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网红papi酱的孩子随父姓,吵翻了,女性要争冠姓权吗?五万年前可能有答案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0-05-11 17:32
摘要:打开《五万年中国简史》,寻找当下社会热点新的思考视角。

独立女性必须要争取女性“冠姓权”吗?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网络红人papi酱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做母亲的辛苦,没想到却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发现,向来标榜独立女性的papi酱,却让自己的孩子冠了父姓。papi酱人设崩塌?一时间,关于女性“冠姓权”的争论在网络上硝烟再起。


微博截图

早在3月26日,就有一位女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称,因和丈夫抢夺孩子的冠姓权失败而离婚,引发网络热议。“科学家们早就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数十亿人口,仅共享8.6万名祖先,也就是说,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炼,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留下后代。不管他/她跟谁姓,最终持续繁衍下去的几率其实是很低的,由你的子孙后代保存你姓氏基因的几率更低。”当时,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在微博上对此发表了看法。同样的观点也出现在由他发起编撰、最新出版的《五万年中国简史》中。

激烈的网络争论看似无解,但以史为鉴,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冠姓权”有科学依据吗?

网络上争执不下的女性“冠姓权”有科学依据吗?


微博截图

“有关人类DNA研究的突破,先是出现在对线粒体DNA的研究方面。20世纪70年代,全人类女性都出自一位非洲夏娃的发现,惊动了全世界。”在《五万年中国简史》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姚大力引用现代基因遗传学知识追溯人类从非洲进入中国的学说依据。线粒体基因片段可以由母亲完整遗传给女儿,并只会通过女儿代代相传。倘若下一代生了儿子便会中断。所以,从线粒体可以追溯一个女性的母系血缘关系。

针对网上热议的女性“冠姓权”话题,姜鹏曾在网上分享该章论述。有网友由此提议,“女儿跟妈姓,儿子跟爸姓”。不过,这种学说仅是生命遗传科学学说中的一种,在生命科学界内部尚未定论,包括人类是否起源于非洲也有争议。姜鹏提醒,学者只是基于研究提供一种历史观看视角,读者在读书时,也要带着自己的思考。

《五万年中国简史》从头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开始,一直叙述到20世纪,9位史学家以宏大的视野,将中国5万年的历史从基因、语言、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解读分析,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考历史的角度。不管有没有遗传学的证据,有一点毋庸置疑,大多数人很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真正意义上的后代,正如姚大力在论述中所言,许多人会对没有后代产生焦虑,但如果你发现人类绝大多数个体都没有留下直系后裔,你还会为此焦虑吗?

“冠父姓”自古而然吗?

“冠父姓”是自古而然的惯例吗?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会。

姜鹏介绍,古代姓和氏是两码事。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有一个著名的错误——称周公为“姬旦”。“周公的确姓姬名旦,但把姓名放在一起称呼是司马迁生活年代的习俗,却不是周公时代的习俗。”春秋时代,男性贵族大都是冠“氏”,比如姜太公为姜姓,以吕为氏,通常被称为吕望。他的子孙里也有以吕为氏者,后来的吕姓也由此演变而来。舜为妫姓,他的后代有陈氏和田氏,均是封邑的名字,后来发展为陈姓和田姓。

商鞅本姓姬,却没有一部典籍称他为“姬鞅”。由于他是卫国人,因而有人称他卫鞅;他也是卫公之孙,有人称他公孙鞅;他到了秦国后,被封于商於,于是成了商鞅。如果商鞅有儿子,他会给儿子姓什么?姓姬、卫、公孙还是商?这也许是道不错的思考题。

“至少到战国前期,冠父姓还不普遍。由于封地的不同,儿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氏,也有因避祸或是迁徙到其他地方而改氏的,姓氏的传递不会像汉代以后那么稳定,更不会把姓冠在名前。”姜鹏认为,姓氏的出现和演变和土地分封制度有关,“冠姓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见证了中国的父权制社会的建立。

从当下来看,要求“冠姓权”的女性有一些共同特征:受过高等教育、有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需要反思的是,无论是冠父姓还是冠母姓,都不要把个人观念强加给他人。

多读历史,才能思考当下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教育促使个人意志的逐渐强化,会促使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瓦解。对女性冠姓权的争议,也是社会变迁在个人意志上的具体投射。尤其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几个世纪的观念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时间点上,也由此产生碰撞。我们如果能从几千上万年的历史中去看这些争议,会发现它们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但最终肯定会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思考和反观当下,也是重新建构和阅读通史的意义。《五万年中国简史》汇集复旦、南大、社科院等院校的9位史学大家:蒙元史专家姚大力、先秦文化史专家李山、秦汉史专家武黎嵩、魏晋文化史专家钱文忠、魏晋史专家仇鹿鸣、隋唐史专家于赓哲、宋史专家吴钩、明史专家方志远、近代史专家马勇……该书一度登上亚马逊电子书销售榜第一名,也常常有读者引用书中观点,来对照、解读当下社会话题。

“我们从整个人类文明和全球语境下来观察中国历史,会有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这或许也是这部历史书可以频繁呼应当下热点话题的原因。读者如果愿意思考,一定可以从中发现更多启示。”姜鹏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