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华民族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变,背后反映出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分享至:
 (32)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潇 2020-06-23 06:31
摘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历史,还要积极借鉴历史,更要勇于创造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四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地证明了三个重大理论问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历史,还要积极借鉴历史,更要勇于创造历史。

要在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中深刻认识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时期,时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描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变”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既有洋务运动带来的器物之变,也有戊戌变法带来的制度之变,还有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更是“倒海翻江卷巨澜”,激荡着时代的磅礴巨变,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次又一次洗礼,在20世纪刚过去一半的时候,建立了新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尽苦难和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巨变仍然澎湃向前、没有停止,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民族更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必须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不是自然而然或者说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与我们党成立前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根本区别,也是“四史”所反映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另一方面,在看到“四史”中“变”的一面的同时,还要看到其中“不变”的一面,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始终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没有变。正是这“不变”的一面,才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正是有了这“不变”的一面,我们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才能时时、处处、事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要在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中积极借鉴历史

回顾“四史”的发展历程,“危与机”始终是贯穿“四史”的一条主线。“危”主要是对失败或挫折的高度概括,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走过弯路,也经历过挫折。从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当然也包括各类自然灾害,例如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以及最近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

另一方面,“危”中也孕育着新“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三年解放战争的辉煌战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在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如何正确看待“四史”中的“危”与“机”?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他深刻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历史,善于从“危”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解决,认识错误就纠正,使我们党在磨砺中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新“机”,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切实从“四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奋进力量。

要在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中勇于创造历史

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这句话,可以被视作对于“破与立”的哲学解读,也可以用来概括“四史”的发展历程。所谓“破”,比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打破旧的生产关系、旧的所有制,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而改革就是要解决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破除一切阻碍社会发展前进的固有藩篱。

另一方面,在“破”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立”。马克思讲过一句经典的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相对应每一个阶段的“破”,中国共产党人都相应给出了“立”的答案,那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创造着新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历史不是最终目的,创造历史才是永恒所在。而创造历史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立丰功伟业、彪炳千秋,创造历史同样可以体现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上,体现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体现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这也是当前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作者单位:中共杨浦区委党校、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