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动物园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雒华 2020-05-31 14:31
摘要: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动物园?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很少有人会对动物园产生这样的疑问。是的,我们对它的存在太过熟悉,以至于忽略了对它的思考。

今年5月的一则有趣的新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动物园的机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法国一家动物园在被封锁6个月、无人问津之后,动物园里的诸位“大佬”们心态崩了。在此之前,这家动物园颇受欢迎,每年可接待近40万名游客,长颈鹿、犀牛等“大佬”面对游客众星捧月般的热情可谓“爱搭不理”;而现在动物园门可罗雀,动物会主动凑到饲养员面前试图听听人类都在聊些什么。从这则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出,人和动物之间是相互需要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主人和访客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动物园,而《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动物园》和《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便是在重新认识动物园方面的有益尝试。


「古代动物园」

从人类开始饲养野生动物开始,直到现在世界最领先的动物园,动物园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古代动物园、近代动物园和现代动物园3个阶段。

人类最早开始饲养野生动物,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算起,那时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余,会把捕猎回来的动物圈养起来陪伴自己。公元前1300年前,人们喜爱饲养大象、长颈鹿、狮子等有蹄类动物。据壁画和文字记载,法老会圈养狮子陪自己参加战役。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人们圈养动物有了更为明确的目的———观察、研究和展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甚至拥有私人的活体动物收藏场所,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活体动物为他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动物百科全书《动物志》奠定了大局。这本《动物志》是古代第一部按照学术体系记录生物学各个领域知识的作品,对近代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在科学史研究中占据极高的地位,其中吴受彭先生的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中。

不得不提的是,人和动物的相处,并不总是和谐的。伴随着饲养野生动物的现象逐渐普遍,野生动物的猎杀、捕获和转运等血腥的动物商业链逐渐形成。古罗马时期兴极一时的“人兽决斗”造成大量野生动物的损耗甚至灭绝。“斗兽场”所饲养的动物不但没有为科学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还招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恶果。

「近代动物园」

受中世纪思想禁锢的影响,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一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直到17至19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对动物园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那时,博物学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一股热潮,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逐渐形成。伟大的博物学家布丰、林奈、达尔文、华莱士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博物学的兴盛带动了欧洲各国科学发展,科学学会逐渐取代神学院,各个学会下属自然历史博物馆逐渐开始酝酿建立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园,其中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最为成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唤醒了公众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王室被赶出凡尔赛宫后,凡尔赛动物园里的动物该何去何从?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们早已对研究动物尸体、标本或骨骼失去了兴趣,观察活生生的动物、观察动物自然行为的需求呼之欲出,贵族动物园整齐划一的笼舍模式显然不再有科研价值,因此凡尔赛动物园里的动物被送到了巴黎植物园(后来的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在获得国会允许后,巴黎植物园内增设了动物园(后来的巴黎动物园)并逐渐发展壮大,为动物学研究和公众展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巴黎动物园后来成了法国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动物园,并被欧洲各个国家、地区效仿。

「现代动物园」

现代动物园的鼻祖,当数今天的伦敦动物园。1826年,英国政治家来福士组建了伦敦动物学会,1828年,伦敦动物学会本着科学研究目的建造的动物园落成。起初动物园仅供会员研究动物之用,直到1847年才逐步对公众开放。英文中的动物园一词“zoo”的由来,也和伦敦动物园渊源颇深。英国歌手阿尔弗雷德·凡斯(Alfred Vance)在1869年发表的歌曲“Walking in the Zoo”火爆全英,第一次将“zoo”这个词带入寻常百姓的生活里(在此之前,研究领域多使用zoological garden)。伦敦动物园为现代动物园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现代动物园关注动物及其自然行为,这样的模式不仅是因为科学研究的需要,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公众的关注。公众在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博物学发展热潮的熏陶后意识逐渐觉醒,人们逐渐转变了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并强烈要求动物园改善动物的居住环境。经营压力迫使动物园的建设必须符合公众的口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20世纪后,动物园的娱乐化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中动物商人和马戏团主出身的哈根贝克可谓动物园转型的弄潮儿。他首次提出采用壕沟将动物隔离,无视觉障碍的全景式展示效果一鸣惊人。

连续的两次世界大战近乎摧毁了一切。而英国切斯特动物园却是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艰难“成长”起来的典型“现代动物园”代表。切斯特动物园由以乔治·莫莎德为代表的莫莎德家族在1937年创办,直到现在已经发展成英国每年接待游客最多的动物园,也被称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动物园之一”。

由商务印书馆于2019年1月出版的《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动物园》既是一部关于莫莎德家族的有温度的回忆录,同时也是记录切斯特动物园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经历过的一切困难与挑战、欢乐与泪水的发展史。书中的乔治年少时的梦想“建立一座没有围栏的动物园”便是来自哈根贝克科学建园思路的启发:

卡尔·哈根贝克知道每一种动物的跳跃范围都有自己的极限,无论纵向还是横向。为保证游客安全,围住狮子需要的沟渠宽度和围住老虎或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1902年,他开始在汉堡郊外建造动物园。这一年,才8岁的我爸爸去参观了丽景动物园,并决定想要造一个“没有围栏的动物园”。

「中国动物园」

虽然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饲养野生动物的记载,但多为皇家园林中供贵族打猎赏玩用的,既不能算作动物园,也没有对科学研究起过什么作用。中国最早对老百姓开放的动物园当数北京动物园,建于1906年,起初叫作“万牲园”,建造风格几乎照搬了前面提到的巴黎动物园,并于1955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动物园”,后续的修缮与改造都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开,不再作为科研机构的下属研究场所。

在博物学逐渐式微的情况下,动物园、博物馆成了博物学最终的落脚点。然而除去“休闲娱乐”功能外,动物园所肩负的“自然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功能不可磨灭,商务印书馆2020年1月出版了科普作家、动物园达人花蚀的一本关于中国动物园全景式导览的书,叫作《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2018年,花蚀独自扛着相机,花了4个月时间,走遍中国的56座动物园,拍摄了200多种动物,并通过微博发起话题#花老师带你逛动物园#,全程记录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探访,这一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8亿。在这本书中,花蚀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好的动物园是什么样的、如何参观动物园,以及动物园存在的意义,身体力行地表达了“逛动物园真的是件正经事”!

北京动物园资深工程师张恩权老师在推荐序中这样写道: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动物园收集、展示野生动物,通过行为保障动物福利,使游客感受到动物是神奇的、可爱的;通过保护教育,使游客感受到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境况。

回想起对花蚀老师的初印象,是在几年前商务印书馆承办“全国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时。在众多以学术研究为主的、严肃的博物学主题演讲中,花蚀老师放着动物园里大猩猩唱歌的视频,告诉大家去动物园里应该怎么看动物,他的语言代入感强,活泼有趣却不失准确严谨,这在博物学研究和传播领域独树一帜,这种风格也是能够把自然教育中的科学知识和大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得较为紧密的表达方式。直到后续的合作及这本书最终的呈现形式,我们都力求让它保留花蚀老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即本书最大的特色———他知道我们读者想看什么。

这本书有诸多亮点,比如它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走遍全中国”动物园的旅游指南,没有具体的路线、购票、攻略,花蚀更像一个干货满满的向导,分享着自己眼中的动物和动物园,为它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比如书中提到怎样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向社会呼吁关注的力量,有技巧,更有思考。这些亮点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对动物的热爱。当对动物园和动物的关注不仅仅是花蚀的兴趣,而是全情投入的热爱时,他便能克服大家在屏幕和书本前看不到的许多困难,也能长久地保有分享的热情和主动的思考。“热爱”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也是花蚀在动物园这一领域获得优异成绩的“法宝”,期待有更多读者通过本书走近身边的动物园和花蚀老师这位宝藏男孩。

对于博物学的关注以及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探讨,商务印书馆从未停止过脚步,我们借由“自然文库”丛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借由“自然观察”丛书手把手带你观察身边的花鸟虫鱼,借由“自然感悟”丛书抒发与自然相遇的惊喜。因为,自然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动物园》
[英]琼·莫莎德
尤丹婷
商务印书馆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花蚀
商务印书馆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王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