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张爸”搭档“张妈”:管好乙肝这座“火山”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俊珺 2020-06-25 08:01
摘要:控制慢性乙肝,是一场持久战。

新冠疫情把传染病再一次带回了公众关注的视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张妈”

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张继明教授指出:我国目前约9000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控制慢性乙肝,需要打持久战。治疗期间,患者往往容易陷入焦虑与迷茫。针对乙肝治疗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张妈”逐一做出解释。

误区一:既然无法治愈,就放弃治疗

与丙肝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的确较为困难,因为乙肝病毒会深入肝细胞核,要将其彻底清除,极其困难,大多数患者都无法治愈。

尽管慢性乙肝很难根治,但并不意味着因此而放弃治疗。据统计,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只有坚持规范的治疗,把体内的病毒载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才能让这座“火山”保持不喷发的状态,避免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方法。由于需要长期用药,安全性和耐药问题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患者最大的顾虑。

事实上,近20年来,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一直在更新换代。与第一代药物相比,创新药物比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几乎没有发现耐药问题。最早的一些抗病毒药物存在一定的肾脏毒性,还有可能带来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而近年来新药的副作用已明显减轻。

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费用已经大大降低。“这是我们医生最乐意看到的,现在的患者完全不必因为担心治疗费用而耽误治疗。”张继明教授说。

误区二:病急乱吃药

与第一类患者相反,有些患者一心求治愈,明明口服一种抗病毒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一定要吃两种,恨不得把所有的药都吃一遍。更有甚者,盲目听信偏方,不去正规的医院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心态非常重要,很多患者容易陷入焦虑之中。”张继明教授说,“有的病人越是治不好,就越是焦虑,绞尽脑汁最后用了一些不必要的药物。”

误区三:随意停药,不按时检查

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也很关键。张继明教授告诉记者,有些患者在病情得到暂时缓解后,就不再坚持按时吃药,原本需要每天吃一片药,自行减到隔天吃一片。几个月以后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体内的乙肝病毒载量又上升了。

还有一些病人在坚持治疗三五年之后,就不再去医院复查。事实上,大多数慢性乙肝都无法根治。他建议,对于大多数年轻病人而言,每4到6个月就需要去医院进行随访,已经出现肝硬化的病人要随访得更勤一点。

“我最近就遇到过一个病人,由于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错,便不再按时来随访,隔了一年做检查,突然发现肝癌已经出现转移了。”张继明对此感到很惋惜。他说,坚持随访主要有三重作用:

一是有助于医生掌握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口服药物一旦出现耐药的情况,通过化验结果就可以及时识别。在随访项目中,普通HBV DNA检测的下限为500 IU/ml或1000 IU/ml,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而言,当体内的HBV DNA降至一定水平后,可以选择高敏感度的HBV DNA检测,高敏检测的下限最低可达20IU/ml,能防止血液中仍有少量病毒未被发现,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毒抑制情况,也帮助医生评估疾病进展、制定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低病毒血症带来的耐药和肝纤维化,并降低远期肝癌发生的风险。

据悉,目前上海华山医院、东方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北部)、中山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免费的乙肝高敏检测。

二是监测药物的副作用,观察是否与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互相干扰。尤其是一些打干扰素的患者,需要一个月随访一次,通过随访调整药物的剂量。

三是及时发现有无发生肝硬化与肝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也越好。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