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 文章详情
公务员来信:有县委书记认为,别人批评他就是在质疑“权威”
分享至:
 (9)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6-07-24 06:01
摘要:他认为,“一把手”就得有权威,哪怕有些小错,也不能被批评质疑。他甚至还说,有的事就是错了也要做,否则就可能是更大的错。

 

作为在公务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本人或者所辖领域因工作有缺失或者民众不满意而招致批评,在现代社会是太正常不过了。但是,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批评,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待上级的批评,大概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正确认识”,诚恳接受,主动改正。近日,深圳市对滑坡事件进行反思,市委书记就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坚决拥护国务院的调查和处理决定,诚恳接受批评和处理。这是面对上级批评或者处理的“正确姿势”。

 

但如果是面对同级、甚至是下级的批评,其情况可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正是因为接受上级批评易,接受下级批评难,在这里主要就谈谈接受下级批评,又需要具备怎么样的“姿势”。

 

某地有一位县委书记,从基层一步步靠实干起来,能力强、干劲大,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有一点,对自己的决定容不得别人质疑。他认为,“一把手”就得有权威,哪怕有些小错,也不能被批评质疑。他甚至还说,有的事就是错了也要做,否则就可能是更大的错。

 

暂且不说他说得对不对,反正这位有能力、有魅力、有权威的优秀领导干部,最终还是把自己送了进去。

 

维护所谓“权威”,大概这是不少领导干部在面对批评时的心态。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维护权威与正确对待批评的关系,盲目认为别人不敢批评自己就是权威,不敢质疑自己就是正确,小错不能及时纠正,最终可能酿成了大错。

 

交流、沟通,在互动中增进相互了解,这是领导干部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和方式。事实上,对于批评者而言,每一次批评,都不会是对被批评者个人的批评,而是对“事”的批评;对“事”如何提出批评?当然,是因为“事”都有理想化的“正确模式”。

 

这个“正确模式”也许是一个已经成形的具体条文或程序,也许只是一种代表着发展方向的理念,再用这个“模式”来对一个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基本价值评判。正是对这种“正确模式”的认识不同,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会产生批评和碰撞。

 

正因如此,批评其实并不一定代表着谁对谁错,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评价一件事情是否为绝对正确或错误并非易事。但是,这些批评既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见、一种商榷,同时也是一个提醒,提醒受批评者大胆求证、谨慎从事,以免造成损失。作为手握权柄的领导干部来说,这种批评是必要警示。

 

批评更不是对立。立场一致不代表没有互相批评,一团和气不代表立场一致。但目前我们的社会心态中,容易产生一种情绪,总是认为批评某人,就是站在了某人的对立面,就是否认某人的一切,就是对某人(甚至上升至某类人)的打压。以至于意见不同者分成泾渭分明的对立两面,互相攻击,而不是在一个健康的心态中进行交流沟通。这是完全错误的对待批评的态度。

 

还有人认为,批评一个人做什么事,应当看他的“初衷”,只要初衷是好的,做错了事也不应当批评。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做事当然要有好的初衷,但初衷却不是错误做法的挡箭牌。有很多例子,都是在作出了很大的错误决策,给人民财产、社会环境带来严重损害后反复强调“初衷”。

 

今年以来,多次发生禁止公务员双休的“短命文件”,许多人就认为,不应当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毕竟人家是为了多做点事,把事做好,“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做一件事情只剩下“初衷”,不考虑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违规,不考虑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那最终这个社会会剩下什么?

 

因此,面对来自同事或者下级、乃至群众的批评,如果主动沟通,互相交流,哪怕没有形成共识,也有助于增进了解。如果将批评视为“对立”,甚至视为对自己的故意刁难,就有违批评真义,并无助于工作,也无助于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素养的提高了。

 

领导干部实现影响力的方式有多种,不仅仅是叫好声才叫有影响。而作为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如果能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进行提醒,既是真正的爱护,又有利于不断改进自己,树立真正的口碑和影响力。

 

(本文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