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丹旎 2020-06-16 06:21
摘要:如何补齐应急管理体制短板,推进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也对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如何补齐应急管理体制短板,推进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6月13日,第九届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论坛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线上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就公共安全治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策略、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安全与治理研究中心举办。

现有应急模式面临哪些挑战

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董幼鸿以上海城市“一网统管”建设为例,探讨了技术治理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话题。他指出,之所以要将技术治理新工具运用于城市安全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动因。第一,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叠加型、耦合型风险,过去单一的部门管理已无法适应新情况;第二,政府管理部门分工更加专业、精细化,但城市管理越发复杂,城市数据越发综合,推行“一网统管”能够让各政府部门实现协同管理、高效处置;第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推行“一网统管”提供条件;第四,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高效、智慧、智能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非常重要,“一网统管”将技术系统建设与工作职能整合、业务流程重塑、体制机制优化、人员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系统考虑,有助于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佘廉认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需要社区内部应急功能和外部城市治理功能的有效对接,这对社区治理结构和功能重构提出要求。他指出,社区功能重构面临三个重要任务:第一,要建立标准化的流程,使得社区各个主体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来;第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专门服务于社区的数据平台;第三,强化产业支撑,例如疫情期间的口罩生产、交通车辆管理和物流管理,就需要产业的支撑。下一步,要完善政府和社区应急流程,加强对基层的激励,将城市智能化建设真正落实到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德米指出,要尽快改变和提升现有的地方应急模式。第一,在十四五规划中编制好城市的全灾种风险评估报告,突出风险清单、系统风险和技术性能力建设;第二,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应急预案;第三,推进科学顾问制度,加强对党政干部的专业培训,补齐党政干部的能力短板;第四,推进社会信息公开,针对信息公开程度、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等问题加强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宗超认为,新媒体成为人们接收信息越来越主流的渠道,它在风险信息提供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新媒体的信息不一定直接影响人们的政府信任,它可以通过安全感的调控来进一步发挥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如果新媒体营造的安全感比较正面、积极,则比较容易增进政府信任,否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首先应建立一些个人的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从而对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其次,须在日常维稳过程中提高民众的信任感;第三,强化新媒体正向宣传的作用;第四,平衡新媒体的双刃剑作用。

重视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容易引起个人和群体性恐慌,甚至进一步出现非理性行为,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危机。这种“恐慌假设”又进一步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决策困境。他建议,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要引入公共卫生的风险评估,还要引入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要通过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认清社会稳定风险的程度,理清有哪些风险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控制风险,通过这种方法找到控制疫情风险和控制社会风险的平衡点,从而作出有效的决策。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海波认为,当前我国在应急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五个方面的短板。一是忽视风险预防与减缓;二是削弱监测的动态性、持续性与跨阶段特征;三是割裂预警与其他响应机制的衔接关系;四是低估社交媒体上的舆情回应;五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尤其是事故灾难中的调查制度。他指出,在应急管理中,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都很重要,必须重视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自强从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人员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延伸,应急产业、应急物资、社会动员、通信应急保障等,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的体现。从应急管理部门来看,突发公共事件打破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应急管理需要不同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推进信息的开放共享,在应急管理不同阶段发挥各自特定的作用。从应急管理人员来看,需要具备法律、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政治担当、合作协同、危机学习、职业操守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樊博提出,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应急管理是一门全生命周期的学科,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方面,要顺应灾害发展阶段去做课程布局。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是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学科层面,必须保证应急管理的学科属性是公共管理;二是要聚焦领域,面向实践问题,例如化工、交通、生物安全等专业领域;三是要有一些特色的探索,建立新兴科技风险的防范机制,例如5G、人工智能等,可能会诱发风险隐患,要针对这些新兴领域做好技术风险识别。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