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美育访谈录②43岁黄豆豆:美是不伪饰
分享至:
 (94)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泉真 2020-05-17 06:16
摘要: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美感,是真吧。

【人物简介】黄豆豆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团长。先后入选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关爱儿童自闭症患者”形象大使。

光看脸,可能感觉不到,他其实已43岁。舞蹈,超越语言文字,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独特的直击人心。他在突破舞蹈的有限性,也在挑战时间的有限性,他是有限性的突破者。

责编说:《豆志飞扬》全书8万多字可浓缩为一个字,真。妻子说:特别羡慕他的单纯、无杂念,把心里的力量百分之百地给到艺术。他说:如果处处异于常人,觉得自己“艺术”了,到头来却无法做到有情有性,真诚待人,更不会去爱人,那算什么?

人到中年的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舞者,虽然脸庞身姿依然年轻。他一直醉心艺术审美,热心社会美育,对舞蹈之美、普及之美、人生之美,有独到的视角体会。

也依然率真。采访中,他在猝不及防的一个喷嚏之后,下意识脱口而出:“妈呀!”瞬间回到大男孩。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美感,是真吧

记者:你认为,什么样的,就可以说它是美的?

黄豆豆:从我自己感觉来讲,是真吧。这是艺术创作一直以来最基本的起评点,我想,也应该是现在时代最重要的美感、最应有的审美吧——真实,真诚,不刻意做作,不自欺也不欺人。网络技术越是空前发达,表达塑造越是空间无限,越需要时时警醒自己,越应该不断回到本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好像是一个P图时代,很多图都要去修、去做。这当然无可厚非,有时也确实需要。但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会有这么多的P图软件,从某个角度上,或许说明着不少人总喜欢有特别多的修饰。有的甚至大幅度失真。如果追求虚假的美,以伪饰为美,我觉得就不大好。不管是艺术创作态度,还是大众欣赏取向,真诚,都是这个时代一面“审美的镜子”吧。

记者:你从小被倒吊起来拉长身高的故事已广为人知。网上还有段励志故事,说你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文工团来慰问演出,你被打动了,于是心底暗暗发誓,长大要当一名舞蹈家。是这样吗?第一次感受舞蹈之美,成为你的“触动时刻”。

黄豆豆:其实我从小练功很苦,说实话儿时对舞蹈是不感兴趣的。所谓“触动时刻”,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原来舞蹈可以让人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那要很晚了,估计是20多岁,自己第一次做编舞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可以通过自己编的舞蹈作品,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在一个作品里,去跟大家沟通、对话、交流。那是我被舞蹈打开的“幸福时刻”。

记者:跳舞的黄豆豆,编舞的黄豆豆,对舞蹈之美的体会有不同吗?

黄豆豆:跳舞和编舞,都需要由内而外;舞蹈审美,需要由表及里,两者都同时注重“视觉美感”和“心灵触动”。舞蹈之美,美在动心。也因此,要动心,创作是否真诚,就非常重要。

在编舞理念上,什么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记者:时隔18年,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去年再次上演,献礼国庆70周年。作为舞蹈编导,你被认为“力图以新时代的审美重新演绎《大唐贵妃》”。如果说编舞者和观众在进行“美的对话”,你的对话风格是什么?

黄豆豆:对比18年前,这次等于是新版,不仅仅是重新演绎了。我主要做了当中几场舞蹈,比较重要的是唐明皇击鼓、杨贵妃舞蹈那场。我很少编纯女子的舞蹈,这次全是纯女子舞蹈,对我这样一个原来以阳刚和男子舞蹈见长的舞者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全体剧组首先是尊重历史。历史上有唐明皇击鼓、杨贵妃起舞这么一个记载。二是尊重前辈大师。梅兰芳先生以前在《太贞外传》(原版《大唐贵妃》的改编基础之一)里,有这个“翠盘起舞”。我们很慎重地讨论后,决定按照当年梅先生“翠盘舞”这么一个形态,来发展出新版《大唐贵妃》这场舞蹈。梅先生的“翠盘舞”只留下一张照片,非常珍贵。这个舞的完整跳法,其实已无从可考。我们就根据那张照片作为基础来进行发展。梅先生当时是独舞,这次我们做了一个群舞,设计了周围所有舞蹈以西域舞蹈元素,来对话翠盘上杨贵妃的宫廷舞蹈。这也是考虑历史,希望反映唐朝文化强盛、文化交融的,一个力求舞姿曼妙、美不胜收的大唐宫廷乐舞的场景吧。

记者:在舞蹈的审美理念上,什么是黄豆豆绝对不能放弃的?

黄豆豆:其实我不是那种特别会用理论来总结自己的人。从我来说,我一直坚持的就是自己舞蹈里的那种中国元素。这种“中国元素”,可以是传承几百上千年的、传统的中国舞蹈元素,也可以是当今的,像我们这一代中国年轻的编舞者或舞者继承发展的。我们传承传统的舞蹈,也在跟世界舞蹈对话时,坚持着当代中国舞蹈的精神和元素。

保持思考,对做原创的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记者:据说张艺谋、谭盾等欣赏你,除了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更多是因为你赋予了舞蹈深刻的思想,认为那才是真正吸引人的灵魂。“舞蹈的思想”,怎么去理解欣赏?

黄豆豆:有幸和很多一流的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编剧……许多门类的重量级老师都合作过。跟他们在一起,对我来说更多是学习的机会。舞蹈艺术很独特,你很难用文字或语言去形容它。所以我们说,舞蹈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艺术。也正因如此,实际上是很难跟观众用文字或者语言,去解释怎么理解舞蹈背后的思想性。只能是通过认认真真在剧场里,一场场看演出,慢慢去体会。可能有的人要用几年时间才能感受到,而有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感受舞蹈内在的传递、背后的思考。

记者:你几乎天天坚持练功,也一直注意“保持思考”,动力是什么?

黄豆豆:坚持练功,是舞者每天必须要做的事。舞者到最后,是通过肢体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保持思考,我觉得是一个当代人、每个人都要去做的事情。微博微信朋友圈时代,非常容易造成同样的信息、同样的内容。复制越来越多。无形当中,让我们减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保持思考,对艺术家、尤其做原创的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保持这么一个时空给自己。只有保持自己的艺术思考和判断,最后才能保持你的艺术作品是原创的,具有自己的思索精神的。

与国际舞蹈大师交流对话

肢体是不会撒谎的,体态步伐眼神里有“三观”

记者:谈到艺术教育,你一直很强调,“对”的不一定就是“好”的,要避免走入“误区”。这个“好”的核心,是否就是“美感”?

黄豆豆:对的对的。一般来讲,现在的艺术普及、入门,这些艺术兴趣类的课程,对小学生甚至学龄前的孩子来讲,还很难谈得上怎么去“教会”他们。这个比较难。但至少可以引导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审美体验。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舞蹈更多应该是一个“快乐舞蹈”“阳光舞蹈”的概念,让他们学会在团队当中,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同龄的孩子交流,把自己生活中看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通过肢体的分享,传递给整个团体。然后在整个过程里,也帮助孩子们自己能够特别好地,参与到互动当中。

我们经常说,肢体是不会撒谎的。你看“三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孩子,往往他展现出来的体态,他走路的步伐,以及他的眼神,那种内在的阳光与美,其实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一些所谓的艺术教学,太套路化了。孩子们被训练成了机器,该有的灵性、童趣、天真都没有了。

舞蹈没三五年很难出效果,太急会伤孩子

记者:家长可以怎样去辨别和把握,让舞蹈真正成为美育?

黄豆豆: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对艺术普及和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这是好事。但也正因为,原来大家没有积累太多的经验,所以一下铺开以后,各种各样的机构建立各式各样的培训,客观上形成一种“比较”的氛围,甚至过度竞争。所以家长首先要对送孩子去学艺术课程,有非常平和的心理准备。

任何一个艺术领域的学习,从最基本的开始学,到最后能出成绩,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舞蹈尤其。没有三五年功夫,很难出效果。可是现在,很多机构为了迎合家长们迫切的心态,把原来应该两三年的课程,浓缩成八九个月,甚至更短。家长又不懂,觉得这个劈叉下去,就是会跳舞;那个脚尖立起来,就是会跳芭蕾。其实都不是这样的。有时往往导致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从专业舞蹈的训练来讲,没有之前一年到一年半的最起码的基础,要让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立起脚尖,是很不科学的。先不谈学得对不对,就算立起来了,很可能都会给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我也听说过,给孩子压腿扳腰,一使劲儿了,一用过力了,孩子就落下了伤,有的伤还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有的就不止是伤了!

让孩子有享受快乐舞蹈的机遇,或成为“最懂舞蹈艺术的观众”

记者: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值得去“一代人吃三代人的苦”?

黄豆豆:很多家长因为自己不是搞艺术专业的,不了解,加上和别人一比较,内心就会比较着急。其实现在的孩子每天功课也很紧张,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已经很累了,周六周日在外面学的课程比学校还累。这样的话,尤其很多学舞蹈的孩子,一讲到舞蹈,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苦、是累。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也不好。所以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要知道艺术的学习是要吃很多苦,花很长时间的,要在专业的艺术机构跟随专业的老师,才能真正引导孩子在艺术上形成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别的不说,就连扳一扳腿,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那个手感是很难用现在的量化分析去说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身体结构不一样,韧带的弹性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老师才知道,应该怎样通过两三年时间,用一种怎么样循序渐进的办法,怎么样把握力度的周期表,帮孩子练好,而不是一下把孩子练废了。

随着社会对艺术普及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艺术启蒙和普及课程,这是很好的。但要有一个概念——所有的孩子有接受舞蹈启蒙、享受快乐舞蹈的机遇,并不等于每个孩子都要去成为职业的舞者。可能十个孩子里面,有两个,甚至只有一个,未来会成为与舞蹈相关的从业人员。更多的孩子应该是通过这样一个经历,学会以非常阳光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团队活动当中,以非常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另外,成为“最懂舞蹈艺术的观众”,能够在剧院安安静静地,用心去观赏舞蹈作品最精彩的内在表达。对家长而言,相比逼迫孩子学会舞蹈,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孩子领会到舞蹈艺术内在的美感。

观众演员心与心建构的内在气场,是舞蹈在观与赏之间的真正魅力

记者:舞蹈艺术的欣赏,似乎不那么容易。你参加很多社会普及和大众美育活动,有什么感触?

黄豆豆:的确。跟别的艺术门类不一样,舞蹈艺术的欣赏,很抽象,超越了语言和文字,门槛可能相对高那么一点儿。所以,最重要是做好前期的普及和导赏。每个文艺院团,都有文艺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之类的活动。我们上海歌舞团也是。后来发现,如果仅仅是去跳一次舞,其实效果也很有限。我们就开始尝试做演出连带的普及讲座,结合演出,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和一部分老师,更好感受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

舞蹈之美,最后会体现在剧场的现实空间里。在那个空间,观众和演员,一起形成心与心建构的剧场,及其内在的气场。我觉得,那个“气场”,是舞蹈艺术真正的、在观与赏之间的魅力。

我们也渐渐发现,只要能够把这种舞蹈普及讲座的方式坚持下去,其实观众是非常喜欢的。我们自己也能有更好的机会,从平时仅仅是练功房这样的场地里突破出去,真正跟观众手拉手、心连心交流,明白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期待和建议,从台上走到台下,沟通、交流。这对我们创作和表演,也都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舞蹈已越来越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了吧?

黄豆豆:说一件事。我一直记得上次和团市委一起,组织的公益演出“舞出中国风”。原计划是招募30位舞蹈志愿者,结果第一轮报名上来,就大大超越了原来想象的人数。最后我们9位老师,每人领了100多人报名的舞蹈视频,从中遴选出前100名来上海面试,再确定最终入选的30人。这些人中,有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也有精算师、学日语的;有上海的、广东的、西安的、沈阳的……也包括在韩国学舞蹈专业回国的,纽约大学舞蹈系毕业生。一下了解到,原来全社会这么多人支持舞蹈,愿意参与公益的舞蹈活动。我一开始也觉得这个成功的可能性不太高。因为你很难想象一场公益演出,招募志愿者,公益排练,公益演出,所有观众通过网络拍票,这样一个概念最后居然真的做成了。我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舞蹈的力量,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公益演出“舞出中国风”

失眠更多是因为创作压力,太激动了。但沉醉在创作中很幸福

记者:2001年受命担任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后,你曾感叹,外面诱惑那么多,还能有一帮年轻人肯在院子里练舞蹈,就算有哪里做得不够好,也不愿对他们发脾气。

黄豆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关于舞蹈的整个氛围、观念包括条件,都比原来提升很多很多,孩子们的工作环境也好了很多。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立。因为这里不仅学历从中专提升到了大学,而且从学校、院团到两个剧场,一条线打通,让孩子们能够特别好地生活在纯艺术的环境里。

我很羡慕现在十几岁考上舞蹈学校的这些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这么好的舞蹈艺术环境里。我相信未来从舞蹈的学员、演员到所有舞蹈工作者,会取得更高的成绩。而且必须要一提的是,这个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舞蹈剧目在这里演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欢迎专业舞蹈学校团体,也欢迎爱好者,社会各方面热爱舞蹈的人。高中到大学的舞蹈团体,同样可以在假期和双休日来这里,我也会参与面向社会的舞蹈讲座和舞蹈排练。另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推出了很多活动项目,市民可以直接参与,走进舞蹈学校、舞蹈团、舞蹈剧场的日常工作,近距离感受舞蹈艺术。我觉得,这些都是这片土地上的艺术环境所凝聚而成的“美的力量”。

记者:那些年你还一度失眠,想工作的事,只能睡三四小时。你那时相信,做着做着,压力会逼迫自己成熟起来。转眼19年了,现在还失眠吗?

黄豆豆:还是会。一直在排新剧目、带新队伍。之前是《大唐贵妃》,全女队,最近是国家大剧院的《林则徐》,全男队。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块浮雕就是虎门销烟,所以整个舞蹈的气质是很史诗感的,很壮阔、很凝重。失眠当然还是会有。现在失眠更多是因为创作压力,太激动了。当自己沉醉在一个题材,会兴奋到睡不着觉。这两天是最关键的时候,后天就上台了。所以几乎每天都失眠,好像只能睡到5小时左右,其他时间都在工作。但是,沉醉在创作中很幸福。

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学员讲解

只有真诚,才可能真正达到直指人心

记者:人到中年的黄豆豆,最重要的从艺心得是什么?

黄豆豆: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因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艺术,只有你以一个最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去表达,去沟通,去呈现,去跟大家对话,把自己最真的一面给到大家,才能获得大家与你的真诚沟通。所以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舞蹈,这些超越文字和语言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真诚。只有真诚,才可能真正达到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和效果。直指人心,对很多从事艺术的人来讲,应该是永远要去追求的境界。

记者:你的许多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你自己最在意的,回眸一路走来最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黄豆豆:人到40多岁,回忆,更多的就不只是舞蹈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遇见了我的老婆。因为我自己从小是在长托幼儿园长大,4岁多,5岁不到一点,就被送到面向双职工家庭开办的长托幼儿园,待了快3年多。后来小学没读完就来学舞蹈,读了6年在上海,然后又去北京读大学。回来工作,又是住集体宿舍。所以我内心特别希望有一个家,最后呢,就碰到了我的老婆,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家。所以现在虽然像我们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天天回家,我们每年差不多累计有三四个月,是在其他城市巡演创作中度过的。但是只要心中有老婆孩子,你就会有精神层面的家园啊。

说起来,其实40岁过后,我似乎体会到了一个从艺术到生活的综合感悟。男人的成长,好像就是一个个十年。像我,第一个十年,就是每天在调皮捣蛋中度过。第二个十年呢,每天想好好练功,把舞跳好。第三个十年,就是要拼事业。到第四个十年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要综合地去看待整个人生。中年以前,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还是比较单纯地去想自己的艺术要怎么样。中年之后,随着慢慢开始经历各种,包括至亲的离开,你会越来越觉得,艺术和人生的内在感悟密不可分,艺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生活本身也要过成艺术,或者至少过得艺术一点。要打通这两者,最核心的,还是要真。

栏目主编:陈抒怡
图片均黄豆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