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张家港是百强县第三名,老市委书记说30年前自己是滚钉板出来的
分享至:
 (7)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20-07-29 08:34
摘要:人总要有一些精神的

从张家港市委书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子上退休23年了,秦振华没有在家完整休息过一天。

在这23年间,秦振华应邀到全国各地做了400多场报告,北上黑龙江,西至青海、新疆。每到一个地方,他不游山玩水,也不吃喝休闲,而是要先让对方发一堆地方发展资料,他要仔细研读,认真分析,再撰写演讲报告。

等到了现场,秦振华要去当地转一转。他把转一转称为“搭搭脉”,最关注的是“当地人的精神状态”,搭脉之后,他会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调整演讲内容,并试着提出几点建议。

就算不出门,秦振华也很忙。在他的工作间里,堆着一摞摞的书籍、报刊和学习资料。退休之后,秦振华不批公文“批”新闻:每天浏览报纸,在重点文章上圈圈画画,有些重要的内容,他请别人从网上下载后用一号黑体字打印出来,便于他一边研读,一边用红笔圈画、用黑笔批注。“必须要吃透中央的精神,把下面的脉搏搭准,这两头都有底了,那就拼命干吧。”秦振华大手一挥,“不是吹牛,我把退休以后的生活作为一个新的战场,也是人生中的一搏,不辜负党对我的希望。”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关系,秦振华难得有了一段空闲时间。这段时间,他列出学习表,重点学习党史和革命发展史。几个月内,他观看了电视专题片《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延安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外交风云》和一些相关的报刊书籍。

“真心感动。”秦振华说,他每天上午看,下午看,晚上接着看。看到长征时期,那么艰难困苦,牺牲了那么多革命先烈,他忍不住掉眼泪;看到共产党人毫不畏惧,奋勇前行,创造历史,他又喜笑颜开……看完之后,秦振华总结出一点:“与他们所受的苦难相比,我们在改革发展中经历的困难、困境根本不算什么。”

拥有如此劲头的秦振华已经85岁了。眼前的他头发稀疏但根根分明,一口张家港话铿锵有力,刚一坐定,秦振华就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聊起了国际国内形势,说到兴奋处,秦振华会突然站起来双手挥舞。

这样的秦振华,让人忍不住想起三四十年前他的工作状态。1978年至1991年,担任张家港杨舍镇党委书记时,他带领全镇人民把在苏州六个县城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杨舍镇,打造成为苏州市乡镇八颗星的第一名。1992年至1997年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期间,他喊响“三超一争”(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将落后的“穷沙洲”张家港建设成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港口国际化,城乡一体化”,成功创造了“张家港经验”,造就了“张家港精神”。2018年,秦振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一个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精神是什么都搞不起来的。”在接受采访时,秦振华反复说这句话。


秦振华接受记者采访 陈抒怡摄


秦振华在工作间 陈抒怡摄

“要保证问心无愧,要经得起考验”

邀请秦振华做报告难不难?

虽然做报告的邀请排起长队,但秦振华说“不难”。首先需要发公函,传资料,由秦振华判断“确实是为了事业”,就可以成行了。

23年,400多场报告,秦振华的惯例是分文不取,不收讲课费,不游山玩水,连住宿费都是自己支付。曾有人深夜十二点送来“学习材料”,秦振华打开一看是两万元,赶紧找人送回去。还有人在汽车后备厢里偷偷放了一些农产品,等汽车开回张家港后才发现,秦振华立刻让司机原路送回。

还有一次,秦振华在高原做报告,由于海拔高严重缺氧,他头晕眼花,仍咬着牙坚持做完报告。之后一位领导过来塞红包,一番推辞,本来就身体不适的秦振华发火了:“如果不拿走,我再也不来了。”

有朋友跟他开玩笑:“美国总统退休后做一场就要几十万美元。你每个地方礼节性地收几千元人民币也是笔不小的收入啊。”但秦振华不肯破了这个规矩。“我心里知道,这些钱不算什么,但是用这种方法,一个地方是搞不上去的,我是为了他们好。”秦振华的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分量很重。

非但不收钱,秦振华还组织张家港的企业家去各地投资兴业。这些年,秦振华牵线搭桥,联系企业家在苏北宿迁、淮安、盐城等地投资创办了29个工业项目,总投入70.67亿元,为西部地区新疆、重庆、云南引进了3个大项目,总投入资金70多亿元。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秦振华依然分文不取。

如果当地提出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秦振华很乐意帮忙。到西部某市做报告时,有当地领导悄悄跟秦振华说,自己想要大展拳脚,但总是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这让他怎么也想不通。在了解了当地情况后,秦振华在报告中特意加了一段,把最近市里的大事情摊开来一件件地讲。“到底是什么问题,讲讲清楚。”秦振华记得,那次讲座结束后,掌声雷动,“这说明事情做好了,大家还是肯定的。”

在长三角某市做报告时,也有领导向秦振华吐苦水:“我确实是想卖力做事情,但阻碍不小,心里发闷。”秦振华在讲座中特意提到了城市的发展动力,说到动情处,他站起来大声呼吁“要用打天下精神来搞现代化建设”。一席话,引来掌声无数。

“历史无情。”秦振华感叹,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首先要保证自己问心无愧,同时要经得起考验,不要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秦振华在作报告  庞瑞和摄

“我是滚钉板出来的”“无私无畏”

秦振华的这番感叹,既像是在开导那些向他求助的领导干部,又像是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我的问题比他们严重得多。”说到这里,秦振华哈哈一笑,“我长期处于风口浪尖,我是滚钉板出来的。”

1993年秋,国务院六号文件下发,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和经济调整。宏观调控一来,很多地方乱了阵脚,不少人慌了神,认为中央要踩“急刹车”,收紧银根开始整顿了。有的人认为秦振华之前太冒进,犯错误了。在省里开会,秦振华注意到,有些人眼睛已经不看他了,话也不跟他讲了。

当时,江苏召开贯彻落实会议,传达中央宏观调控精神。上级领导很谨慎,要求县级领导只能在120人的骨干班子小范围内传达调控精神。但秦振华回到张家港后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大会,旗帜鲜明地表态,宏观调控又是一次发展的极佳机遇,机遇面前不能犹豫,患得患失。

在大会上,秦振华公开讲:“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发展不动摇,如果谁畏难畏缩不发展,我就撤谁职。”

话虽这么说,但在外人看来,秦振华当时面对的问题确实很棘手。此前,张家港速度已经备受争议。遇到这个关口,外界更是谣言四起,有人举报张家港违反国家宏观调控,乱借钱、乱拆建、乱铺摊子,很多人认为秦振华出了大问题,“要被抓起来了”。

“可以说,当时是把‘官帽子拎在手里干’。”秦振华晃了晃手中的老花眼镜。

那时候真的不怕掉官帽子?记者问。“没有怕不怕的问题,是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怕,我的时间都要去想发展,抢发展,根本不在想官帽子掉不掉的问题。”秦振华说,“我经常讲,没有什么级不级,搞不上去才着急。勇当改革者,不当太平官,这是我的一贯立场。”为了强调这一点,秦振华用指关节“笃笃笃”敲击着桌面,随后补充说,“但是有一条,我没有私心,我不为我自己,无私无畏嘛。”

其实,秦振华心里是有底的。这个底在于,他吃准了中央加快改革发展的政策。之后,中央和省里的调查组先后来到了张家港。调查组得出结论:项目都是好的,借钱的来龙去脉都很清楚。很快,张家港获得了中央和省委的肯定,成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正面典型。

如今,但凡有人问起“张家港精神”是怎么产生的。秦振华总会笑着开玩笑:“被‘查’出来的。”

这不是秦振华第一次受到争议。1992年他提出“三超一争”口号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两位老同志找上门,劝他说:“你已经干得很好了,要么把‘超’字改为‘学’或者‘赶’,不要将来被动,骑在马上下不来。”不过,两位老同志的建议并没有改变秦振华的想法。

“‘赶’与‘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含义。有了争第一的思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争第一。没有争第一的决心,你第二、第三也争不到。”过去这么多年,说到这里时,秦振华依然重重拍了拍桌子。

回头来看,正是张家港喊出“三超一争”口号,开启了张家港从苏南“边角料”蝶变成为全国“明星城”的关键一步,也是激活苏南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的关键一招。199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苏州跃起六只虎》:

“一虎呼啸,群虎出山。张家港的挑战,不但使常熟、吴江和昆山感到了紧迫,连吴县和太仓也坐不住了。苏州大地,变成了‘六虎’争雄的角逐场。”


1992年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后踏勘保税区选址(右二为秦振华) 张家港宣传部供图

“拼抢”“没有发展就没有地位”

但现在走在张家港的大街小巷,依然能感受到秦振华与这座城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张家港步行街上,“开展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条步行街被称为第一条城市步行街,是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时建起来的,至今依然是张家港的商业中心。

曾导致秦振华备受争议的张杨公路,是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投入3亿多元,被人讽刺冒进。现在,这条双向8车道的通道车流不息,成为城市东西交通的主干道。

就连秦振华办公和接受采访的馨苑度假村,也是秦振华在杨舍镇任职时考虑到招商引资需要而兴办的。张家港现在的城市框架,很多都是秦振华在任期间打造的。

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张家港人工作风格上。一位张家港的年轻公务员说,只要她偶尔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办公室的老同志就会说:“这点压力不算什么,根本不能和老秦书记在任时相比。”

听到这样的议论,秦振华笑了。现在的他看起来慈眉善目,但他也知道,当时跟他一起工作的人见他是有点害怕的,有的干部晚上不敢早睡,生怕他深夜召集开会。

有一位干部因为读稿子、讲空话,在大会上直接被秦振华批评:“不要看稿子,你到底最近做了什么?”那位干部当场脖子上青筋爆出,汗水嗒嗒滴。但之后,这位干部向秦振华表示了感谢,承认批评也是一种关心。“亲么亲喽,严么严喽,我待人既真诚又无私。”秦振华说。

秦振华喜欢用“拼抢”两字来形容工作。那时候他的工作没有白天晚上,始终在拼抢,白天现场办公,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制,晚上开会研究问题,晚上10点钟以后进办公室学习中央、省级文件,办理群众来信,深夜12点、1点回家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想起当时的工作状态,秦振华说自己“真的是拿命在拼”。

1936年3月出生的秦振华,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新中国成立前,他父亲从海门移民到沙洲,13岁就给人当长工,一年苦到头,终年穿草鞋,连一双布鞋都买不起。到20世纪90年代初,张家港经济发展一直也是苏州的“小六子”,苏南的“边角料”。周边的人揶揄:“沙洲县是苏南的西伯利亚。”

“当初我们干事是没有上级要求的,我们就是自己要干、要争、要抢、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地位。”秦振华说,穷则思变,正是这种发展的压力,让张家港拼命追赶。

去年10月23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召开誓师大会,提出了开展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的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年超江阴,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2021年超昆山,工业投资2023年超昆山和江阴。

这般场景和争先斗志让人联想到:1992年春,秦振华带领下的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6000人大会,并喊出了“三超一争”的奋斗目标。为了开好这个会,除了主会场,还设了5个分会场,通过有线广播实时传送……

前不久,沪苏通铁路正式通车,张家港从“手无寸铁”阔步迈入高铁时代,大批张家港市民抢票试乘、庆祝合影。

“张家港人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秦振华说。


秦振华和老百姓拉家常 庞瑞和摄

在新时代,如何找准张家港发展的新坐标,让“张家港精神”这个老法宝继续发扬光大,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家港原市委书记秦振华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以前张家港是苏南“小六子”,经济薄弱,有发展的动力。您觉得现在张家港的发展势头如何?现在张家港拼命追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秦振华:我是十分关心每个时期张家港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发展有着各自的任务和特点,像我们那时候20世纪90年代跟现在的发展特点肯定是有不少区别的,但发展的根本没有变,发展的动力始终都在。

现在的张家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展的压力确实很大,但张家港精神就是要自加压力,所以新一任张家港领导班子发展的动力很强,提出了开展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的目标。

张家港高铁新城位于国家沿长江和沿海通道的交会点,是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随着现在要规划建设的三条高铁、四条过江通道,港铁联动,张家港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放大,成为沟通上海、促进苏南、带动苏中苏北发展的空间战略支点城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城宝马新能源汽车、全球最大LCD偏光片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全面加速推进,张家港正向着长三角枢纽型国际化城市昂首迈进。这些都是张家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记者:您是一个胆子大的人吗?您觉得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吗?

秦振华:我不是胆子大,我是放胆干,我主要对事业衷心,我吃准了中央的精神,为老百姓办实事,一句话,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高度负责,放胆实干,敢于献身。与其说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倒不如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磨炼造就了我,给了我为党为人民干事创业的拼搏的机遇。

记者:您觉得“张家港精神”这个老法宝如何与新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

秦振华: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大潮流造就了张家港精神,张家港精神始终与我们这个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张家港而言,张家港精神已经成为张家港城市之魂,是张家港最响亮的一块牌子,每一任张家港领导班子都能够高举这面红旗,接续奋斗,负重前行。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相信一定可以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再创一个像20世纪90年代一样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1989年,杨舍镇领导规划建设(左一为秦振华)。蔡春林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