

城市发展进程中,农村也在“分享红利”。2002年,上海国际赛车场开工,因为动迁我搬到嘉定城区居住。2004年,为配合上海国际赛车场周边环境整治,建造了六里新家园, 这里也是嘉定区农村集中居住点之一。

六年前,我搬回六里。搬回来最大的原因,是菊园新区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了人居环境,尤其在体育设施投入上花大力气,给我们老农民送健康。菊园新区的北水湾体育公园是嘉定区唯一的体育公园,设施丰富、环境优美,那里还可以看沙滩排球比赛,适合一家老小健身休闲。

谢晋元家的小别墅

以前农村生活苦,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年轻人愿意回来。现在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六里新家园的体育设施也考虑到居住人群的年龄层次,不断完善功能。小区里有一条健身步道、多个健身苑点、一个多功能球场。多功能球场是去年改造升级的,以前只能打篮球,现在还可以踢足球、打排球、打羽毛球,日常是村民跳健身操、打太极拳的活动场地。村委会信得过我,让我负责球场的日常管理。看到不少年轻人运动热情高,到关门了也舍不得走。

从我家阳台望下去,有清清的河道和健身步道。河道去年拓宽装上水闸,解决了多年的暴雨积水问题。一条300米的健身步道,是每天晚饭后最热闹的地方,村民都会来这里散步。我们小区四周环河,村民希望健身步道再长点的呼声越来越高,村委会也在谋划把环河步道建起来,这样就能达到2公里。

谢晋元家的阳台望出去,能看到清清的河道和健身步道。

奔小康就要健健康康。抬抬脚,走出家门就能锻炼。以前农民认为下田种地就是运动,现在听了健康讲座,知道要通过科学运动控制慢性病。经常健身的村民还自发组织起乡村业余乒乓球队、体育运动慢病干预团队,科学健身意识越来越强。

(记者 秦东颖 采访整理)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毕华英
题图为:谢晋元在家门口的健身步道锻炼。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