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高考结束了,来了解一下古代“高考”的加分利器吧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07-11 15:23
摘要:高考隐藏的“加分项”

高考结束了,接下去就是学子们比拼分数的时候。要说高考隐藏的“加分项”,作文的书写可以算其中一项。

历年来,一些公布的高考高分作文除了文思敏捷、文笔优美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字迹整洁怡人。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在明清科举考试中流行的“馆阁体”。

所谓“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

根据记载,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

听上去也是很合理。中国书法字体百花齐放,书写者又往往个性裴然。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个大才子把卷面写得龙飞凤舞,考官们是把时间花在欣赏书法作品上,还是用来努力看清每一个字?显然,工整、统一的“馆阁体”有助于解决这一科举考试的阅卷问题,也有助于科举考试中人才选拔的效率和公正性。

相传,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就曾因为写不好馆阁体而被淘汰。后来,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了明清两代书法馆阁体的模板。

不过,馆阁体常常被不少现代书法界人士所诟病。原因在于,明清的科举考试严格要求书写必须以馆阁体为标准,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必须练习这种字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时书法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馆阁体尤其强调楷书的共性特点,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对字体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一定的限制。这种“束缚性”和“刻板性”也让许多追求个性恣意的书法艺术家所不齿。

尽管相当多的人反对馆阁体,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后,馆阁体依然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清朝张照的馆阁体书法作品在当代就曾拍出过九千多万元的价格。沈度的小楷作品《敬斋箴册》,代表了馆阁体中的最高水准。写于永乐十六年的该作品,通篇结字匀停,行列齐整,气格超迈,法度俱存,婉丽飘逸。

在业内人士看来,书法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馆阁体更多地倒向了实用性,这是时代背景、书写用途等诸多因素所催生出来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馆阁体存在缺陷,但却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它的独特艺术价值外,还因为它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待书法的态度,因为它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练。光这一点,就比很多随便写就的书法作品强百倍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