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学术研讨会|货币与文明:从贝壳、交子到DCEP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20-05-26 06:32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将货币起源演进、文明理性互鉴、生存优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学术探讨与知识普及,无疑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一是可以汇聚专家学者智慧进行学术梳理,发表真知灼见;二是厘清当下“大水漫溢”的货币行为的是非曲直,提出应对之策;三是通过传播普及货币知识以启发民智,顺应未来已来的数字货币新时代。

2020年5月15日,“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典龙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上海的货币起源研究者,金融学专家、历史学者共同围绕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现代数字货币对现代文明形态的重塑、中国数字货币发展的未来、考古学视角下的货币现代意义、疫情之下的货币政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朱晓明教授认为,货币与文明的关系研究,是历史学与金融学的跨界融合,需要学术推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是一件比较艰难的学术工作。除了考虑货币起源问题,当前数字货币正在慢慢落地实践,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即DCEP,中国的数字货币走得比较稳健,面对当前疫情之下的国际变局,更凸显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认为,溯源货币起源,观察思考人类文明进步轨迹,探讨研究货币文明与人类生存优化的逻辑关系与路径选择,是一个富有价值的学术课题。按照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物质性的经济活动,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则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构建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检验标尺。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经济体无底线集体“放水”,无疑引发人们对资产价格“注水”的担忧,也引发对货币主权的政府行为背离文明原则的质疑。货币锚地应该是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稳定可预期的国家主权,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应当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正效应作用。以问题为导向,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将货币起源演进、文明理性互鉴、生存优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学术探讨与知识普及,无疑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一是可以汇聚专家学者智慧进行学术梳理,发表真知灼见;二是厘清当下“大水漫溢”的货币行为的是非曲直,提出应对之策;三是通过传播普及货币知识以启发民智,顺应未来已来的数字货币新时代。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杭指出,《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代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可见货币其实很早就进入了文明史。中国古代大量的创世神话与传说,其背后与货币行为或者说人类的经济行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直到今天其实还没有梳理得太清楚。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为什么会去治水?因为其父亲鲧用堵的方法治水不力。为什么用堵不行?因为在几万年前,海水的进与退可达40-50米的落差,在这种情况下堵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山区有贝壳的遗迹,显然是海水“推波助澜”的结果。今天的货币研究应与人类学、地理学、神话、史料学、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形成交叉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层面上的深入思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认为,如何从货币(贝币)的起源、从货币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交往合作到文明发展建构出一整套逻辑框架,是研究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的关键;将中华文明连绵延展的诸多传说故事串起来进而说明其背后的经济行为逻辑,也是这一研究的难点与突破点;由历史进入现实,从货币起源到人类文明,继而对数字货币的现代性与未来,并将其链接在“全球文明”的主线上,更是这一研究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原总编辑陈军编审认为,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和保存财富的手段。货币的形态,从贝币、金属币、金银到纸币,从实物货币到虚拟货币,其发展的历史,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能力和精神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无论是货币的起源,还是货币形态和货币理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类生存优化的过程。生存要不断优化,必须以合作为前提,以创新为核心。所以货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要反对货币霸权,构建起货币安全的新高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在6年前即组织开展数字货币研究,而且基于我国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业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成熟领先状态的应用场景,稳步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在全球货币与金融竞争尤其是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引发全球金融新一轮大洗牌的关键历史时期,我国必须全方位打造能全面参与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力量工具,前瞻性分析数字货币的国际发展趋势,深耕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结合我国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培育并完善我国数字货币发展的生态环境,锻造我国在21世纪的金融竞争的优势,以有效维护金融安全。

上海典龙文化研究院施云江研究员认为,“多重证据法“研究让我们看到,人类货币起源于4100年前尧舜禹时期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社会唯物理性引导社会发展的结果。1.2万年前中国北方社会由“盘古开天”形成了父系社会,后人将其“围山狩猎“生存合作的效率行为总结为《连山-易》。之后,中国北方人类沿单一产业合作关系找生存优化和发展效率,在6800年前形成了伏羲畜牧业的《洛书-易》和女娲农耕业的《河图-易》。直至4100年前大禹统一九州时期女匽作综合社会关系的金融易《归藏》,让典龙用海贝为币与税法《禹贡》形成了关联应用。之后,3100年前周文王针对前朝商王的“无”道找到“有”道形成了《周易》。时隔600年,孔子针对春秋时期社会关系的“纷乱”找到“有序”,借用《周易》创作了《易传》形成了《春秋-易》。中国5+1的“易”道理性,成为人类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理性的核心支撑。

上海典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施南昌研究员认为,货币起源与文明研究,旨在揭示历史发展大趋势,总结历史演进规律,同时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比如货币政策等的提出,提供参考咨询和政策建议。文明的演进总有变与不变,货币的形式可能不断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尤其是货币的“锚地”却是不变的规律。研究货币的历史,就是在研究文明的精髓,就是透过历史看本质,就是要在历史中发现未来。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